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颖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2):77-78,102
人的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西方哲学家们探求人性的内涵,不断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摇摆.梳理从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说"到康德的"理性人"的人性论的种种观点,将西方哲学中的人类理性按其发展的线索重新综合,探究人性新的内涵,为人性的解说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就人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有益的见解,并在一些问题上有所突破。但是,人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究竟如何认识它,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中关于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人的“异化”和“人性复归”等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丰富人们日常审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当代审美教育如何在消费主义泛滥、信仰迷失、人性异化等现实中塑造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培养人的趣味格调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来探讨法治的人性基础。笔者认为 ,第一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使法治成为必要。第二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理性能力使法治成为可能 ,并且 ,由于人的理性能力的具体有限性和发展无限性的统一 ,使法治呈现出一个日趋完善的动态历史过程。因此 ,在我国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 ,必须充分注意对法治人性目标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的膨胀,使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地球,到今天已是满目疮痍,危机重重了。作为科学领域中的生物课,该秉承什么样的教育观?笔者认为:理想的生物课教育就应该是在教给学生以科学和智慧之前,先教给学生以“人性”。这种“人性”就是一种让“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格。从而使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使我们的社会进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是以理性出发点来思考人的行动和全部现实生活的,是重理性的哲学,与哲学的这一转向相契合,西方近代人学也饱含着理性气息,贯穿着理性原则,理性成为对人性追问和考察的出发点。在人性问题上,经验论和理性论分别从自己的哲学主张出发形成了感性人性论和理性人性论两条人性理路,但西方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在人性理路上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只是他们人学理论倾向上显示出的一些特点,从总体上看,他们对人性的阐释,都有着理性的特征,理性人性论是西方近代人学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中,忆悼散文的大量涌现和成功创作成为引人瞩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的缘由。 忆悼散文最瞩目、最自然、又最激人心的素质是“情感”。而新时期随着文学樊篱的冲破,文学向人性复归,深层人性、生命体验得到开掘,人的情感世界得以自由展示,即为忆悼散文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忆悼散文才能出现作品大量涌现、佳作纷呈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有用"的事功观念已成为当今的时代精神,教育因此而被理解为"培养有用的人才",由是教育成为制造人才的机器,人迷失良知和本心而异化为无人性的工具.因此必须确立教育培养人之为人的根本意旨,使教是成德之教、学是为己之学、育是心性之育,从而引生出一个富有人性的"仁人".  相似文献   

9.
当代竞技体育本真价值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战极限"和"自我完满"曾是竞技体育的动力指向。竞技体育要使人追求卓越,是人性的驱使和竞技体育的回归。但是在现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竞技体育封闭了通向卓越的大门。对物质功利的追求使其迷失了本然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真实生活。走上卓越所导引的发展之路,竞技体育才可能为人的生成发展提供一种恒久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相互作用的发展史。在社会转型期,人的理性与非理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同时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初期,理性消解非理性,非理性消解理性的实例,让人屡见不鲜;高扬人的理性,忽视非理性或者一味夸大理性的局限和缺陷,以贬低理性,否定理性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只单一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这都是片面的认识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反思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缺乏的两个根本的营养元素,即人文和科学,人文和科学的缺乏已经造成了现今学校体育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原因,缺乏人文和科学的学校体育只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在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想有较大的突破,摆脱目前这种举步维艰局面,那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实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探讨实现两者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贵阳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珍贵独特。贵阳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具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性。根据贵阳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的思路是:走生态与人文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发挥特色优势,推出高档次旅游产品;开发与保护并举,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英语阅读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学生的语言基础、已有的知识框架、阅读习惯都会影响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文章分析了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原因,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海明所开创的新伦理学的真正奠基石是人道理论。王海明的人道理论:其思想核心是人具有最高价值,并且人是自己的实现者和超越者;其实践本质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其实践理性精神的展开方向是推行以共同体人人之共同需要、共同意志、共同意愿为依据和准则的法治,消除异化,使人人成为自由的人,使社会成为自由的社会。以此为三维整合视域,王海明的人道理论有可能获得超越自身的巨大思想张力。  相似文献   

15.
人道新探     
所谓人道,作为人道主义道德原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来说,人道是基于人是最高价值的博爱行为,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而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把任何人都当人看待的行为,简言之,就是“把人当人看”的行为:“把人当人看”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广义的、浅层的、初级的总原则。就其狭义来说,人道是视人本身的完善为最高价值而使人成为可能成为的完善的人的行为,也就是视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的行为,也就是视人的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自我实现的行为,简言之,就是“使人成为人”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狭义的、深层的、高级的总原则。人道固然是一种应该如何善待他人的最高道德原则;但就其实质来说,乃是统治者应该如何善待被统治者的最高道德原则,是统治者应该如何治理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则。相应地,人道主义固然是一种关于道德原则的理论;但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人道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将人道奉为社会治理最高原则的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休谟认为,德行之所以对他人和自己有用,令他人和自己快乐,是因为人们身上的人性原则或同情原则。由于人们感官知觉中都有快乐和痛苦,作为“明智的旁观者”时,人们会对好的行为或品质感到快乐,反之感到痛苦,继而作出赞成或者反对的表示。此时,其在道德判断上就能够与来自任何时代与地域的人达成一致,感官的苦乐也会经由情感的苦乐而升华为道德性的苦乐。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精神与竞技体育的人性复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在阐述人性的本质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奥运精神和目前国内竞技思想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人性在竞技中的重要价值,进一步认识人性与竞技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人性本质和竞技深层次内涵的论述,为未来国家竞技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文史观或人文视角不应该是被漠视的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属性规定着人文应成为决定一部作品价值和入史地位高低大小的重要参考标准。人文史观摆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已有史观线性思维的局限,具有更强的涵括力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突出人性的软性管理方式。文章阐述了教师柔性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内涵,以及教师柔性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等柔性管理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实施教师柔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