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及其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体育文化大规模涌入中国,对本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由于西方现代化的先发性,西方体育文化的全球化成了一种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及其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挖掘、整理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要以传统体育文化为切入点,从本质上解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边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民族地位的沉沦,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备受国人关注。为反驳西方殖民者所谓“白优黄劣”的论调,激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20世纪初,一大批著名学人在没有仔细辨别的情况下,借用与接受了法国人拉克伯里首倡、但并不科学的“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说”。随着“一战”的发生,西方文明弊端的暴露,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明显增强。以“东方文化派”为代表,后起学者对“巴比伦说”予以批判与检讨,并鲜明地提出中国文明为“独立的”、“自创的”的观点,体现了五四国人要求自尊自强、重视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上个世纪初的文化运动以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否定,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犹如潮水一般涌入。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于在许多场合下中国民族文化的“不在场”或声音微弱,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到中国文化的肌体,并占据了上风。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殖民。先是“他者殖民”———西方文化对中国强行殖民,此时的中国尚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尚有反殖民之举;而后是“自我殖民”———中国文化在无意识之中已接受了西方文化,并…  相似文献   

4.
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以来。延绵几千年的中国经典教育戛然中断。1978年改革开放,西方现代文化大量涌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西方文化的回应。,中国经典教育热潮渐起。不过重“学”轻“术”。主要流行于研究院、大学等专业教育机构。对社会受众层面影响相对较小。二十一世纪以来,借助于电视、网络、报刊、普及读物等媒介,搭乘商业消费之快车,  相似文献   

5.
《等韵一得》为清末音韵学家劳乃宣所著,该书在韵图安排、韵学阐述等方面蕴含了现代语言学音位意识。其原因与时代背景相关,该书作者生活时代及该书成书年代,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之中,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西方文化迅速涌入中国,中西方文化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碰撞,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劳氏身处“西学东渐”时代,不但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受到西方文化的较大影响,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现代语言学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16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华后,东西方之间便以传教士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开始了一场文化的双向交流。这是东西方之间一次史无前例的文化交流高潮,在16—18世纪时是以东学西渐为主。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西传,对欧洲近代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近代文化的产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给我们以深刻启迪,也对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生转变的新时期。一百年来,中国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发展,中西、古今之争成为这个世纪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课题。其中既有“转型”与“重建”的问题,又有“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教育亦然。文章试图论述中国传统教育传承的硌要性和应该如何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绘画的流变与文化的大背景有关,“西势东渐”使中国的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的强烈西方倾向,冷落和矮化了传统的民族文化.重铸民族文化结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最终赖于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变法,是在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国内矛盾激化、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是当时进步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迎接西方挑战、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重大变革运动。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这一悲壮的历史,分析它与近代西方社会变革的关系,对于更好地抓住世纪之交的发展机遇,实现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发生,同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及其给世界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16世纪以前的西方,经济落后、文化停滞,远远落后于东方,落后于中国。…  相似文献   

10.
早在14—16世纪.西方国家已倡导人文主义。“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将引起社会的倒退。教师在传授自然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肩负起传承社会文明职责的重任.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在社会中的生活质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上海剧场形态在清朝末期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由酒馆武剧场转变为茶园武剧场,主要是接受了北京剧场形态的影响,变化的动力来自中华民族文化自身,主要是民族文化内部交流的结果,西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第二次演变是由“茶园武”剧场转变为“西式”剧场,这明显地是接受西方影响的结果。中华民族戏剧文化是一种“杂文化”形态,西方戏剧文化则是一种“纯文化”,上海剧场在清末演变的轨迹正是“杂文化”向“纯文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一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一《资政新篇》是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结晶。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最先开风气者,并不是洪仁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这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对“天朝大国”中具有开明思想的地主阶级士大夫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教训。他们中的一些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主张,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符合社会客观发展要求的。但是,他们都只是企图依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一批有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作家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文化寻根”热勃然兴起,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发人深省的、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寻根”小说和诗歌,表现出作者清醒的文化意识和重铸民族之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油画自16世纪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是西方文化艺术移植到中国的一次重大事件。由于其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宗教习俗等与中国本土的艺术精神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在接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如果忽略或者刻意回避这种矛盾与冲突,简单、生硬地完全照搬西方油画的绘画形式语言,那么它在中国的生长就是畸形的,所接出的果实也非“中国创造”而是“中国仿造”。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改造,使西方油画在中国完成“民族化”的转型任务,成为具有“中国气派”的本土文化艺术特征的绘画艺术形式。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日渐强盛,中国油画在此形势下必须坚持走“民族化”的发展方向,用创新的、现代的形式肩负起传播民族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国广大民众的精神信仰和力量的责任,以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油画艺术形式向世界输出、传达当代中国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促进全世界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伴随着历史的转型,中国当代文坛进入了一个沸沸扬扬、纷纷扰扰的时期。特别是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涌入、移植和引进,对中国当代文论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仅仅20年,中国学术界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路程。现当代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批评模式、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德育课程的母体。德育课程作为文化之一分子,必然要受制于并促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转型。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面反思,我国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具有教育出发点和基础性质的民族精神一——“刚健自强、厚德载物”;德育教材内容应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相契合。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超越灌输与启发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树立“德育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教青下的我国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 多元文化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源于西方的一种理论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19世纪至20世纪,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三次世界范围的移民浪潮,使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发生前所未有的碰撞、冲突、交融,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的变革。一度为很多美国人引以为荣的“熔炉理论”(Melting Pot Theory)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世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范式,基本上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全盘西化”文化价值观作用下“西体中用”文化价值观的产物.这一范式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中表现尤为明显.应该用“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体系的学术范式,结束“西体中用”一统天下的传统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艰难,其间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挫折。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曾一度得到发展。1953—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