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纲要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元化情境学科话语具有多重镜像。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研究表明,在多学科话语支撑下,,纲要课形成了唯物史观话语、政治时事话语和历史叙事话语等情境学科话语。这些情境学科话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抽象化程度、权力呈现方式等视角下表现出不同属性,呈现出多重镜像,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同效用。教师要在复杂的话语镜像中驾驭纲要课堂,就应注重融贯多重话语、处理多种平衡、应用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生态话语研究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分支,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采用定量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2011~2018年间生态话语分析研究的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从生态话语的定义、特点、国内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综合近八年来的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发现: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日渐扩大和细化,但相关文献的核心期刊占比还是较少,重复性的研究过多而实证性研究不足。总体而言,生态话语能让人们从新的视角探索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着一定的研究前景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更替而不断演进的。研究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百年演进,就必须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客观的评估,把握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百年演进的各阶段标志性内容及其历史语境,厘清立基于自我革命话语既有学术观照的史学建构之内在脉络,客观梳理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百年演进史的学术学科与实践应用的可能价值,最终达成从现实维度满足党的自我革命、领导力的重大需求,为党的自我革命、反腐倡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提供科学史鉴。  相似文献   

4.
迄今有关委婉修辞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正面功能。生态角度的批评性分析表明,委婉语在环境话语中的使用可以起到掩盖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规避环境问题的责任、宣扬对环境进行商业利用等负面功能。这种环境意识上的误导,显然不利于对环境的保护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师话语进行了一定的关注、思考和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已有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一种是规范性范式,另一种是复杂性范式。不同的研究范式多侧重从某一个角度对教师话语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缺乏对教师话语众多因素的综合考察。通过对教师话语研究现状的反思,发现构建一个多学科理论支撑的开放、动态的教师话语研究体系,构建较好信度和效度的教师话语评价指标体系,开发教师话语研究的有效工具,加强理科类学科的教师话语研究等仍是值得我们去开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语言环境。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话语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语言上的冲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言应用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并运用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的敏感度,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绿色话语",也可以说环境人文社会科学或生态文化理论,既是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生态环境问题或挑战应对实践的客观性反映,也是人文社科机构与学者所进行的理论构建活动的主观性结果。依此而言,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可以理解为一种"绿色话语"或理论,而对绿色话语或理论的研究本身就是现实环境政治与社会实践(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行为体。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和美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作为一门形成中的学科,它可能向两个不同侧重面发展,一是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哲学美学的思考,一是对人类生态环境进行经验美学的探讨.但无论侧重面如何,作为一个美学的分支学科,它都应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类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并随着科学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张。凯.米尔顿的《多种生态学:人类学,文化与环境》一文为我们认识环境问题、把握生态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念的界定、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缺失、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与学科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视野还较窄,并且抽象分析过多,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日常话语和学科话语中的精神失常的解释性表征系统的描述,分析了这两种不同语境对精神失常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日常话语和学科话语具有复杂的互动关联,文章对精神失常的日常-学科话语的复杂关联进行了解读,并对其"后效"展开了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摘要作为科研论文的一个重要部分,浓缩了论文的精华,成为国际间知识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媒介。不同领域,摘要的语篇组织结构和话语特征表现不同。本文对环境学科领域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进行体裁分析与综述,总结其结构规律与语言特点。期待本文研究对于撰写英文摘要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局部语法路径,以"例举"话语行为为例,考察其局部语法型式在语言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学术论文中的实现型式及其差异,进而探讨语言使用与学科文化的潜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例举"话语行为在纯理、应用以及软、硬学科四类学术论文中的使用不尽相同,大致与各学科文化特征相符,但也呈现出动态变化,这说明语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科文化的制约但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方法论上,本研究表明局部语法分析能有效量化话语行为的实现型式,从语篇语义视角揭示不同学科语言使用的特性和异同,为学术话语研究,尤其是探讨话语行为和学科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4.
建筑学(Architecturc)是研究以满足人的不同行为需求的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兼有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人对建筑环境的生理需求,要求建筑室内外空间必须满足舒适健康的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品质要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要求建筑物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应大幅减少,具备生态属性.建筑物理学科的发展,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综述了建筑物理学科在未来发展中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不断提升环境教育课程教学水平,加强环境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学科开始发生环境转向。鉴于此,结合生态语言学理论和环境教育理念,该研究尝试构建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ESP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旨在为开展生态视域下的ESP教师提供借鉴,鼓励他们:言语引导和率先垂范与生态语言学相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此推动ESP学科生态化,实现教育、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学科组织的生成规律是制订大学规划与开展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大学学科组织的生成是内在基因与外部环境合力的结果,作为组织形态学科的生成其内部依据主要体现为知识形态学科的科学范式的形成,具体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同一话语体系、学科信念、同一价值取向和相同的研究工具;外部条件包括社会需求、政府支持、学校规划、良好的学科生态等方面。自然演变、自觉繁衍、外部催生、主动播种是大学学科组织生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介入系统是人际话语意义系统的研究内容之一。采用”三声型”介入系统框架,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生态哲学指导思想,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出发,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师话语中介入系统的来源、特点、生态取向和功能进行剖析,研究发现:课堂教师话语介入系统的基础是教师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是一种干预课堂语言生态环境的手段,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以及课堂语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语用学现已成为语言研究的主流,是语言学中富有生气的研究领域。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交际情景中的话语,即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言语意义的理解和产生。话语意义的研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刘艳锋 《考试周刊》2013,(54):186-187
教学话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媒介,不同学科的教学话语往往具有独特的表述形式与特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话语应体现科学本质与贴近学生的生活。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着重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话语的特点及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发现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话语应注重背景性、科学性、结构性、交往性等特点,从而驱动有效的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幼儿教育生态系统模式的建构 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把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研究人类问题,从多学科视角生态地考察人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这些研究特别考虑了文化的因素,产生了一系列诸如人类发展生态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心理学等带有生态取向的学科。一些生态取向的理论逐渐对我国的学前教育研究产生了影响,学前教育研究者们开始从生态学的立场出发,思考和研究学前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