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角度论述了贾平凹散文的阴性气质,并从作家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形成贾平凹散文阴性气质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不仅他的小说享誉海内外,其散文创作也是成绩斐然。其散文数量颇多、角度广泛、内容丰富、意蕴深刻、感情真挚。本文从审美特征的角度分析贾平凹散文中的阴性审美意象,并从心理学、文化根源角度近一步分析贾平凹散文的阴性审美意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禅宗意识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界长期以来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都未作专题探究。本文主要从“禅宗与自然”、“禅宗与人生”、“禅宗与审美”等方面探析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世事的沉浮变幻与人生体验的深入 ,启迪着贾平凹对禅的不断颖悟。 1988年以前 ,禅宗意识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禅思 ,“月亮”曾经成为其散文中最具禅味的自然物象 ;1988年以后 ,特别是 1992年以来 ,贾平凹则主要是藉禅去解悟 ,超越现世人生 ,“安妥”自己的灵魂 ,建构另一种人生境界。禅宗意识还潜移默化着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其散文境界 ,尤其是文章的“气韵”与整体意识 ,均蕴含着一股浓浓的禅意。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8,(2):32-36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极具特色的作家,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其散文更富有审美魅力。人物类散文是贾平凹散文作品中篇幅较多的一类,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之美、主人公独特的性格之美以及作家深刻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之美。这是贾平凹立足家乡,追求审美与哲思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卧虎·汉罐·汉文化——艺术气象间是种互相渗溶的关系。艺术史上,文化对艺术文学审美品格从内容到形式的渗透是种普遍的存在。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精神之子”的贾平凹,卧虎·汉罐的苍莽旷达与简拙大度启悟着其散文创作对宇宙人生与“时代精神”的感应与追求,以及朴素自然,神、气、韵合谐的艺术表现境界的建构。特定生存环境传统·汉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乡下人”的气质心态,对世纪末中国文学虚浮媚俗的忧虑等因素,都在无形地熏染着贾平凹散文创作对卧虎·汉罐审美品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评论界长期以来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都未作专题探索,本文主要从“禅宗与自然”,“禅宗与人生”,“禅宗与审美”等方面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世事的沉沲变幼与人生体验的深入,启迪着贾平凹对禅的不断颖悟,1988年以前,禅宗意识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在的禅思,“月亮”曾经成为其散文中最具弹味的自然物象,1988年以后,特别是1992年以来,贾平凹则主要是藉禅去解悟,超越现世人生,“安妥”自己的灵魂,建橡另一种人生境界,禅宗意识还潜移默化着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散文境界,尤其是文章的“气韵”与整体意识,均蕴含着一股浓浓的禅意。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杰出散文家、散文编辑家和散文评论家。贾平凹的散文美学观是什么?本文从强调“真性情”、推崇“平常心”、鼓呼“大散文”等方面,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剖析了贾平凹文艺观中的道禅意识和散文中的道禅韵味 ,认为这是贾氏对逐渐失落的东方审美传统的追求与呼唤 ,是对文坛浮躁现实的抵制 ,其散文对如何弘扬民族审美文化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时空角度去感悟贾平凹的散文。可以体验到贾平凹情感的律动。贾平凹散文中的时空意识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意识。贾平凹将空间置于时间之流中,就是将空间置于富于变化节奏的生命长河中,时间引领着空间。触发了内心情感的律动,而情感与时间的节奏化生命空间又相磨相合,彼此激荡,才赋予苦难人生以流荡不息的生命意识。因此浸染着作家强烈自我的时间意识、辽廓而深邃的空间感以及错综交杂的时空观,是贾平凹散文产生无穷韵味的基本审美因质。  相似文献   

10.
“商州”的山水,永远落在贾平凹的记忆中。贾平凹发挥自己的艺术和审美才能,营造了“商州世界”。“商州世界”系列小说呈现出一种质朴、清逸、隽永的审美情趣,显现出与阳刚相对的“阴柔”美。他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表现传统文化中的美融合到新生活,古旧文化在新时代被抛弃。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在散文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呈现出浓郁的陕西地域文化特征,蕴涵着深邃幽远的文化意蕴。产生这种地域文化散文的根源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抒写乡土风情的传统、文化寻根热潮的冲击、外来文学的启迪,而平凹先生对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的心领神会则构成其地域文化散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山石:贾平凹散文之魂孙德喜贾平凹在《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中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明月”与“山石”对于他散文创作具有特别的意义。贾平凹正是立于坚实的的“山石”之上展示他那轮从心灵深处幻化而出的空灵的、清秀的“明月”。因此,我们说作为主体意象的“山...  相似文献   

13.
文学应该是审美的。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审美功能应该属于文学诸功能中的首位,是文学作品诸功能的核心,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作为"美文"之称的散文更是如此。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在其丰富的文学创作中,尤其在散文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的散文在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上灵活,视点转换自然舒畅,透视效果极佳。读贾平凹的作品,常常有一种如同观看《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画卷。尤其是他作品中叙述场境意象,更表现出这种特点。他的散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的审美,形成了具有独特内质的审美风格。本文试图结合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实践,从散文创作的美学特征这一视点出发,对其意象之美表现出的特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的文学进程中,作为一位涉笔广泛、影响广大的作家,在小说、散文、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贾平凹都建造了自己的品牌。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寻一条相互契合之路,并独树一帜地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是贾平凹的创作个性所在。天赋秉性、家庭环境、地域文化等元素的合力效应,是贾平凹的心性、气质、做派、文风等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民俗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 ,文学艺术对民俗关注的历史源远流长。对民俗内涵的描摹与开掘 ,是贾平凹探讨民族文化与心态、表现创作的“民族的味”的一种尝试。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 ,有着几千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由此孕育出来的民俗 ,在贾平凹散文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在这里 ,作者探寻地理环境、民情风俗与民间艺术 (如秦腔 )相互渗透的现象 ,感悟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 )中蕴涵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意识。贾平凹在散文中通过对“民间”民俗的表现来实践自己倡导的“大散文”理论 ,表达自己的“文化关怀”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的散文独具一格,引人注目。他不仅创作力旺盛,特别丰产,而且不断更新自己的审美方式与方法,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从抒情主人公、境界和感立思维三个方面对贾平凹散文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的商州散文立足于商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表现古老的秦汉文化在现代文明时代的人生、情感,在传统文化与现实境遇中展现一方水土的变迁。作者从表层切入,深入到商州人的心态,反映了作者寻根意识中的现实关怀。而贾平凹的民间立场,是他商州散文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京派散文的代表人物,汪曾祺被选入新教材的作者名目。汪曾祺优美的散文很多,《胡同文化》是其中一篇代表作。《胡同文化》较全面地反映了汪曾祺散文的审美思想、取材特色和语言韵昧。下面就从这三个角度品味一下汪曾祺的“胡同味”。恬退隐忍的审美思想。文中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连用三例证明北京人这种隐忍,一是老舍《茶馆》里王利发的“顺民”说,一是自己《八月骄阳》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最具艺术才华与特点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其散文表现出题材外拓,手法创新,风格独异的创变过程.他的散文可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世相类、风情类、禅思类和文化类散文,显示了他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他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为人讲真,塑造出了一个大写的智者形象,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成功地运用了感应式思维,使散文作品更富有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化权力秩序制造了特殊的文学生态环境。“语丝体”散文作为这一年代最具代表性成就的散文创作,正是如此文化权利秩序下现代文学坚韧表达的结果。对于“语丝体”散文语境的着意考察,可进一步认识现代散文这一文学文体的复杂性品格,也可以使我们对于20年代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及审美风貌的形成根源更为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