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对于此方面本文就一个局部的教育现状,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的工作问题,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仲达 《家长》2013,(8):7-11
时下有一句流行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着这句话,父母纷纷为孩子制订了各种学习计划、报培优班、上贵族校,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一句话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无论自己怎样辛苦,父母都要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好一切超前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现在很多家庭包括社会人士都理解偏面化了,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而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反而很匮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有效的配合,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缺少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两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  相似文献   

6.
吴昊辰 《教育》2007,(8S):24-25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所有有关教育的投资中,让孩子出国留学可谓是大多数人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潜力股。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再富也要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作为一个教师,每每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8.
大山带来原始的无奈 ,更孕育无限的希望 !册亨 ,一片富饶而贫困的土地。这里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无霜期长 ,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这里有石油气、黄金、锑、镁等矿产资源 ;这里 ,却又教育底子薄、文化落后 ,是“老、少、边、穷”地区 !穷则思变 ,2 1万布依、汉、苗、壮等各族人民唱着“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壮歌 ,合力而为 ,在 2 5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展了一场摧枯拉朽、追求跨越的教育壮举 !困难再大 ,实现“两基”的决心不能动摇 !“今天的教育 ,是明天的经济”、“困难再大 ,实现‘两基’的决心不能动摇” ,全县各级党…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提出了“村村办学”的模式。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感召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全国各地的农村建起了一座座乡村学校。  相似文献   

10.
郭峰 《教育与职业》2003,(20):53-55
多少年来,我们的媒体上总是在宣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还有“教育是立国之本”等等很好听的口号。是的,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知识了,无论是经商、受雇,甚至是种田,知识都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一般而言,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就业的选择面越宽。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育,是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希望。在此基础上,对于教育来讲,逐渐进入了需求大于供给的现实局面,虽然从经济学来讲,供小于求就会使得价格上涨,这是市场运作的必然规律。但是,教育毕竟不能当成一种产…  相似文献   

11.
口号多,是中国的特色.看看那大街小巷墙头门口上涂抹的悬挂的张贴的就知道。教育口号多.又是中国特色之特色:什么“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什么“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从这些琅琅上口对仗工整的迷人口号看来.教育享受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当下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可教育的现实境况总让人觉得这些迷人的口号只能给教育带来精神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朱泰 《教师博览》2014,(9):40-41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在美国也有类似的解释.美国教育的一个问题是,富有家庭的孩子与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业成绩相差大,另外,种族差异也在学业中有一定体现. 几乎每一位美国总统都会在教育方面做一些改变。2002年1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签署了一项《有教无类法案》的联邦法律,简称为NCLB。该法案更通俗的名字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顾名思义,该法案的目的是保证所有的孩子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能够达到一定标准,缩短因种族和社会阶级差别所引起的学业成就差距。  相似文献   

13.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受很多家长推崇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很多家长也认为物质与财富的给予.能够换来孩子们的成才与成功。更要命的是,一些家长的物质给予完全脱离了精神意义.孕育出一大批社会的所谓“非主流”接班人.这些孩子的群体心理和意志品质状态令人堪忧。其中的很多人对艰苦朴素嗤之以鼻.对勤俭节约冷嘲热讽,热衷于用名牌扮酷自己,用金钱武装空虚。  相似文献   

14.
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经典名言,再一次在花垣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刘世文对话时,他一再提到如下观点:办教育,不仅仅是为孩子们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提升教育内部软实力,让农村孩子变得和城里孩子一样有竞争力。记者:您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又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如今回到教育岗位,您如何看待和理解教育?刘世文:1991年,我从邵阳师专毕业后,被分配  相似文献   

15.
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清楚新形势下教师职业的走势,并积极应对.   1.铁饭碗趋向不稳定性   如果说,教师行业曾有过“只要进校园,不愁没饭吃“的历史,那么今天就没有“风吹雨打不动摇“的稳定性了.改革的深入发展,关系到每个领域每个人,教师不愿撞,导致一些学校人浮于事,办学效益低下,地方领导和群众颇有意见.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当改革的东风劲吹教育这方热土之时,一些教师下岗待业势所必然.优越感的暂时性就有了诠解.   ……  相似文献   

16.
武胜是川北地区较贫穷的一个农业县,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县重教兴教蔚然成风,武胜县领导远见卓识,武胜群众慷慨解囊。他们说: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的领导对教育齐抓共管,各部门也为教育事业开“绿灯”。  相似文献   

17.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中国人的共识。然而,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教育所能带来的收益变得不再乐观。首先是教育花费的绝对金额太高,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从小学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每一个阶段都可能耗尽家庭的全部积蓄甚至还需要举家负债。在这方面,政府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7,(22)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  相似文献   

19.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  相似文献   

20.
侯江 《成才之路》2010,(30):I0005-I0005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当然有着比较"正面"的现实典型。比如汶川及周边地区再建设时,学校建得美轮美奂,让世人叹为观止。当然,用不用那么多钱建那么豪华的学校,孩子是不是需要如此豪华的学校来建立安全感,这个话题另说,而且,也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