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犤设计观念犦《画风》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教学时以读为主,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让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犤课前准备犦收集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造成的后果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2.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通过发散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重点指导“擦”的读音及“旗”、“擦”的写法。2.检查指导朗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  相似文献   

2.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1.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2.你能就中心词提几个问题吗?犤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势必要求解决问题,利用这种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犦二、自读课文,读中感悟“爱”1.自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犤目的是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  相似文献   

3.
犤设计理念犦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犤设计特色犦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所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犤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中一…  相似文献   

4.
一、自读课题,感受“爱国情”1.讲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2.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师板书生谈的感受,指出“爱国”。(生再一次读课题)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又是文本的文眼,教学初,教师抓住这一有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学生两次读题目,感受题目中的情,为学生更好地走入文本而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调,更好地实现披文入情。二、自读课文,感知“爱国情”1.让生默读课文,标出文中能够表现肖邦爱国之情的句子。2.组织交流,让生说自己所标出的句子。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情感被…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传统阅读课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如何让学生在熟知“经典”故事的同时,体会一种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从小渐成“沉着”、“急中生智”的素养?笔者在学生学习了文本13个认读字、6个会认会写字,并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一、设计主体性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你在课文中能感觉、体会到一点什么呢?辅助性问题:1郾你体会到的内容是从哪些段、哪些词句中感受出来的?2郾司马光没有慌,怎…  相似文献   

6.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犤设计特色犦在营造的学习情境中,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一系列的读书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通全文,初步感知1.揭示文题,设计问题情境。看了课文题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丑小鸭是谁?…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8.
犤教例一犦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个大大的“鼎”字,请学生注意字形和笔顺。2.学生查字典弄清“鼎”字的意思,懂得“鼎”为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课件出示文中插图)3.让学生说说预习时收集到的带“鼎”的词语。二、揭题导入,诱发期待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介绍“鼎”的课文———《世纪宝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1.解题:学生查字典理解“世纪”的意思,懂得这里指的是21世纪。2.提问:课题中的哪个字道出了“鼎”的不同寻常?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我们学习了课文便知道。…  相似文献   

9.
一、锤炼语音技能,解决怎样说的问题1.单词发音。读准每个音标是读准英语单词的基础,但有些学生却常常读错音标,或把两个不同的音标混为一谈。由于汉语发音中不存在短音和长音,学生就容易把犤e犦与犤ei犦混淆起来,在读单词时,往往把发音中含有犤e犦的单词,例如let犤let犦、met犤met犦念成late犤leit犦、mate犤meit犦。另外,读准英语单词重音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读单词时会出现音对而重音位置不对的现象。而有些单词由于重音位置不同则表示不同的发音、词性和意思。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了解这些单词的多种发音,而且还要注意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赋予汉字情感,渗透汉字文化,总结识字规律,教会识字方法。一、情境导入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边走动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妈妈睡了》。犤设计意图犦创设情境,体现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为学生营造一种恬静、亲切的氛围。教师的声音、动作及传递出的情感对文本本身亦是一种浸润。在这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师: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问什么呢?犤设计意图犦这既是一个学生对课文整…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促进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的机制是什么,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言语实践的方式很多,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感悟和运用。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初读课文,畅说感悟1.一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圈画。2.初说感悟。师:同样读一篇文章,每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请大家自由谈一谈你与课文对话后的感悟。学生自由说自己的感悟时,教师应引导其语言表达的正确、通顺。3.二读课文。要求结合同学对文章的感悟再用心来读读课文,看看自己对课文言语的感悟是否加深一些。4.再说感悟。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语句。有的可以随即解决,有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美读课题,想象"桂花雨"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谁来美美地、动情地读一读课题?2.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个词读成一幅画。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美妙的联想?(生答略)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3.设疑:在作者笔下,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引导学生扣住文题,通过美读和想象,把静止的文字读成流动的画面,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以及散文的表达特色,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提供了氛围。二、自读正音,读通长句1.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2  相似文献   

13.
犤教学准备犦字母卡片,声母、韵母房子,姓氏花。犤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犦一、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秋天到了,外面的景色可真迷人。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语文园地里有许多我们的老朋友。听,什么声音?(同时播放火车的声音)2.(在黑板上出示课题《语文园地一》及一列火车图,火车由拼音卡片拼成)哦,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犤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郊游形式,创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犦二、教学“我会写”1.读一读A.同学们,火车上坐着我们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你们还记得吗?B.学生认读拼音卡片。C.…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流程】一、说一说1.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初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课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后,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预设:从题目“趣”字上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红楼的生活很有趣。  相似文献   

15.
三、元音字母Ii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元音字母Ii的发音规则是:⒈在开音节中字母Ii读元音双元音犤ai犦,如nice,hi等。⒉在闭音节中字母Ii读元音短元音犤i犦,如it,pig等。练习:朗读句子,把字母Ii发音与众不同的单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⒈Thisishisbike.()⒉Ilikethiskite.()⒊Mikeisinabigcity.()⒋Itisawhitepig.()四、元音字母O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同学们,下面的这个顺口溜能帮你记住字母O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好好读一读吧!尾巴有e,Oo读犤u犦。如:home犤hum犦(家)close犤kluz犦(关上);Oo放最后,Oo读犤u犦。如:go犤gu犦(去)和hello犤hl…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17.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一、整体把握———通顺关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初步理解往往都是点滴零散的,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雀很可爱;有的说:我知道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把它抓走了;还有的说:我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  相似文献   

19.
犤训练要求犦有一位同学想,如果把喝饮料的吸管变硬,或把吃饭的筷子掏空,不就把“吸”和“夹”这两种功能合在一起,做到一物两用了吗?这个同学的想法,称得上是一项小发明。有的同学想法更大胆,更神奇,他们想发明新型的航天飞机、深海探宝器、水面行走鞋、轻便折叠桥……你想发明什么呢?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犤作文指导犦重点指导:这是一篇想像作文。发明什么东西呢?同学们可能一下子无从下手。可以从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教具准备1.自制幻灯片。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