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天凤  蒲实 《软科学》2007,21(5):77-79,85
在探讨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内涵的基础上,对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路径选择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2.
政府转型作为政府改革的实质性内容.其目标取向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简言之,政府转型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修补和一般性的政府职能转换、机构调整,而是重新建构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一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政府不仅实现了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近300家企业创业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分层回归法检验了创业者对创业公共政策知晓度及公共服务程序、公共服务态度、服务人员素质对政策满意度的作用,以及政策知晓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满意度之间的调节效应。同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政策满意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创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政策知晓度、公共服务程序、服务人员素质显著正向影响政策满意度,政策知晓度正向调节公共服务程序与政策满意度间关系、公共服务态度与政策满意度间关系,政策满意度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创业绩效间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乡村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返乡农民工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人才力量.在乡村建设行动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为乡村建设带来人才支撑,促进产业兴旺,优化社会治理,加快推进乡村规划.农民工返乡创业受个人能力、家庭、乡土情结、城市务工压力、政府帮扶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提出创建人才引导体系,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健全政策扶持管理体系,建设返乡创业服务和返乡创业示范平台,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学会》2015,(7)
<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对于全年经济发展部署,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尽量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第三方可提供的事务性管理服务交给市场或社会去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不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整合和调动社会资源在2015年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6.
李世钦 《科教文汇》2008,(30):190-190
社会性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之一,我国许多地方正在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从经济建设性向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变迁,应该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型公共财政体制。促进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7.
"四服务、三型、两促进"要求县级科协创新办会原则,创新组织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革联系服务机制,组织、引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聚集主业,创新科学普及、学术交流和决策咨询等公共服务产品提供机制;协同创新,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制度层面的大学生创业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力源于蓬勃的创业活动,创业水平是检验社会成熟度的试金石,大学生创业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良好的体制环境是激励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大学生创业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大学生创业应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的理论和我国现实国情来看,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行为选择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从萨缪尔森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理论出发,着眼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的时代背景,建构了一个理论框架,从而分析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行为选择的理论、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地位、分析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先序。  相似文献   

10.
如何优化数字生态环境激发区域创业活跃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管理问题。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案例,检验了数字政府、数字基础、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与数字社会5个条件对区域创业活跃度的组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政府、数字基础、数字经济是区域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其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数字政府、数字基础与数字经济。存在“政府统筹—市场决定型“”政府赋能—市场调节型“”市场调节—社会助力型“”政府统筹—社会助力型”4类产生高创业活跃度的制度组态。存在3类产生非高创业活跃度的制度组态,呈现出以下2个特征:数字生态中各要素均表现不佳;在缺少政府统筹或赋能的情况下,即使市场发挥调节作用,也不能产生高区域创业活跃度。研究揭示了数字生态影响创业活跃度的多元路径,对优化地区数字生态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何立军 《学会》2016,(10):25-30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社会组织作为重要参与主体,其功能作用日益显现,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需研究,以推动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一、社会组织参与"双创"的可行性(一)社会组织参与"双创"具备自身优势社会组织处于政府与民众之间,能够有效弥补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创新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方式,还被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时代政府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大力推广普及国内创业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国创业人口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创业过程艰难,成功有赖于创业主体的自身能力、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的多方面支持,增加创业主体的韧性与最终成功率,促进国家产生结构变革与经济市场活跃.由刘蕾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基于青年公益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内涵、政府网站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分析了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的现状,提出了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目录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及实施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创伤还未完全恢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依然有增无减,为此我国政府和各大高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缓解就业压力的高端愿望虽然良好,但对广大学生而言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创业,还需理性思考.对目前大学生创业高流产率、高失败率的"双高"现象及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一个新取向,信息服务创新能够拓展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空间.交通资讯呼叫中心是以综合交通信息整合为基础,向社会公众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的平台之一,是交通信息化成果面向公众服务层面的集中展示.本文以交通资讯呼叫中心为例,分析了建设管理与远营保障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创企业,从政府关系网络与创业绩效关系的视角研究资源诅咒效应的产生及其机制.构建政府关系网络、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以珠三角258家新创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软件SPSS16.0与LISREL8.7j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关系网络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并具有非线性特征,即政府关系网络同创业绩效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2)创业导向正向影响创业绩效;(3)且其创新性与前瞻性倾向负向调节(弱化)政府关系网络同创业绩效的倒U型关系,而冒险性倾向正向调节(强化)这种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四川省出台《创业四川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启动实施"创业四川"七大行动计划,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是实施创业主体孵化行动。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型孵化体系,通过政府搭建、民营兴建、企业自建、闲置改建等模式,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实施创业人才激励行动。研究制定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丁燕燕 《大众科技》2009,(7):212-212,204
政府绩效评估对于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改善政府形象都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的政府不仅是经济建设型政府,而且是一个公共服务型社会,公民的满意程度列入评估指标体系中。分析城管部门的现状,探讨如何提高城管部门执法质量,以期实现政府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面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的多重制约,导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服务水平压力大,问题多.主要的问题有六个方面.针对面临的问题,在国家主导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突破口,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的"四依托四结合"全新的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四依托四结合"全新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实现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创新创业发明专利库、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创新创业导师"四位一体",通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使学生由"自在"走向"自为"。通过构建合作、开放、服务、辐射"四依托四结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就能有效地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通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四依托四结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