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最具影响的文化思潮之一,其基本思想倾向就是:批判现代性、强调反思,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思维,强调非理性思维,推崇对话,倡导主体间性,主张关怀与注重人文性。这些思想给课堂评价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新视野,基于后现代主义理念,课堂评价的价值取向表征为:评价目的的动态、情境性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息性,评价过程的建构性,评价反馈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发展性教学评价倡导评价目的人性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为理论依据,在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新评价体系:学科发展目标与一般性发展目标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针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渗透入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也给传统教育评价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育行为的改变。基于后现代主义倡导反思和批判,反对单一思维和提倡多元化视角,强调不确定性和尊重差异,推崇对话与交流的理论取向,为审视和反思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窥探幼儿园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强调反思和批判精神、反中心和提升非理性、倡导多元化的方法论和提倡淡化价值判断是其显著特征。它对学习评价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针对后现代主义学习评价的对话性、评价的多视角性等特点提出了协商性评价的方式,并对其特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一些描述。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超越现代主义的新思想或新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思想理论是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教育观包括个性化、多样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非线性、复杂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关注个体、回归生活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指向,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丰富性、差异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人性化、民主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变革思维范式,强调对人的关注,倡导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注重平等对话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知识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是在对现代主义的主体性、理性和二元论批判的基础上,强调主体间性、非理性和多元观。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知识教学有以下启示: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倡探究学习,重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和建立多元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7.
彭哲敏 《教师》2010,(15):53-55
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自主学习方式上的,以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采用主体取向的评价;是在评价的方向上确立了质性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活化的、现实性和过程性的评价;是在课堂学习评价上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采用多元化、主体性、全面性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在学生学习评价上实施以每月《学生数学素质发展反馈单》为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和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阶段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自主学习方式上的,以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小学教学学习评价体系,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采用主体取向的评价;是在评价的方向上确立了质性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活化的、现实性和过程性的评价;是在课堂学习评价上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采用多元化、主体性、全面性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在学生学习评价上实施以每月<学生数学素质发展反馈单>为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和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阶段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强调多元性、倡导平等对话与关怀、鼓励创造的批判思维方式或价值取向,教育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向,职业教育理应作出反思,即克服同质化、标准化发展方式,鼓励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克服"不见人"的管理现象,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克服唯技能训练式教育,强化人文素质熏陶;克服封闭静态思想,设立开放式课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课程评价改革将在如下方面进行:强调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强调区分日常课程评价与选拔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探讨新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