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医生 《高中生》2008,(22):54-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存在或者说是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心理状态.从心理学的定义来看,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与一般人对立、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当这种逆反心理在群体中蔓延、传染,就形成了一种可怕的"群体性逆反"。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艳丽 《小学生》2012,(11):72-72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影响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能否正确处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下面,我将着重谈一谈逆反心理的处理,以期对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一、谈逆反心理及其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抗拒心理,是指人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与某些人的言行和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是反抗别人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如在小学,我们常常看到个别学生"不受管教"、"不听话",常与教师"对着干",老师要求这样做,他偏偏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英语教学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受教"、"不听话"的现象,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笔者从事英语教学近三十年,接触的学生数以千计,发现初中阶段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倘若学困生再产生逆反心理,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就摆在了英语教师的工作日程,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学校德育工件中,常常听到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啦?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这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就是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逆反心理。据有关心理学资料显示,逆反心理是目前小学生中存在较普遍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8.
宿万周 《甘肃教育》2014,(17):33-33
正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初中这一阶段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的一个突出心理特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担任班主任工作中了解到,初中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得最为严重的年龄段,本文试图从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方面加以分析和探究。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这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9.
张宝光 《班主任》2006,(8):25-26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看问题往往偏激,对干涉他们行动的人怀有敌对情绪,所以班主任要不断观察、督促,甚至鼓励;要给他们自信心,循循善诱。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耐心、细致、循序渐进、讲究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进入高中,学生多多少少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重者表现为对学习生活消极、冷漠,甚至与教师、家长"对着干"。如果不及时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应对,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形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9):161-162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发现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极不合拍。  相似文献   

14.
正"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种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从而采取逆向的态度以及对外界的劝导作出背道而驰的举动。这种心理状态在六年级学生中表现较为普遍。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对学习就产生消极态度。鉴此,老师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就六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谈谈粗浅的看法。一、六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1.好奇心的驱使。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事实说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小学高  相似文献   

15.
职中差生逆反心理的预防王金柱,曹玉平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而来的消极态度和情绪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产...  相似文献   

16.
1 引 言 在体育教学中,认知的进行、技术的掌握、技能的提高、素质的发展、个性和心理的完善,都是在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中潜移默化完成的,而逆反心理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李茜一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心理,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教师教育的消极抵抗或公开对抗。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冷漠的,有隔阂的,对老师的教育有明显的“抗药性”,看问题往往很偏激,对干涉他们行为的...  相似文献   

18.
按照教育心理学观点分析,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与教育目标、方向相背而驰的不顺从的一种反向心理状态,属于“不良情绪”范畴。逆反心理是一个危险信号,学生的很多坏习惯大多都是由这种不良心理引发的。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主体在自我的心理需要与客观的心理环境相悖时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对抗性的心理状态及其倾向,有着强烈的情绪色彩。除了与情绪相联系外,逆反心理还与个体的思维水平、个性尤其是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逆反心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时常表现出逆反心理,即与学校或教师的要求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逆反心理状态以及进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