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起一首诗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乡下外婆家玩。走在半路上我看见几个大人正在打鸟。一只美丽的小鸟从蓝天上跌落下来,嘴里发出痛苦的叫声。我很难过,想起一首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古代的人都知道爱护小鸟,为什么现在的人却要去欺负它们呢?鸟是我们的朋友,请您不要伤害它们!指导老师彭力群想起一首诗$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校一年级@蔡燕伟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着,成长的路上留下脚印一串串,有的深,有的浅,但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亲切,那么值得纪念。一年级小朋友于彬的作文《自己回家》记叙了一次自己单独回家的经过,事情虽然很小,文笔也很稚嫩,但从中洋溢着的那种正在健康成长着的勃勃朝气却震撼人心。“我要做一个遇事沉着的好孩子。”这是小作者通过自己回家这件事以后发自内心的呼唤,真挚感人。二年级的小朋友程任辉的作文《捐款》则让我们看到他那金子般的心:纯真、热情、善良。通过捐款,小作者懂得了一个道理,同时,也让许许多多读过《捐款》的小读者懂得了一个道理:“其实,你…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引用了两首诗,一首诗是南朝梁代皇帝萧绎的《采莲赋》中的一段,一首是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作者引用的这两首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笔者试作如下解读。《采莲赋》的引用是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引发的。作者在前面对“月光下的荷塘”以及“  相似文献   

4.
一位小朋友在他的日志中写道,“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这首诗值得我们深思。的确,平时我们在组织活动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活动如何达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闹闹市成长小学三年级学生金巧巧,最爱读诗写诗。一天早自习,她坐在教室窗户边,听见外面有声音,脑袋一偏,眉头一皱,笔杆一动,“沙沙沙”在练习本上写出一首题自为《声音》的诗。诗的最后写道:“我爱听声音/我听着声音成长。”《声音》获得全国少儿诗歌大奖  相似文献   

6.
【适用年级】二年级。 一、单元主题总述 师:同学们,这一周我们读了《心灵花开》中第三主题“快乐成长”中的六篇文章:《快乐的球赛》《这样做,是对的》《我是男子汉》《蜗牛的奖杯》《大雁和鸭子》《做一片美的叶子》。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成长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小朋友在成长中要面对许多事情。有的是第一次经历,事不大但终身难忘;有的虽然并不是第一次,但由于某种特殊性而刻骨铭心。总之,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有朝一日便转化为亲切和温馨的回忆。本期“成长密码”专栏有两篇作文记载了各自的“第一次”。三年级小朋友张帆的《第一次看家》很细腻地写出了第一次独自看家的感受:紧张。一只小狗玩弄袋子发出的声音都使他“心狂跳不止”,“吓出了一身冷汗”。小作者如实地写了自己的“胆小”,表现了可贵的真诚。不过,今后可要加强练胆子哦!周明同学的《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8.
国庆长假期间,接受《课堂内外》和SOHU读书频道的邀请,到山东省高唐县参加了这次捐赠活动。这是个美丽的江北小城。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是那么真诚、那么执著地热爱着文学、憧憬着梦想,不禁让我想起了属于自己的中学时代。——题记我时常说,“80后”是第一个孩子。在“80后”之前,这个世界上没有孩子,有的只是大人的世界,我们听大人的话,做大人让我们做的事,以“小大人”的称谓为荣,直到我们成为大人。这世界的道德与约束都是大人的,我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成长,直到有一天,泯灭了所有童心,也成为大人。但“80后”的出现,将这个世界分为两…  相似文献   

9.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解释问题,千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在他活着的时候,有些人把他一些与爱情无关的诗也说成是爱情诗,对此他曾提出过明确的讽刺与抗议:“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不可否认,李商隐是写过一些爱情诗的,这些诗中,有些是对他妻子王氏的思念,如《夜雨寄北》等,有的是为他早年在玉阳学仙时的恋人而作,如《圣女祠》、《碧城三首》等。这些诗感情真挚,正如鲁迅所说的。“清词丽句,无与伦比”,是我国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但是对这些爱情诗的具体理解同样也言人人殊。影响了我们对义山诗的欣赏和借鉴。过去我曾写过几篇文章参加争鸣,今再就几首诗的解释问题提出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校园总是那样充满活力,总是那样生机盎然,我们的校园每一天都是新的,都在发生神奇的变化。这一次的“哈哈校园”专栏又要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精彩的故事了。二年级小朋友章立远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写了一次难忘的主题中队会,小作者“过把瘾”做了一回“表演艺术家”,深感“看事容易做事难”,体会到艺术表演的甘苦。三年级小朋友吴梦婉的作文记叙了一堂饶有趣味的科学课。老师启发学生的科学想像,不拘一格,简单而有效,同学们的表现千姿百态,有的很成功,有的则出了洋相。这两篇作文叙事比较简单,但都写出了情趣。陆莹同学的《新同学来…  相似文献   

11.
《王风·采葛》究竟是一首什么诗,它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揭露朝庭“政事不明”的政治讽刺诗;有的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甚至认为是一首“淫奔之诗”;还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怀友之诗”,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比喻诗,等等。归纳众说,主要观点大致有三人类:  相似文献   

12.
成长是一个充满神奇和魅力的过程,小朋友在成长中保留着许多属于自己的秘密,其中有的或许要埋藏于心中一辈子,有的则是“公开的秘密”,因而乐于写出来,和大家欣赏、品味,“与人乐乐”,其乐无穷。本期“成长密码”专栏刊出的一组文章就属于后者。一年级小朋友陶然行的《第一次拔牙》写自己在母亲的鼓励下到医院拔牙的经过。小作者不愧为“小小男子汉”,真的很勇敢,大有当年关公刮骨疗毒的遗风。把拔下的牙齿装在玻璃瓶里作为永久的纪念,也确实是一个极妙的创意。不过能否将题目中的“第一次”删去,拔牙可是一件痛苦、麻烦的事,难道还指望有第…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唐诗三首》,由《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三首叙事诗组成。三首诗结构上都明显运用了“起承转合”的技法。讲清楚这一技法,有助于理解三首诗在结构技巧,情感表达上的精妙。运用此技法作文,能避免“平铺直叙”的文病。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意图 学诗重在通过吟哦咏诵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有的人》是一首富含哲理的现代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基本上没有难懂的生字词,但他们能读准字音并不等于读懂了这首诗。有些学生对朗读有这样的误解:声音忽大忽小,语速忽快忽慢,语气忽轻忽重就叫做“有感情”。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意图 学诗重在通过吟哦咏诵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有的人》是一首富含哲理的现代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基本上没有难懂的生字词,但他们能读准字音并不等于读懂了这首诗。有些学生对朗读有这样的误解:声音忽大忽小,语速忽快忽慢,语气忽轻忽重就叫做“有感情”。  相似文献   

16.
那天我教《早操》一课,见这篇课文语句优美,句式整齐、简单,便于模仿,就萌生了教小朋友写诗的念头。首先,我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大家摇头晃脑,一会儿齐读、轮读,一会儿赛读、表演读,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见孩子们读得差不多了,我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小朋友齐声回答:“喜欢。”“你们相信吗?我们在座的每个小朋  相似文献   

1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它是一篇大人小孩都可阅读的文章。文中讲述了孩提时作者曾拿出一首自己写的诗给母亲看,引出了母亲的夸奖:精彩极了;同时也引出了父亲的议论:糟糕透了。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我”很伤心,但长大以后.却觉得这是一种鼓励,一种爱。这篇文章对大人和孩子都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大人们读了之后,会得到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当您的孩子把他的得意之作摆在您面前时,不要盲目地去夸奖  相似文献   

18.
编辑这期“多味书屋”,正值暑假。在炎炎夏日,同学们在快乐地休息娱乐的同时,也不忘读书学习,有的小朋友还集中精力读了许多有意义的好书。“奇文共欣赏”,现在我们选发的三篇小朋友的读书心得,供大家交流、赏析。四年级小朋友夏宇读的是故事集《播撒诚信的种子》。此书写的是“从古至今关于诚信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美国蒙特罗市为一个“绝不说谎的孩子”设立了一个特殊的节日——诚实节,它现在成了美国小朋友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五年级小朋友嵇雯菁读完外国童话名著《绿野仙踪》后,对于心灵美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因为童话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吗     
我国出版了哪些老一辈革命家的诗集到目前为止已公开出版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诗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单集:除《毛主席诗词》外,周总理诗集有两种。《周总理青年时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共收周总理诗十四首(从一九一四年的“春日偶成”到一九二二年的“生别死离”)。每首诗后均有必要的注释。另一种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总理诗十七首》,增选了“千古奇冤”,“为刘志丹陵题诗”、“为何香凝老人题画”二首。每首诗后附有必要的说明和注释,书末还附有赵朴初、唐弢二同志的两篇文章。《朱德诗选集》(人民文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