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要想让文学作品成为那股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清泉,文学作品教学就应注意作品的生命特质,重在探索作品蕴涵的生命精神,使阅读达到与生命共舞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陈其凤 《广西教育》2014,(29):33-34
正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是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才现实地转化为文学作品,文本的潜在意义也是由于读者的参与才能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作品的生命价值在于读者的共同参与,没有读者的品读与鉴赏,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将这一思路延伸到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同样适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促使学生由"为自己或为老师而写"过渡到"为读者而写",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  相似文献   

3.
悲剧作品教学不只是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悲伤、怜悯、恐惧等悲剧情感因素.而在于凸现并让学生感悟悲剧文本中美的毁灭及崇高的诞生之美学本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悲剧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素养与审美品质.使其心灵得以感化,使灵魂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学的文学作品教学应注意作品的生命特质,重在探索作品蕴涵的生命精神,使阅读达到与生命共舞的境界。笔者结合多年的文学作品教学经验,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在新版教材中所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而文学作品解读与鉴赏的多元化又使得不少师生无从入手.在传统教学中,文学作品讲解强调的是"悟",即通过语言文字的疏通、背景作者的介绍、段落篇章的分析,让学生领悟作品的"美".本文试着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感性化"教学方法,整合文学作品的鉴赏途径,谈谈文学作品鉴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而且对"个性化解读"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说明.但是,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法论意义上的原则有哪些呢?归纳起来,可以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美学家朗格在卡西尔文化符号学的框架中继承了卡西尔艺术生命形式论的命题,吸收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资源,即艾伦·退特关于诗歌的“张力论”和艾略特关于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论.这就使艺术生命形式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解读教材的人文内涵,合理地加以开发,有效地加以渗透,使学生内心得以感悟,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这是新世纪和新课标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9.
"隔与不隔"本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用来评价文学作品的,其意是指文学作品是否自然,能否使读者毫无障碍地进入作品的意境。在这里所说的"隔与不隔"主要指语文教学能否使学生与作品、作者进行心灵  相似文献   

10.
<正>诵读是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熟读精思,自然成诵,从而全面深入理解作品,进而使活跃于作品中的知识、情感、观念内化为读者心理结构的学习方法。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当前语文教育的重要策略。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也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一、从健全人格的角度看1.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人文精神、塑造民族灵魂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诵读这些精品是对沉淀于作品中人的生命、人的意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侵害在高校宿舍管理中的表现及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是一项国际人权,不容侵犯。当前对大学生隐私权的认识和保护一直以来都处在相对薄弱甚至是缺位的状态,这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有关大学生隐私权的理论出发,探讨了侵害大学生隐私权的构成要素,表露并分析了高校宿舍管理部门对大学生隐私权侵害的一些主要现象,进而对大学生隐私权保护进行一些思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用动态的、发展的思想指导工作。与时俱进,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探索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用细雨润物的方法,用一颗爱心,切实做好地方师范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里,学生课下文学阅读是阅读活动中最自由的活动。其负面效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已经构成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严峻挑战。负面效应的主要表现是阅读文本审美价值品位较低,从而导致学生审美趣味平庸,生活态度趋俗。同时,文学阅读方式的直观、平面化的特点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弱化。对此现象我们应深长思之,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等学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古典文学作品以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意境优美深邃而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可以陶冶青年学生的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美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爱国主义精神及其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是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有效而多元化地发掘利用其经典作品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对于探究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激发起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情感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落实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好诠释。要贴近实际,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精确把握教育契机;要贴近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价值构建中精心选择教育路径;要贴近学生,在引领学生自我整合中精细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高师《古代文学》的教学中 ,要求学生多读古籍 ,对夯实学生的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多读古籍 ,教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多读古著的作用 ,要有针对性地开列出要求学生阅读的古典著作书目 ,要采取各种办法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德育的缺憾在于疏离生活。德育内容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认识水平,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大”、“小”两类生活德育和校园环境文化的开发与建设,对学生达成“立体包围”、潜移默化的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陶治情操,增长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能力;并对改变 语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实际水平有很大作用。语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进行朗读训练,增强语感,培养学生对学作品感受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培养其鉴赏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黄蕴兰 《高教论坛》2005,(3):157-160
音乐审美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当代意义首先体现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方面。根据音乐的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以及目前大学生普遍音乐素养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培养音乐基本感受能力起步、创设多元音乐文化对话环境、努力引导学生领悟音乐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做法,使理工科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他们的人文精神也逐渐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