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艹"是一个重要的汉字部首,其构形来源复杂而广泛。从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等文字发展的进程来探源部首的构形来源及发展演变,才能更好地认知其形象,理清其发展规律。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出部首"艹"的古文构形来源主要有演变、累增、追加、讹变和简化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汉字文化,可以从汉字的形、音、意入手解读。汉字是形、音、意一体的文字,望字知意是汉字显著的特征之一。为了研究叙述的方便,本文选取汉字构形学的视角切入,列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字、词,通过分析这些字、词的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对汉字文化内涵作通俗的阐述。先说说"教育"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开始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就书体而言,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演变。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硬笔书法的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 执教者 大连市第五十八中学 孙丽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汉字的演变 ,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辨认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探究法 ,让学生了解文字演变的复杂过程。3 .情感与价值观。甲骨文是古老的文字 ,汉字由此而来。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独具一格 ,由此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独创精神。4.重点、难点。甲骨文在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识别甲骨文汉字的构字和使用六种方法。5 .教学准备。教师 :教学软件、结绳记事实…  相似文献   

5.
<正>汉字,作为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和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在人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字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承  相似文献   

6.
一、汉字的形体先后经过了哪几种演变?各种汉字的形体有什么特点?汉字从产生到现在,经过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演变过程,按由古至今出现的顺序,先后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甲骨文通行于商代,因为它是用刀刻在龟骨或兽骨之上,所以叫做甲骨文。它的特点是:象形性强,写法没有定型,同一个字常有几种写法;笔画线条细瘦,字形瘦长,大小参差不齐。金文是周代使用的字,刻或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所以叫金文(古代“金”泛指金  相似文献   

7.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致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六个过程。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为了方便书写,很多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的实践,也增加了很多汉字本身的含义,也有改变其最初含义的。  相似文献   

8.
汉字沿着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顺序演化而来.在历史插图中,商代的文字应写作甲骨文或金文,西周至战国的文字应写作金文,秦代的文字可写作小篆或隶书,两汉魏晋的文字以写作隶书为佳,南北朝以后的文字以写作楷书为宜.1956年之前,中国人使用繁体字,从右到左竖行书写.1956年之后,多使用简化字,从左到右横行书写.中国古代的书籍经历了简策、卷轴、册页三大发展阶段.在历史插图中,汉代以前的书籍应绘为简策或帛书,汉晋书籍又可绘为纸质卷轴,南北朝至唐代的书籍只能绘为纸质卷轴.唐代以后的书籍方可绘为册页书.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是对汉字构形理论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将汉字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甲骨文发现以前关于汉字构形理论的研究,一是甲骨文发现以后关于汉字构形理论的研究。并且着重点主要是放在对甲骨文发现以后的主要的汉字构形理论进行简要分析,期待能在此基础上对汉字构形理论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和金文是殷商时期书法的代表。它们是迄今为止考古资料可以证实的数量较多又相当成熟的早期汉字,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纵观古今,也有不少人对甲骨文和金文的书法风格进行研究,但将其对比研究的却很少。文章简述了甲骨文和金文,从用笔、结体、风格及章法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分析探讨和对比研究,以给书法爱好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文本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新历史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历史的解构和意义的消解。诸如人物的世俗化、故事的虚构摹写和文本的戏仿艺术等。而这些方面,鲁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故事新编》时就有意尝试过。可见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鲁迅的历史小说观基因。  相似文献   

12.
在加拿大这个“枫树之国“中,并存着几种各具特色的文化:根深蒂固的英国文化、倔强不屈的法兰西文化、日渐入侵的美国文化等等,这便形成了加拿大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然而这并非毫无根由的,它有看深刻的历史渊源。走进加拿大的社会,回溯其历史源头,也许会从中找到某些答案。  相似文献   

13.
释“居”     
文字的最初形态往往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古今字更是贯穿了汉字体系的历史发展全过程,从"凥/居"和"居/踞"两组字的字形分化和语义转移可以窥见古今字的传承和起居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文献的特点和中国历史文献的概况,总结了用历史文献重建气候序列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使用历史文献时应该注意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明末拟话本集《西湖二集》和《型世言》中有大量以本朝(明代)历史人物为主人公的篇目。独特的取材方式使这些小说处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既具有一般拟话本小说的特点,又包含某些独特的东西。通过它们,可以透视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沿革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经济文化”的概念,经济学界做出了许多解释。历史学视角的经济文化概念强调它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尤其注重在时间和空间框架内考察“经济”的隐性与显性文化内涵。历史学视野中的经济文化不仅要发掘“经济”的文化含义,还要考察其警动过程和规律,尤其要考察和研究它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如何推动社会变迁的。经济文化研究需要采纳跨学科的方法,加强对经济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桃花扇》展示了宏阔的历史画面,设置了精审巧妙的叙事结构,穿插运用了许多“功能性”人物。其中老赞礼和包括张道士在内的“南朝作者七人”,都是剧作叙事中“功能性”突出的人物。文章对《桃花扇》中这八位“功能性”人物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揭示这些“功能性”人物在剧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咏史诗刻画了帝王、将相、女子和文士等几类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白刻画这些历史人物形象的诗作有的是借古讽今,有的是对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而更多的是以历史人物自况,我们从李白笔下比较多的历史人物形象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历史形态的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遇到治理困境,其采用的治理方式有其历史文化继承性,中苏俄国家治理的启示在于,对于国家治理应该看到其内在的自然属性和阶级属性,自然属性是代表了不同形态国家实现善治的共同治理方式,而阶级属性则与国家历史形态紧密相连,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历史形态,实现善治依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为统领。  相似文献   

20.
根据皮尔士的象似性理论,文字可分为象形字、引得字和记号字三种类型。汉字中的所谓记号字,其实大部分可以归入形体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音义两方面之间有着一定现实性联系的宽式象形字、宽式形声字等。它们可以统称为引得字。与记号字相比,引得字概念强调汉字的理据性。包括记号字、引得字和古代"六书"在内的"全八书"是覆盖古今全部汉字的一种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