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爱民间文学,搜集它、研究它、保护它.   民间文学爱我,哺育我、帮助我、鼓励我.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无锡梅里县是三千年前首建句吴国的源地,梅里境内的“鸭城“是吴王牧凫鸭之所,<舆地志><梅里志>等史载:“鸭城在县东二十里,吴王牧凫鸭之处,即此城也.“古梅城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那里有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1963年<无锡县文艺>发表我搜集的一首<梅里花>:梅(里)梨花(化),梅里(梨)果(歌),梅(里)梨开花(化),结果(歌)果(歌)哎,花(化)开开来结果(歌)果(歌)哎,满树仔果果满地歌(果).   ……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先后搜集整理了《河东民间故事》和《河东民间歌谣》两本民间文学资料。在此期间,曾广泛地接触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和一些出口成章、“满肚子是宝”的民歌手和会讲“古经”的老年人。通过听他(她)们唱民谣(歌)、讲故事,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民俗民情,使我看到了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灿烂,进一步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与伟大,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搜集、整理、继承民间文学这一笔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对于发展群众文化、繁荣文学创作的深远意义。现在,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以求教于专家和民间文艺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999年第 5期载吴志荣文《是“爱珲”还是“瑷珲” ?》 ,以为当年签订《浕尙珲条约》的地名应是“瑷珲” ,人教版历史课本中的“爱珲”既不是当时的名称 ,也不是现在的名称。“爱”为“瑷”之误。我认为课本上的没有错 ,写成“瑷珲”也是正确的 ,理由有五 :一 ,从《辞海》(1 989修订版 )第 1 686页可见爱珲有两城 :其一在今黑龙江黑河市南 70里爱辉乡 ;其二在黑龙江东岸 ,西南隔江去黑龙江城 1 2里 ,清代通称旧爱珲。 1 85 8年 (咸丰八年 )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瑷珲条约》后 ,因此城在江东六十四屯界内 ,仍归中…  相似文献   

4.
多角度思维“学而不思则罔”.启发思维,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变活,转化为能力,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了《病梅馆记》,结合《松树的风格》,以“梅(竹、松、石)”为题,让学生写篇象征性文章。我先广泛搜集古今以“梅”为题的诗文,从中选出几首(篇)有代表性的印发给学生,指  相似文献   

5.
“嘹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唱的一种民歌形式.由于歌唱时歌句的尾音都用“嘹——嘹”来拖腔,因而人们称之为“嘹歌”.“嘹歌”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搜集整理的.先由田东县文化馆搜集整理了八百多行.后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两次派人下去,深入发掘,共搜集到手抄本和口头记录约一万六千多行.其内容丰富多采,从各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而基本内容则是由《日歌》、《夜歌》、《散歌》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日歌》,就是白天唱的歌.它又包括《三月歌》、《日歌》、《入寨歌》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江西钱币的铸造始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汉以前已不可考。汉初,江西境内始见铸造之记述。《豫章图经》云:“南昌山者,昔吴王濞铸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乐史《太平环宇记》所记相同。吴王濞在汉文帝时据有豫章郡铜山,采铜铸钱。事见于《史记》。南昌山即南昌以西的西山。《新唐书·地理志》载:“洪州豫章郡,有铜坑一。”明南昌府的土产中“铜产西山”可证。吴王濞所铸的铜钱是汉半两钱,数量很多,有“吴、邓钱布天下(吴即吴王刘濞,邓是邓通)”之说。  相似文献   

7.
《哈哈爱兮歌》是许多鲁迅诗歌注释者对《铸剑》里宴之敖者和眉间尺的头唱的歌词的通称。 《铸剑》开始写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厦门大学,完成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广州中山大学,是《故事新编》中最早译成外文的一篇。一九三六年三月鲁迅在复给日文译者增田涉的信中指出:“在《铸剑》里,我以为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但要注意的,是那里面的歌,意思都不明显,因为是奇怪的人和头颅唱出来的歌,我们这种普通人是难于理解的。”这说明《铸剑》里的歌确是相当难懂的。陈梦韶先生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相似文献   

8.
说歌     
人不奏犷z我爱歌,如同爱我的脸,没有原因,因为爱所以爱。我爱朴树的《白桦林》,一首歌句勒出一个凄美的故事l我爱谢霆锋的《慌》,如此真实,就像现实的我们。我爱温岚的《蓝色雨》,虽然幽默,却不幸是黑色的。我爱林俊杰的《会读书》,我爱歌,如同爱我的脸,没有原因,因为爱所以爱。指导教师赵东明说歌@孙龙$安徽安庆市一中高一(13)  相似文献   

9.
小 朋 友们 ,经过 五 位 著 名儿 童 文 学 作家 的 终 评 ,第 三 届“ 希望 杯 ”全 国 小 学生 征 文活 动 结 果 出 来 啦 ! 这 五 位 作 家 大 家 都 非 常 熟 悉 ,他 们 是 :秦 文 君 阿 姨(《 男 生 贾 里 》、《女 生 贾 梅 》的 作者 )、黄 蓓佳 阿 姨(《 我 要 做 好 孩 子 》、《 今 天 我 是 升 旗 手 》的 作 者 )、梅 子涵 叔 叔(上 海师 范 大学 现当 代 文学 博 士生 导师 )、刘 健屏 叔 叔(江 苏 文 艺 出版 社 社长 、《 我 要我 的 雕刻 刀 》的 作 者 )和 祁智 叔 叔( 江 苏 少年 儿 童 出 版社 社 长 、《芝 麻 开 门 …  相似文献   

10.
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学生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约 法三章,阐明观点,学术论坛等“综合频道”的“直播室” 上周“让生活充满爱”的主题班会,是在《爱的奉献》的歌 声中开始,又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结束,开得很圆满 明天的班会课怎么上呢?我思索着,一学期来,同学们 的思想在涣散,好习惯在遗忘,学习在松懈,缺点、错误 在逐渐显露。不如来一次“敢于认错”的主题班会。 班会课上,我单刀直入:同学们,今天的班会主题是 (板书)“敢于认错”。我相信你们一学期来,做了不少好 事,但在做好事的同时,在不经意间,也许做了一些不该 做的事。我相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