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在有补分配完备格上,建立概率、Fuzzy测度与证据理论.讨论了它们的基本特性,给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格上的概率与Fuzzy测度类似于通常σ-环上的概率与Fuzzy测度,因为原有的证据理论是在有限集上建立的,为了能在无限格上讨论,现在的定义略有某些差别.  相似文献   

2.
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教师职业所特有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培育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应然与实然、共性与个性、传统与时代、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培育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重在学习,在认知上下功夫”,“重在养成,在践行上下功夫”,“重在激励,在引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自我效能问卷、集体效能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对15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效能在性别、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在教龄上差异不显著;集体效能在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工作倦怠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在教龄上差异不显著.教师的自我效能与集体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自我效能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一热情枯竭,精力枯竭、职业成就感丧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教师的集体效能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一热情枯竭、精力枯竭、职业成就感丧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合成方位词“之前”和“以前”进行对比分析.在句法特征上,二者都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句尾和句间.此外“以前”还可以单独成句;二者都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在语义特征上,二者在时间义与空间义、具体义与模糊义、长时义与短时义方面有些差异;在语用特征上,二者在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中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曹聪丽 《成人教育》2021,41(10):64-70
新时代,中国双一流大学承担着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特色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检视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缺少定位,缺乏专业化从业人员、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教学模式落后等多重困境.因此,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要在发展定位上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系列,在发展战略上主动与所在区域发展相结合,在发展策略上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在发展机制上注重制度变革、资源整合,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创新、探索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蒋玉枝 《华章》2008,(15):18-19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不可占用性、关键性、辐射性、不易仿制性.与国际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相比,我国企业无论在规模上,科技投入上、技术创新上、管理上,还是在企业赢利能力上,当前都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评定高中生自杀态度.①高中生对自杀行为性质、安乐死总体上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总体上持肯定或理解态度.②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自杀态度在对自杀者的态度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③不同性别高中生自杀态度在对安乐死的态度维度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年级高中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维度上,高一与高三、高二与高三之间差异高度显著.⑤不同年级高中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维度上的态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另外,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差异对高中生自杀态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学学习情感调查问卷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6个维度进行调查.发现:在自信心维度方面,除了不及格与及格等级之间均值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成绩等级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成功态度维度上,除了良好与优秀等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成绩等级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态度维度上,只有不及格生与其他各等级学生的父母态度有显著差异.在对数学用处的认识上,形成两极,不及格、及格等级与良好、优秀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及格与及格、良好与优秀等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数学焦虑维度上,各成绩等级学生之间数学学习焦虑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数学学习成绩等级越低,数学学习的焦虑程度就越高.与自信心维度类似,在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维度上,除不及格生与及格生的内在动机差异不显著外,他们与其他各等级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小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成为学校书刊资料信息资源的存贮中心、传递中心、教育中心.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相关的图书管理的规程、规定及标准,推进达标验收的工程.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采购,学校馆藏的图书资料在数量上不断充实、质量上得到提高、构成上得到改善.图书管理队伍在人员配备上给予了保证,经过培训和考核,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信息资料的科研工作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与信息化建设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决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在公平和质量上面对的问题,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公平和质量交融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始终,兼顾公平和质量的学校管理改进是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身心潜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一个适龄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目前,在教育公平上还缺失全纳教育的理念,学生的基本权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育质量上,还没有形成支持性学校氛围,教学忽视与孩子生活的相关性.在公平与质量的机制上,学校还没有形成参与与合作的畅通机制.其缺失原因包括成人的控制与教育“致命的自负”、儿童视角的缺失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发展等同于增长”与教育不公平.为此,学校管理改进在公平上要注重所有儿童的全纳性,要尊重儿童权利;在质量上学校要建立支持性的学校氛围,关注学习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学校要建立学生、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生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治国手段的重复,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新形势下,“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反映了市场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当前,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德治中积极的内容,在发挥德治对社会成员内在观念引导作用及法治对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调整作用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实现德法并举。现阶段德法并举最有效措施是:政府运用立法、执法、法律宣传等手段促进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发动群众制定并实施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予以支持;从严治党,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遵守法律与实践道德的表率,成为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治国单纯依靠法治是不够的,法治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手段是并立互补的。德治的实现一是要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相结合,二是要与社会制度的合伦理性建设相结合。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规范的建立固然重要,但是,使制度、规范建立在相应的道德伦理基础上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治国过程中发挥着异形互补的作用,以德治国就是依靠人类道德规范和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性治理国家,道德的引导性,防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可以成为一种安邦治国的规则体系,而法律则往往是把人类道德规范外在化和强制化的结果,中国历史上德主法辅的治国方针源远流长,而西方历史上的法治思想则十分突出,现代中国政治的症结不仅是缺乏法治,而且是道德与法律两重因素的共同缺失,因此,要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克服唯法主义的偏向,提倡讲求道德与遵从法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案,使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重新得到审视。法治作为一种当代社会主流控制模式,必须以深厚的道德底蕴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德分为八个子目,即仁、义、礼、智、忠、孝、廉、信,通过分别比较韩非同儒家、道家对法与它们的关系的探讨,认为韩非只是在一般的意义上反对“德治”,而对德的子概念用法加以约束,凡有悖于法的都加以批判,有利于法的都加以吸收拓展。这种对德治的审慎的做法,其实是对儒家、道家德治思想的继承与拓新,与当今社会主张德冶与法治相辅相成的观念暗合。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近来在一些重要场合谈及治国方略时,多次将“德治”放置在与“法治”同等重要的高度。这是对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实和完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在对德治的内涵及特征进行诠释的基础上,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德治”在理论和实践都经得起检验。文章进一步认为,治国应先治官,治官必须以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辛世俊  高梅 《天中学刊》2001,16(4):11-14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是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借鉴,以德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法治与德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功能,但在根本目的、基本精神和作用方式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德治国要着眼于道德建设,尤其要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以理论创新精神明确提出治理国家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深化和完善,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实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法治化”不是“法律化”的同义词 ,“以德治国”也不是“人治”的复辟。在经历了无数次“人治”灾难之后 ,中国开始了法治化的进程 ;在依法治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时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风向”又变了吗 ?非也。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提出“以德治国”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概括起来 ,一是要抓风气问题 ,二是要惩治腐败分子。惩治腐败分子 ,属于“法治”范畴 ;抓风气 ,属于“德治”范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要构筑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构筑党纪国法防线是就“法治”而言的 ,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是就“德治”而言的。因此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 ,必须始终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