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要减轻学生负担,实施高效教学,要转变教师角色,转变人才培养方向;搞好课前备课,关注章节与课时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学生实际情况,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同时还要优化作业设计,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减负高效.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布鲁贝克对高等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他的课程理论为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课程目标要从注重知识到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课程结构要适应多样化需求;课程实施要从灌输到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师生关系要从控制到对话;课程评价要从一元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及其成因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主要有:德育课程地位的失落;课程内容的失宜;课程实施的失效;课程评价的失实。德育课程建设陷入困境的根源主要有: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课程目的的一元性与学生需求的多元性的矛盾;显性德育课程内容的认知性与德育内容内化过程的体悟性的矛盾;德育内容的精神性、思辨性与科学方法的实证性、精确性的矛盾。要使德育课程建设走出困境,课程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的德性;课程内容建设应更接近学生的生活;课程实施要加强显性与隐性课程的结合;课程评价要注重过程,以评价促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低龄化、严重化等现状,探索“双减”背景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后服务的整体设计与实施路径。一是要围绕学生主体,突出素养导向,聚焦社会情感能力培育,构建系统完备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网络;二是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与要素,创新课程实施策略与组织模式,通过多元化课程形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三是要综合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课程开发过程及实施质量,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值与获得值,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与效能。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有现代意识,即要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和发展意识。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  相似文献   

8.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丰富自我认知、构建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但当前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着课程设置缺失化、课程内容单一化、课程实施零散化、课程评价片面化的问题,所以要促进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纵深、健康发展需要各参与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支持引导,统筹规划课程体系;中小学要开发多元课程形式、实施科学课程评价及培育优秀课程师资;职业院校与社区也要发挥各自优势,整合优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与具有统一编制教材的学科课程形态具有很大的不同。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抓住回归儿童生活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一关键,积极进行尝试: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来源;引导小学生既做课程资源消费者,又当课程资源开发者;组织活动要使学生回归生活、了解与热爱生活;综合实践要关注过程、强化参与和体验。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大学语文教学也应相应改革。在观念上要明确学科性质,并举人文性与工具性;在态度上要足够重视,提升课程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研究;在课程设置上应增设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在具体教学方法上要灵活机动,且兼顾学生专业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者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将是课程实施的价值所在,离开了育人,那么任何一种课程实施都将毫无价值。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生发展是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课程实施过程应坚持人本取向,面向全体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共同特征,又要分辨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要科学估计学生的最大发展可能性,真正实现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通过课程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要转变教学中的角色意识,在新课程实施当中,我们要把自己定位在以下几个角色上: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者。管理、组织与引导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但评价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现在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上应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宗旨;课程结构上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实施上要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课程评价上要方式多样、项目多元、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德育课程,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该门课程的实施,是该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重点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一。因此,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前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劳动与劳动课程以及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独特性的分析,揭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劳动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落实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要对劳动工具有所了解、学生要对劳动对象有改造预期。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四点实施建议: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鼓励学生在劳动活动中事事躬行,体验感悟劳动精神;创设结构不良的劳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从“做”的实际考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安排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业十分必要。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业要做到量体裁衣,灵活设计,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多元呈现,丰富多彩;开渠引流,努力提高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智慧课程旨在以信息技术为基本载体,创新学习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世界的能力,并着力于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创新意识与素质,具有选择性、开放性、先进性、友好性与研究性等核心特征。智慧课程教学实施突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课程评价重在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实施效果。推动智慧课程建设,要按类型、分层次推动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建设;发展与智慧课程相配套的智慧评价,以评价促课程建设;强化适应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加大智慧课程的共享平台开发力度,提高课程的开放性和利用率,并通过加强研究,推动智慧职业教育与智慧职业课程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安排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业十分必要.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业要做到量体裁衣,灵活设计,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多元呈现,丰富多彩;开渠引流,努力提高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实施的角度看,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课程改革密不可分.课程改革必须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对接。在课程设置上紧密围绕培养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上要基于职业岗位需要,基于职业标准,要继续加大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办学;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培养目标,一方面学生要了解房屋构造原理和构造做法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审图能力。该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过多,留给学生识图、审图的机会较少,因此导致讲授构造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背离。改革的具体措施有:缩减构造课程中的抽象、繁难知识;以任务驱动教学实施;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建立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库;采取教师与学生互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