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已成为高职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有利于缩短学习情境与工作状态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和员工的之间角色快速转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对于高职课程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ordrow》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笔者在文章中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要点对《Cordrow》课程进行了创新设计.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确定了学习项目任务.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以完成台钻的制造任务为主线,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五门专业基础课程整合成紧密联系的课程群,采用能力本位的模式对课程群的实践和理论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在教学上侧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思考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与顺德及周边地区制造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表明,新教学体系学生参与程度高、学习主动性强,在综合职业素质和技能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该课程的开发设计是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本土化应用,在工学结合前提下,基于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任务,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通过分析实际的工作过程,确定学习的内容,并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到做中学的目的.在Oracle大型数据库课程开发中,通过调研,从数据库运行维护岗位工作中总结出7项典型工作任务,详细分析完成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工作技能与知识,确定了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将其序化后设计出适合教学的多个教学情境,每个情境下又设计出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将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分解到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中.  相似文献   

5.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对数控加工各个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行动领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模块,形成体现学习情境的教学项目。它通过发展性教学评价来检验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一体化课程是根据职业标准及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在数控专业《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课程中引入一体化教学法。其课程的设计是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车工行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来确定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专业技能)、方向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再根据车工加工的流程来设计学习领域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划分学习单元,并根据学习单元的特点合理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学习法、演示法、模仿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进行学习和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郑茵 《华章》2013,(18)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构建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关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项目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8.
<电子技能训练>是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解决课程理论抽象、枯燥,学生难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内容,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依据不同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解决关键问题,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达到专业岗位技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是我们承担的科研项目的一部分,该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两个阶段现已顺利完成。一、设计阶段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开发制作之前,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工作,了解到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课程学习需求很大,但是比较系统、学习模式新颖的网络课程却很少。因此,我们试图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依据教学设计基本模型对该网络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设计。1.确定教学对象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不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而且其它专业的师范生和许多中小学教师也在积极学习课件制作,并积极…  相似文献   

10.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的研究是立足于教学实践,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当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要求和标准,提出该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的研究思路、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