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引言省略(ellipsis)是语言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省略形式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两种语言在语篇形式和语篇内容上的异同,对于丰富普通语言学理论、促进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英汉互译规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语法学  相似文献   

2.
省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省略的定义和分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并探究其原因,发现英汉省略的差异对英汉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珣  杨洪娟 《英语广场》2023,(11):51-54
主语省略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和英语中均有所使用。本文以影片《最后的武士》中英文字幕为例,研究分析英汉双语会话中的主语省略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主语省略主要出现于祈使句、并列句和非正式文体中;汉语主语省略主要有泛称指、祈使句、不言自明、自我陈述和重复出现五种情况;英汉两种语言在主语省略上的差异主要存在于运用场合、使用频率、类型和理解难度上。  相似文献   

4.
省略是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之一。在英汉语中虽然省略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英汉省略的差异,使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英语省略手段,从而使他们的书面英语表达很不地道。本文对英汉在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在英语写作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省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省略是英汉语中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 ,在语用上 ,英汉言辞内语境下的非规约性省略表现在 :1 承前省略 ;2 承后省略 ;3 逻辑省略。英汉省略的差异背后有着一定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胡经芳 《英语辅导》2010,(1):182-184
文章针对英汉互译中的省略问题,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省略的意义,并着重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剖析两种语言、文化、认知、时空、读者和文本功能因素,合理解释和归纳了造成省略的主要原因,以此为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翻译的目的出发,从省略成分的角度,特别是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以及省略宾语对英汉的省略现象的异同进行对比及翻译。  相似文献   

8.
英汉省略现象语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省略产生的理据出发,对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省略现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研究,并借助小型语料库对理论研究结果加以验证。同时从语用的角度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省略手段的差异,以期对当前的英语教学,英汉互译和跨文化交流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张士辉 《英语辅导》2001,(10):30-31
英语中,有时为了行方便和讲话简洁,常常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略去,这种现象叫省略。对省略现象的考查已成为高考英语试题的热点。本拟就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省略现象进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省略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的一种语言连接手段。省略现象合乎语言使用的一般规律,这一语用现象为英汉两种语言所共有,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层面上省略的应用,可以体现英汉构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对一项有关“在校大学生二语语感状况”调查研究所进行的初期报告,研究采用问卷方法考察大学本科生的二语语感知识状况。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与分析的结果显示,英语水平对受试群体的二语语感知识总体现状及数个分项影响显著,专业背景也对学习者培养语感的积极性产生突出影响。  相似文献   

12.
感觉通感,即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而相互移借,融合与贯通,尽管中英之间存在着诸如语言,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中英诗歌中的感觉通感却十分相似,本对中英诗歌艺术中的感觉通感进行了分类并作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要学好、用好英语,应具备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4.
汉语源远流长,词汇丰富多彩.汉语中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等,而英语中的习语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等多种形式.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汉语习语在汉语语言中也承担重要角色.而英语和汉语是高度发展的两大重要语系,历史悠久,各自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学习英汉语言,广大学习者必须加深...  相似文献   

15.
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互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汉双语互相转换的能力。实现英汉互译教学目的,需要从英汉互译教学的定位出发,了解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走出目前英汉互译教学的困境,改变“教师专注讲,学生糊涂听”的现状,促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多阅读、勤背诵、常思考、重交流,熟练掌握英汉互译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总体上说,中国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薄弱,这种状况与缺乏语感及文化准备有关。在英语学习中,语感及文化两大因素对口头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感的真正形成要在大量的交际和实用中完成,同时应尽可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英汉发音有两大明显的差别:由于英文元音在发音时要运用鼻腔辅助力量,所以较汉语同音位的元音要响亮;相对于“实在”的汉语辅音发音,英文的辅音常被弱化或省略。同时,汉英讲话节拍各不相同,同汉语相比,英文体现了“重音节拍”这一特点。比较英汉发音及节奏差异,可以有效地克服汉语的负迁移效应,提高英文听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留意也很难培养出很强的语感。根据英语语感训练的特点,学校可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英语语感训练的环境,给学生体验语言的机会。通过英语语感训练实验室的建设,给学生提供训练环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语感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话语标记语是英语口语交际中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不同语言层面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熟练运用各类话语标记语可以使学生增强中西方文化对比意识,逐步接近英语母语者的语言习惯和心理文化特征,具备良好的语感、语言直觉和一种语言生成转换的能力,恰当得体地与他人交流沟通,提高交际效果和口语表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完成态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表达形式。汉语的完成态是通过动词加“了”等词来表示动作的完成 ,而英语的完成态则是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表达出来 ,两种语言在互译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