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掌握要求会正确连接常用仪器与零件,会正确安装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与二氧化碳的正确操作。二、知识要点(一)仪器装置的连接1·仪器和零件的连接。1)橡皮管连接玻璃管。左手拿橡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用水润湿),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里即可。2)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左手拿橡皮管,右手拿玻璃管靠近插入塞子的一端(先用水润湿),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塞孔直至在塞孔另一端露出2~5毫米。3)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4)铁架台上…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实验4-3]H2与Cl2混合见光爆炸的实验,由于H2、Cl2是事先分别在化学实验室准备的,然后再到教室混合演示,有时混合欠均匀,加上逗留时间过长,造成部分气体逸散,致使实验有时难成功。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试探性的改进。 a.实验装置(如图1)。 b.实验步骤。 ①在烧瓶5中装入适量的锌铁混合物(质量比1:1,片状)和稀盐酸,用套有止水夹的橡皮管跟Y形管连接; ②夹紧M1,打开M3。M2让产生的氢气排出验纯后通入盛满饱和食盐水的矿泉水瓶,待氢气充入矿泉水瓶容积的…  相似文献   

3.
谈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爆实验的改进福建师范大学(350007)林频,林紫荣,刘德发一、装置与说明;A.塑料片(厚纸片)B.HCl(稀)+Zn粒C.KMnO4+浓HC:D.稀NaOH氢气、氯气混合光爆实验改进的装置图(1)为保证氢气和氯气的纯度和浓度,防止...  相似文献   

4.
·实验预习·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3.收集、验满、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和方法.4.往玻璃容器里放石灰石(块状固体)时的操作方法.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和材料: ·典型实验题例析·例1 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填空: (1)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填代号).当实验完毕时,应先_,后_否则可能_. (2)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用的装置为_(填代号).点燃氢气前,应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试…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用品500mL广口瓶(代替集气瓶);与广口瓶相匹配的双孔胶塞(带长、短玻璃导管,见实验装置图1所示);两个250mL烧杯;两段长约120if的直角玻璃导管;四段长约501。1111的橡皮管;三个橡皮管夹;Y型玻璃导管;三段长约30fill的蜡烛;长约200Illlll、宽约10。。的薄铁片;系有三个枣粒大小脱脂棉团的玻璃棒(见实验装置图H所示):紫色石蕊试液;火柴等.二、实验装置(见图示11)三、实验方法1.实验准备①气体收集如图1所示,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用带火焰的木条(火柴棍)或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在广口瓶双孔胶塞的短…  相似文献   

6.
一、掌据要求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和操作方法。二、内容概述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备一种气体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门)反应原理;(2)收集方法;()反应和收集装置;(4)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一、对知识技能的要来1.会正确连接常用仪器与零件。2.能正确而熟练地安装各种实验装置,并能对这些装置进行简单的组合。二、主要内容提示(一)仪器零件的连接1.玻璃管与胶塞的连接左手拿胶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插入塞子的一端(先用水润湿),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塞孔直至在塞孔另一端露出2~5毫米即可。2.玻璃管与橡皮管的连接左手拿橡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用水润湿),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即可。3.容器口塞胶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胶塞并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塞人部分约占塞子的l/2~3/5即可。〔)实验装置的装配1.制…  相似文献   

8.
例右图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从(填a或b,下同)端通入.(2)检验:证明CO中含有CO2,装置内应盛;要除去CO2最好盛放.(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应先装满水,氧气从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端流入.(4)量气:要测量气体体积,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测量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通入,该法适用于测量的气体的体积.分析:(1)应选用的物质最好是浓硫酸,由于浓硫…  相似文献   

9.
·实验预习·1.氢气的制取和氢气的性质.2.点燃氢气前为什么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如何正确操作?3.做氢气还原氧化钢实验时,开始和结束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4.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氢气和氧气?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和材料: ·典型实验题例析· 例1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黑色固体逐渐变为_色,试管口有_生成. (2)欲完成此实验,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实验用品(数量不限): 稀硫酸、氧化铜、锌粒. 试管、烧杯、药匙、胶头滴管、…  相似文献   

10.
全封闭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江苏省海门市包场中学(226151)姜逸中,李国忠为避免有害气体对实验场所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可采用如下装置.进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一、实验装置A.500ml三口瓶,瓶底置3药匙干燥高锰酸钾.B...  相似文献   

11.
一种制备氢气的新方法安徽省灵壁师范学校(234200)丁良业镁带和饱和氯化铝溶液反应可以在实验室制备氢气.一、实验装置和操作1.在氢气的发生装置<启普发生器>对收集装置中间加一个水洗氢气的装置;2.将镁带用砂纸打磨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启普发生器的容器...  相似文献   

12.
有趣的氢氧炮射击浙江武义县教师进修学校(321200)陈思渊开辟化学教学第二课堂,进行趣味实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氢气与氧气混合后具有较强烈的爆炸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装置:1.炮的制作(1)炮身:可用两头通的玻璃管或塑料管(长18c...  相似文献   

13.
谢京光 《广东教育》2002,(11):44-44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排水法制氧气实验的操作,停止时的步骤为: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撤去酒精灯。原因解释为:避免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图1)另外,有关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停止时的步骤为: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原因解释为:避免灼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图2)据此,我展示用碳还原氧化铜并检测产物的装置。(图3)提问:这个实验怎样停止?学生们互相讨论。稍后请学生代表总结:1.若先把导管移出烧杯,则灼热的铜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实验失败。2.…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两种简易实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两种简易实验装置商洛师专化学系(726000)任有良一、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1.装置(如图1所示)图1图2图3A:细铜丝B:稀硫酸人:棉花B:蘸水笔杆C:塑料薄板D:锌粒C:粒状NaOHD:细铁丝E:条状锌皮F:稀硫酸2.使用方法(l)向图1试管中...  相似文献   

15.
李金生 《中学理科》2007,(1):58-62,94
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包括原理、装置、注意点、验满方法及检验方法等。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以与氢气、二氧化碳等综合起来加以考查。制法常以实验题形式出现,性质以填空及选择题形式出现。另一热点是以实验装置为载体,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核氨气(NH3)、甲烷(CH4)、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等气体。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氢气和氧气的爆鸣实验进行改进与探索。为了使氢气和氧气爆鸣效果最佳,并符合教学要求。这里采有了简单的自制反应装置来完成此实验的。实验结果表明,取10ml的盐酸(分析纯与水的体积比为1:1),与10g锌粒反应,在8至10s内点燃时,爆鸣效果最好,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安全,无危险。  相似文献   

17.
试管、玻片在实验中的应用辽宁阜新实验中学(123000)徐桂萍,吴贵起一、试管制作方法:取一中试管,并配有单孔胶塞和玻璃导管。将小试管放入中试管中即成。该组合装置,可用于多种化学实验。第一、氯气与氢气的化合:用橡胶管使玻璃导管和一弯玻管连级弯管通在肥...  相似文献   

18.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江苏如皋中学(226500)张冰峰H2还原CuO实验的最后两步操作是: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H2至试管冷却.如果这两步骤颠倒会怎样呢?教师对此常是口头说明结果分析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我对实验稍作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图:操作步...  相似文献   

19.
电解质导电的微型实验南京江浦珠江二中(211800)邹支龙1.材料(1)一段橡皮管,长6cm,中间剪出1cm的半截凹槽,用于盛装电解质溶液。(2)两支干电池石墨碳棒(5号或2号都可以,只要能插进橡皮管中.密封不渗水).铜帽上接好导线,引出。(3)一支...  相似文献   

20.
氢气可燃性演示实验的改进四川省德阳市中区孝泉镇中(618005)邓建国在进行初三化学氢气可燃性实验时.火焰往往带黄色,这一异常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造成氢气燃烧火焰呈黄色的错误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对这一实验作了改进.现介绍如下:实验用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