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家电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产品。交互设计是基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产品设计理念,运用交互设计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情感体验需求。基于此,本文通过交互设计概念及智能家电交互设计特征的分析,从产品定位、用户需求等方面对智能家电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海量专利信息中精准识别出能够聚焦于用户需求的关键技术,是企业降低创新风险的有效举措,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功能配置的关键技术识别方法。[方法/过程]首先,运用区间二元语义方法,客观地确定目标领域中用户需求的权重及优先级。其次,应用质量功能配置构建“用户需求—产品”“产品—IPC小类”“IPC小类—IPC小组”的三级质量屋,通过三阶段QFD过程,将用户需求的权重及优先级转化为IPC小组的权重及优先级,识别出领域内的关键技术,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智能小家电领域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垃圾处理设备或方法、磁力或电力操控技术、传感器或传声器、核算系统或核算装置是智能小家电领域聚焦于用户需求的关键技术,进而得出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义网的网络智能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霞  田文强 《科技通报》2012,28(2):126-127,133
针对网络智能导航不能根据用户的真实需求,将用户快速、准确地引领到目的地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网的网络智能导航系统。通过建立网络信息语义模型和用户需求语义模型,在网络信息和用户之间构建导航语义网,将用户文字描述的具体需求准确理解并输入到导航语义网,在导航语义网中完整理解导航需求,准确实现用户对信息搜索的导航。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能助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来实现一个智能助手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用户使用智能助手作为实时交互的方式,能大大加强用户的工作效率。智能助手作为社会的一个研究热点,如何将大数据和算法应用于智能助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研究智能助手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数据库中自然语言训练智能助手,得到最符合用户需求的答复。希望对以后研究大数据与智能助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促进公众对卫浴产品、特别是卫浴智能产品的认知。M5智能套间产品通过一系列细节设计,以及从设计之初就重视用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以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感,揭示了M5智能套间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方式,促使智能卫浴产品设计更趋完美。智能产品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24)
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变用户的用电方式和习惯,对用户节能意识的引导那还是采用宣传教育等手段,分时计价方式并没有全面实行,不能真正做到用户主动节能,智能电表的出现则满足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对计量装置硬件的要求。本文对智能电表技术和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阐述了基于智能电表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分析了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李贺  曹阳  沈旺  李叶叶  涂敏 《情报科学》2021,39(8):3-11
【目的/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在线评论进行信息交互和需求表达。从丰富的在线产品评论中 识别并分析用户需求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利 用LDA模型对在线手机评论进行评论主题及产品特征挖掘,有效识别用户需求要素。基于Kano模型设置用户需 求调查问卷,结合用户满意指数分析各项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确定各类用户需求重要度和供给优先级顺 序。【结果/结论】本文将24项用户需求要素划分为6项高魅力型需求、8项低魅力型需求、3项高期望型需求、3项高 必备型需求、2项低必备型需求、2项无差异型需求,进一步提出企业产品管理的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本文利用文 本挖掘方法对真实的在线评论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有效克服传统用户需求调查方法中存在的需求来源滞后及可靠 性不足等问题。此外,本文所选产品的品牌相同,后续研究可向多平台及多品牌的产品需求分析进行改进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响应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将基于电力用户需求侧管理的智能家电控制策略作为对象,对这一节约用电的途径深入了解。基于居民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于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在耗电量较大的空调、热水器和电动车三种家电使用的节电效果进行记录,并对智能家电管理控制进行了相关思考得到了启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人群需求会有所不同,为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本文设计出一种智能远程抄表系统,为用户在集中供暖中提供按户计量和按热量收费的方式。该系统在应用中体现了智能、方便、准确的优势,在今后将成为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0.
框计算可以按用户需求,精准高效地返给用户最优的内容资源,成为搜索引擎发展新理念。将高度智能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应用于网络教育中,可以助推网络教学的持续发展。在框计算技术引领下,利用其对需求的精准分析及开放的资源平台,构建网络学习资源获取模型框架,并探讨其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9)
由于现代大众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接触电子化设备十分频繁,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视力下降、身体酸痛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不良坐姿习惯具有较大联系。因此相关智能企业从大众这一问题层面出发,积极探索新一代环保型、智能型的智能台灯产品,既能满足大众照明需求,同时还能以合理的设计空间和设计结构监测用户坐姿,保证用户养成良好坐姿习惯,避免产生身体其他危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智能用电促进电力营销业务智能化转变的大背景下,需要建设智能用电支撑电力营销等电网业务的应用框架和平台系统,满足电网企业与家庭用户的互动化服务需求。本文从终端层、互动服务层以及关键系统支撑层有效的将用户与电网企业连接起来,实现与用户进行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友好互动,有效拓展电力营销与用户互动的渠道,构建新型营销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27)
本团队设计的产品是一款集手机智能管家、自动感应、传感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多功能创意鞋柜。与传统鞋柜相比较,该产品具有手机智能管家、自动感应、自动烘干、杀菌、除臭、除尘、通风等功能,且采用模块化创新设计,即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配自动鞋套模块、自动鞋刷模块、可拆卸模块等个性化模块。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发展智能行业,利用现代机械优化设计理论和数值分析技术相结合,深度研究了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用电体系建设要依托坚强智能电网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利用智能量测、高效控制、高速通信、储能等技术,实现电网与用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构建用户广泛参与的新型供用电模式,通过智能用电技术的家庭需求侧管理是利用家庭能效管理系统、家庭网关、智能插座等智能用电技术,结合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家庭空调负荷调控管理,能够提高供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从而缓解电力峰值压力,降低供用电成本,进而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达到科学用电和节能减排目的,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变得更加旺盛,尽管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已通过实施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鼓励用户改变用电习惯和用电方式,但由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加之大部分用户都尚未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所以要真正提升用电设备的使用效率,还必须在智能电网中引入智能电表。  相似文献   

16.
现今发展迅速,消费者越发注重产品的附加值属性,本文以用户的隐性需求为基础,从无意识设计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满足用户与产品的情感交互,进一步研究分析用户直接的本能需求,才能够透过表象,抓住用户潜意识里的需求,使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共鸣,体现无意识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阐述了基于用户的网络信息服务的理想模式——智能代理信息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用户需求已经成为现阶段互联网产品博弈的核心影响因素。随着网络用户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增,在互联网经济市场中,以提升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性,满足用户需求为准则,进行互联网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成为相关企业以及工作人员思考的重点内容。基于此,从用户体验相关概述出发,在对影响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产品差异化设计措施与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居民生活需求不断增长,智能化设备日益普及,智能耳机作为智能化设备的重要分支,其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交互性强,受到市场和用户的青睐,相关技术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身产品,如苹果公司的AirPods、谷歌公司的Pixel Buds和三星公司的Geat IconX。其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由最初的音频传输,逐步发展至智能驾驶、健康监测和智能语音等。  相似文献   

20.
商务运作过程跟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网络拉近了商务活动中企业和用户的距离。用户可以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发送给企业,企业则可以应用商务智能的知识和工具,通过交易预测、流程优化等对电子商务个性化活动提供技术支持,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