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由于人脸姿态、光照和表情等各方面的显著差别,使人脸识别成为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模式识别问题.主成分分析是模式识别技术中经典的特征抽取和降维技术之一.使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2D PCA)实现了人脸识别,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把图像矩阵转换成列向量进行处理,从而丢失了一部分特征信息,并且使协方差矩阵的维数很高、计算量很大;2D PCA直接在图像矩阵上进行处理,充分利用了样本类别的差异,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在ORL人脸库上利用2D PCA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D PCA优于PCA.  相似文献   

2.
基于SVM的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 《科技广场》2006,2(2):18-19
该文使用PCA来提取人脸的特征,克服了K-L算法计算量大,计算耗时长的缺点。实验表明该算法减少了特征提取时间。然后运用SVM来进行人脸识别。将两类分类问题的识别策略应用到多类分类问题,以ORL人脸库做的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人脸识别中常用的PCA算法,并在matlab环境下分别实现了基于PCA的人脸识别,融合了小波变换,PCA,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简化特征提取和识别过程,采用了ORL人脸数据库作为实验库,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识别,对实际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针对人脸识别技术,提出了基于LBP和PCA的生物多模态融合的观点。在生物识别领域中,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同时降低了采样的复杂度,顺应了生物特征应用领域的趋势。由于单一的人脸或人耳可以提取到的特征信息较少,识别时易出差错导致识别率较低。本文为了提高人物的识别率,保证身份验证时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人脸人耳特征融合的识别技术。通过PCA算法降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见的基于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在识别过程中所遇到的计算量大、分类特征不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PCA+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并通过实验,利用ORL人脸数据库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该算法利用融合的PCA和LDA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蚁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使用融合的PCA和LDA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提取压缩,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对人脸的分类精度和减少训练时间,使用蚁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并使用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人脸识别。在ORL人脸数据库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性能,具有较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标准LBP算法在竞技赛技术动作行为识别的应用中还存在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和PCA降维优化LBP算法的竞技赛技术动作行为识别模型,首先根据应用概率论选定一种相似度量方式作为距离,然后按对应权重在相似度级别上融合,再以这种度量方式分类识别,最后采用PCA算法对LBP法提取的运动员特征进行降维处理,以降低算法的运算量。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LBP算法在竞技赛技术动作行为识别的应用中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针对单一模式识别的局限性,提出基于人耳、人脸的多模态识别,并应用PCA改进的SIFT算法对人脸、人耳进行特征提取,并在匹配层进行融合,有效提高了识别率。相较于传统的SIFT算法,改进的SIFT算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生物特征的模式识别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这些单一模式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由于具有一定非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容易受光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和PC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滤波对含噪人脸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通过PCA提取特征,最后利用最近邻法进行分类,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取得了比传统PCA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采用ARM+Linux平台、USB摄像头作为图像采集设备,通过PCA算法识别人脸,在人脸库中搜索是否有对应的人,如果搜索到,则打开门;没有则发出报警声,提示管理员。  相似文献   

11.
人脸识别引入一种新的具有先验类别信息的非线性主元分析算法ED—PKPCA,通过将样本类内差和类间差融入总体方差中,以求分类效果更好。通过选建样本库,减少特征向量维数,利用欧式距离进行分类器设计,简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人脸识别技术中,该算法明显优于KPCA算法,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王宇 《科教文汇》2010,(3):206-207
提出一种PCA和AdaBoost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AdaBoost是一种提高任意给定学习算法准确度的方法,它有较高的正确率,不需要先验知识,只需要选择合适的迭代次数等。基于AdaBoost学习算法简单高效的特点,本文将PCA和AdaBoost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强的分类器,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PCA和AdaBoost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AdaBoost是一种提高任意给定学习算法准确度的方法,它有较高的正确率,不需要先验知识,只需要选择合适的迭代次数等。基于AdaBoost学习算法简单高效的特点,本文将PCA和AdaBoost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强的分类器,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RFIC和人脸识别的ARM嵌入式安全认证系统。深入地分析人脸识别过程中的预处理,以及PCA和LDA等特征提取方法,利用MATLAB对人脸识别算法仿真,并比较特征向量个数以及分类器等因素对识别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脸识别技术是人脸识别系统以人脸图像作为识别身份的媒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1-2]即是人脸识别算法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算法寻求的是能最大程度代表原始信息的特征信息。理解了算法的原理,基于平台实现了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弱光照、噪声等非线性因素的干扰,再以人脸库中的部分图像为训练样本,采用算法计算训练样本得到特征脸向量,然后用工具箱~[3]中的函数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得到模型,通过训练出来的模型用部分测试样本进行预测,最后分类识别得出结果。实验证明,该系统识别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在向量化人脸过程中丢失结构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脸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选取人脸图像经小波分解后的低频分量作为人脸特征的描述,然后用SVM和最近邻法构建复合分类器进行分类,在ORL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取得了比传统方法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7.
李铁钢  马驷良  王春胜 《现代情报》2006,26(12):207-208,223
控制用户的重入网是移动运营商目前十分头疼的问题,由于重入网带来的卡号资源浪费、欠费等后果造成了运营商营销成本增加和业务收入下滑,因此控制用户的重入网是当前移动运营商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困扰这一问题的瓶颈在于现有重入网识别技术不够成熟.准确率低、识别时间过长,不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对“呼叫指纹”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匹配算法,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和识别速度。同时对外网用户建立了指纹档案,满足了实际生产中对转网、离网率分析和市场占有率估算的要求。Markov模型在经济市场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大多应用是在已知转移概率矩阵的情况,对于转移概率未知的情况相关的论述很少。本文指出了文献[1]提出的计算转移概率矩阵的错误之处,并根据“呼叫指纹”识别算法给出了转移概率矩阵.并根据它进行了市场占有率的测算.在实际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温雪 《科技通报》2012,28(10):140-143
针对二维图像序列非刚体三维特征恢复识别技术受到背景多样性、运动复杂性、数据的丢失、特征点噪声等问题的影响,识别重建人脸特征面临着形变程度估计不准,识别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图像序列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通过在三维人脸运动恢复的框架模型中加入一定的物理运动约束,刻画不同非刚体运动形状基的情况下,准确计算人脸运动形变的程度,运用形状基模糊关联技术完成人脸的三维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得到的解误差较小,识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4)
考勤系统是智慧课堂系统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考勤方式和基于智能终端的考勤模式都不能很好地解决代打卡等问题,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代打卡的问题,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其中,人脸识别由于具备无须直接接触、容易采集、成本较低等特点,成为生物特征识别中越来越主流的技术。本文阐述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算法,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设计了一个智慧课堂考勤系统。系统包含人脸检测、特征提取、人脸识别等模块,能够有效地解决课堂考勤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介绍了人脸识别的整个过程,然后着重介绍核向量机的算法以及采用它进行人脸的分类识别。最后在扩展的MIT人脸数据集中对该算法进行测试,验证了该算法在处理大样本数据集时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