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地震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地震监测网络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地震卫星体系,我们可以更快地为防震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也可以更及时地挽救更多的生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西藏地震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做好西藏地震监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发生相对频繁的国家,在应对地震灾害时应从预测和预报的角度入手,以此来减轻地震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从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分析出发,论述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主要误区,并详细的分析了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灾害众多,其中地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国民生产造成了重要影响。作为地震频发的国家,我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对地震进行了广泛研究与防灾基础工程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性。但由于地震活动的多样性,目前地震预报工作仍是世界性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地震的监测及预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但与地震造成的严重程度相比,对地震的监测及预报仍处于探索期。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今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了全新方法及思路,值得大力推广。本文通过对当下防范地震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同时也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一旦其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就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现在我国对于地震的监测工作有了很高的重视程度,对于地震所采用的监测手段有下面几种,GPS技术、SLR技术、卫星测距技术以及精密水准测量技术等等,但是对于不同的情况来说,其监测的精度都会受到一程度的影响。对于地震监测来说区域精密水准测量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其有着较为广泛的监测范围,并且观测周期长,很容易由于外界的环境而让其观测精度受到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希望可以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冰 《科技风》2015,(2):48
文中主要论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入库、报送和共享等具体工作,提出了如何做好工作地震数据前兆工作,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地震前兆数据的连续、完整,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监测一词的含义是随着人类对社会理解的不断深入、具体而逐渐变化的。当对一种现象进行监测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人类可以将监测理解成具有确认性的基本概念,但是在对随机事件进行监测时却存在着不确定性。倘若将监测一词的基本内容扩展到机率监测,那么随机事件便可以被认为具有可监测性。在地震监测环节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是基石,所使用的地震监测设施将其更加精确的展现出来,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准确率是监测的主要目标。本篇论文将对地震监测设施及环境的保护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水氡观测是地震监测预报中前兆观测的重要测项,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地震台站的水氡观测仍以人工操作为主,水氡浓度的计算也是人工来完成。利用本程序可以很方便的计算水氡浓度与不同时间段的衰变函数值,对台站水氡日常观测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部署应用极大的便捷了日常生产生活,对于地震监测预报来说提供的非常好的机遇,传统的地震监测预报主要借助于现有监测到海量数据进行人工的归纳分析,工作量极大,效率低,成果少,其结果可信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靠性较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效率,减少各种非自然因素的干扰,提高分析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促进地震监测预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震具有破坏性,在建筑林立的今天,一场大震会造成较大地财产与生命损失。我们无法阻挡地震的发生,也缺乏有效的监测预防手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物结构,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卓越周期是建筑抗震设计中常用的参数之一,可以通过地震记录、常时微动等手段进行测定。近年来,卓越周期概念的矛盾性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有逐渐淡化的趋势。本文探讨卓越周期概念的定义、常用测定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计算各测定方法的数值。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5,(20)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油田开采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措施,其应用对策包括数据采集、震源成像、精细反演、回归分析等方面,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储层压裂监测、油藏驱动监测等。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每个工作流程,推动该技术在油田开采得到有效应用,促进油田开采工作效率提高,确保开采工作安全性,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地震监测系统出发阐述磁盘阵列的合理设置对于系统稳定,可靠,快速运行的意义。接着解释RAID的相关定义,了解RAID的发展和种类,以及各个种类的原理。通过对地震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分析,可以得出系统要求磁盘阵列具有能够实现备份,高效,低成本等特点。根据地震监测系统系统实际需求采用排除法选择合适的RAID种类,接着对合适的RAID种类进行测试,选定最终的RAID种类。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2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彻底颠覆人类对数据以及数据之间关系的认识。在地震检测预报领域,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地震检测预报的准确性,促进全球地震数据的融合并变革地震检测预报方式方法。在这样的趋势下,创新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管理机制,培养地震监测数据分析领域的专业人才,深入挖掘历史数据价值是现阶段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防震减灾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现象。虽然地震的发生往往不能预知,人类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做好预测、预防工作和自救、施救的教育,通过改变设计理念和思想行为习惯可以大大提高防震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0日8点零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后,各级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工作,制定了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这次地震的应急工作,吸取了一些汶川地震应对的经验教训,许多地方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借鉴防灾救灾一些经验,对今后监测工作中的应急响应机制、装备、工作落实、效果、存在差距等方面论述。探讨对今后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在破坏性地震现场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就地震的监测和抗震救灾进行了一个综合介绍,其中包括地震监测概念和监测方法。通过研究相关方法,以此来增加抗震救灾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世界许多地方地震多发,利用卫星监测乃至预报地震,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世界各国监测地震的主要手段是地面台站观测。受观测环境、生活环境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国境边界、海洋、高山、原始森林等地区建观测台比较困难,现有的地面观测台站受干扰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会导致地震监测区域出现空白点和观测资料不足。对地观测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性、周期  相似文献   

18.
地震信息网络系统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与地震应急的基础,对于各监测台站与相关节点的即时信息收集、数据采集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根据目前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现状进行阐述,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现代化数据中心与大数据等新思路进行信息网络系统结构分析,提出目前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为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奠定了实用基础。新的方案将更高效、更合理、更经济的适用于地震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9.
国家测绘局和中国地震局联合举行发布会.指出北川、映秀水平位移238厘米震区以外地区地形变化不大。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监测利用全球导航卫星定位、重力测量等测绘高新技术,对龙门山断裂带、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国家卫星大地控制网点进行重新测量.与以往测量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布在全国的国家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地震前后期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5)
众所周知,基于现代化生活背景下地震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自然灾害;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每一年地球上发生地震的次数五百多万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的次数为上万次。每一次地震的发生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会给人们带去内心上的巨大伤痛。在有效预防地震灾害中地震监测信息可视化的应用起着一个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那什么是地震监测信息可视化呢,指的是基于地震速报流程以及其他监测信息产出的关键技术所研究出的一种具有地震速报参数与监测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加工软件,并在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技术规程得到了综合地震监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然后通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媒体(手机、互联网)等信息传播媒介进行权威地震服务信息的发布,以此来实现地震信息产品质量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