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编者按技术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与教育融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在政策引领与新技术加持的双重驱动下曲折发展。通过文献计量法,总结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五个主题: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体系研究,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演变研究,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实证研究,智能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着赋能人才培养、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机遇,同时面临伦理道德风险、教育人文缺失、数据安全隐患、理论供给不足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四个方向与主题:一是重申人文主义教育方法,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二是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和相关学习理论的研究,攻克未来教育可能面临的难题;三是积极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方位重塑教育过程;四是确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集体公约,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王萍 《电化教育研究》2020,(3):93-100,121
视频是教育领域重要的学习资源形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视频分析与创新应用是推动教育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方式,但目前还处于研究与实践的探索阶段。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视频的支持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视频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视频应用设计原则与框架,并进行了案例实现。研究表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视频应用有助于增强互动学习,支持多模态学习分析,优化视频游戏设计,促进智慧课堂与智慧校园建设。对人工智能在教育视频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将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12-18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人工智能与适应性教育模式之间的有效融合,是文章研究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对人工智能、教育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AIED)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AIED技术的研究现状;随后,文章分析了AIED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最后,文章构建了AIED技术支持下的适应性教育模式,并以音乐教育领域的陪练机器人Elomemo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AIED技术支持下的适应性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旨在满足适应性学习环境的真实需求,革新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动态可持续的循环智能教育联动新体系,以期更好地促进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智能性的技术来不断提升教育的科学性和民主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操作原理是通过技术、数据和算法的重组,推动教育走向智能化,具体表现为支持智能教育关键技术的高智能化(技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教育大数据的形成(数据)和教育供给的科学化(算法+服务)。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还存在技术基础不稳、教育数据缺陷、算法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要想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教育应尽早谋划,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并从技术基础(改善技术的成熟度,重新思考技术世界中的教育)、数据驱动(加快教育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教育数据单元质量)和算法服务(创新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方式)三个层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职业教育全方位转型,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构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行业“标配”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国际合作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适应转向引领,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模式“智慧化”;构建“数字智能+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育复合化;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匹配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化;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推动教育治理法治化;完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世界职业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正>AI智能技术在促进体育教育领域精准化、高效化开展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在推进个性化教育、数字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国家领导人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随着AI技术的迭代升级,它在不同学段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更为凸显。“AI体能系统”的研发是基于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后台、智能教具等开展游戏化的渐进式分解体能活动。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9,(5):12-18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各个行业。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我国教育变革带来了希望,但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教育的颠覆性创新?为回答此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的创新诉求,明确了发生颠覆性创新的条件。随后,文章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教育领域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地呈现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育系统互联关系,探讨了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颠覆性创新的可能性。最后,文章从定位、师生、学校、国家等角度,提出了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金艳  姜莱 《四川教育》2023,(Z1):24-26
<正>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科技不仅是教育的内容,更是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学校把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与教育融合发展作为助力,推动人工智能融入和塑造学校育人的全景、全员、全程,促进深度学习发生,让每个孩子“站在未来的中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理论层面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监管框架缺位、政策框架缺失等问题,实践层面缺少相对科学完善的应用指南、监管认证工具、创新实施方法和行动措施,严重削弱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制约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和研究融合创新发展的进程。文章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指南》的发布背景和研究目的,从人本主义批判视角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争议和伦理风险,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的政策框架,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创新应用的促进方法和未来关注议题。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政策规划制定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和研究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汉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对相关技术进行梳理,并列举教学应用实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总结案例主要应用场景、功能与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在对人工智能汉语教育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汉语教学应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教育与技术融合,提高教育的“教育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入手,构建人工智能框架,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为了促进教育与技术融合,提高教育的“教育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基于人工智能环境,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入手,构建人工智能框架,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教育活动更能体现学生个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结合可更好促进教育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可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对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的分析,构建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框架,并针对现有教育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文章首先从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矛盾破解三个角度,梳理了新时期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后,文章重点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指出人工智能正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家校协同、教育治理、教育评价、教育公平等方面催生出新的样态与特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最后,文章从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伦理风险应对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并且提出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近几年,人工智能已经逼近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巅峰,人工智能+教育融合程度也在急剧深化。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泛深远的影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继续深度融入教育?运用复杂系统科学的理论审视社会、教育和技术系统,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和教育融合面临社会-教育系统发展质量不充分、基础理论研究较薄弱和实践应用领域不均衡三大困境。通过呈现开放动态的系统结构,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框架,描绘出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的三维关键路径,即打破知识技能壁垒、构建智慧学习体系和培育学习型社会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并引发了学生学习、课程与教学的系统变革。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人机协同学习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直接推动了课程与教学范式的转变。就课程而言,课程的技术性范式越来越突出,藉由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帮助,在课程取向上,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及融合;在课程形态上,开始由静态、纸质、单一性到动态、在线和网络化的转变;在课程内容上,逐渐从一种固定、统一、有限转向了私人定制、无限和开放;就教学而言,在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学生软技能(Soft Skills)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开始聚焦于新技术、新媒介的融合和应用;在教学内容上,转向了对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关注和教授;在教学评价上,更加注重评价的过程性、精准性、数据化和个性化,等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考量,未来的课程与教学宜重点把握以下几点方向: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力、沟通、合作以及批判性思考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加强全人教育以及课程与教学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进学校、编程教育进课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型提升人工智能教学效果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核心,以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为两翼,以项目学习为主线,对知识建构、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三者的特征和关系进行梳理,将知识建构理论与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知识建构、STEM、创客”三位一体教学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该模型在中小学和高校人工智能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发现其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编程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能促进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推动人工智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技术变革教育面临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困惑。技术变革教育的效果不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切实推进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智慧。本文深度分析了教学机器和LOGO语言两个范例,揭示了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的两重境界:从基础科学到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耦合发展。以此为基础,作者使用“巴斯德象限”概念框架,解读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领域技术原始创新的逻辑,提出人工智能既是学习的科学也是教育的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深度融合将不仅把教育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原始创新推进到新高度,也必将有力促进人工智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不断变革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应用之时,围绕它的批判声也络绎不绝。究其根源而言,人工智能试图驰骋于整个教育疆域但却力不从心,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它步履维艰。以此为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而招致的批判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的安全性能无法保障,教育数据隐私泄露,教师主导地位沉沦。基于此,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开发与设计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教育数据隐私,划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边界,从而拨开“人工智能+教育”前行中的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