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但我们在理解这一句话的时候能不能说: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我认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应该指的是点电荷;而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这种说法不妥当。  相似文献   

2.
任何物体间都有引力,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地球没有引力,将会是什么结果呢?月球绕地球运动是因为地、月互相吸引,若地球没有了引力,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就会消失,月球就不会再绕地球运动了,而是会远离地球而去,再也不回来.  相似文献   

3.
徐定邦 《物理教师》2006,27(8):39-39
先看2005年长沙市一道中考题:图1[题目]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选填“吸引”或“排斥”)的原理来实现悬浮的,悬浮的目的是(选填“增加”或“减小”)列车与轨道间的阻力.答案很简单,但是磁悬浮列车是不是一定就是利用排斥力使物体浮起来的呢?许多题目,都会问到此类问题,有些中考题会问上海磁悬浮列车是根据什么原理来使列车浮起来的,如果填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就错了,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使物体悬浮起来的力,就是这两种力.斥力使物体悬浮起来容易理解,吸引力使物体悬浮起来有点难理解,如图1,当物体向下…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跟地球之间,总有一种神秘的力相互吸引着,这种神秘的相互吸引力叫做地球引力。”这一规律极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它是《地球引力》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埘这一重点、难点,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处理。一、由感性知识入手,过渡到理性认识。在《物体的运动》、《什么力使苹果落地》、《物体重量》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课文插图,通过比较、分析,想象地球是个球体。在地球各方各面居住的人以及其它物体与地球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相互吸引着。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二、通过模拟实验,加深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形象的模拟实验。将一块磁铁用橡皮泥裹住,形似“地球”,再用线吊起。实验时,用小铁钉从各个方向去接近“地球”,结果小铁钉都被吸住了,如图所示。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地球对地球表面物体吸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可以解释居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所说的“上”和“下”。凭借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  相似文献   

5.
一、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吗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  相似文献   

6.
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是,某些课本确将它说成: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例如,福里斯著《普通物理学》(1658年合订本第一版)第二卷第三页就是这样说的.这种说法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7.
<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同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而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严”与“爱”是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对矛盾。二者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严”是“爱”的表现,“爱”是“严”的前提、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动力。爱之深、求之严,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相济。  相似文献   

8.
“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是新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二大板块。“地球和宇宙”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a.细读《标准》,全面理解《标准》内容。《标准》将“物质世界”分成“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大部分。“物体与物质”部分通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3个层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物体和物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量有关,常见的物理过程,如电、声、光、热、磁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各种形…  相似文献   

9.
结合和分离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是最直接表现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对重要范畴。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这对范畴,对于自觉地遵循辩证逻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好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结合和分离的含义及其地位 结合和分离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既相互聚合、相互吸引,又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矛盾关  相似文献   

10.
物质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所谓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①。这种对立统一关系不仅反映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而且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亦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曾经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②这里的内因正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发生。毫无例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③。那么物体产生机械运动的内部矛盾是什么呢?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对立面,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相似文献   

11.
平衡,是指矛盾的各方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抵消,使物体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也就是矛盾的统一性。 平衡学,就是运用矛盾各方的力量,审时度势,采取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方法达到动态中的平衡,从而保护各方利益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2.
一、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我们知道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除了运动的物质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就机械运动来说,宇宙中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作机械运动,找不到绝对静止的物体。例如,我们看到的车辆在行驶,机器在运转等,即使通常所说静止的高楼大厦、广阔田野等也都随地球一起自转和公转……总之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就机械运动本身来说是绝对的。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13.
一、磁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点点拨:(1)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磁极).(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判断物体有无磁性的方法:①根据磁体的性质判断.即看物体能否吸引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若能吸引则它具有磁性.②根据指南北的性质判断.将条形物体悬挂在水平面内使其自由转动,若拨动后静止时总指向南北,则可判断它有磁性;且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为N极.③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把被测物体悬挂起来,然后拿一根条形磁体靠近被测物体的某一端,若相互排斥,则被测物体有磁性;若相互吸引,则被测物体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此时被测物体为铁磁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系统论、结构论,还是从辩证法方面看,发展就意味着事物自身或一事物与他事物既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是辩证法的基本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而同外部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变换过程。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秘密时说:“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相互排斥的关系。商品的交换没有扬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初学重力与重心时,往往会感到困难,且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就通过对"重力和重心"学习中的易错点进行剖析,来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内容一、对重力的认识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即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到其他作用力无关例1关于地球上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少同学对重力、压力、支持力认识不清,在分析相关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常出现"增力""漏力"的错误,要学好这些知识,同学们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正确认识三种力的性质与区别重力的性质属于万有引力,它是两个物体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与地球接触)和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与地球不接触)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因而他们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磁场,就是指存在磁力作用的空间。磁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存在于磁体周围空间、运动电荷周围空间以及电流周围空间。在磁场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两个带磁性的物体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所以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进行的。例1如图1所示,由半圆和矩形组成的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甲、乙两粒子从A点沿水平直径  相似文献   

18.
(一)力学这部分札记是恩恩格斯在1873至1875年间写的,他依据当时的科学资料批判了力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论证了力学中的辩证法。在恩格斯时代,力学特别是牛顿力学被形而上学观点统治着。牛顿把运动和物质剖裂开来,把一切运动都看成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而不知道运动是吸引和排斥这一矛盾运动的结果。因而牛顿的万  相似文献   

19.
一、考点解读考点1磁体与磁极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分南极(S)和北极(N).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在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它就是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越靠近磁极,磁感线越密,磁性也越强;磁…  相似文献   

20.
平衡与失衡是自然科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也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平衡与失衡是事物矛盾运动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自然界各种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物质系统都存在着平衡和失衡状态,都经历着从失衡到平衡再到新的失衡的周期发展过程,教学中亦如此。本文试从教学主客体、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三个方面阐述教学中的平衡与失衡现象,并根据平衡与失衡之间的辩证关系讨论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平衡与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