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入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满足于实体的叙述或描述,其重心常常不在人物形象或情节等要素上,而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营造一种具有生命内涵的美的意境。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杰作,它是在《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同类题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桃花源记》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远超六朝志怪小说.其叙事忽有忽无,变幻莫测,体现了志怪小说的一般特征.其社会思想渊源,与《老》《庄》思想最为密切,有道教影响的痕迹,而与魏晋玄学及佛教无关.  相似文献   

4.
《心声》是当代作家黄蓓佳的一篇儿童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浅近,但却和《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这样的名家大作一起编入了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中。如果只对小说进行情节梳理、人物分析和语言品味,这不仅是对文本资源的浪费,也是对课堂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决定抓住重点,突出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包括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层次。中国古代小说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如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薛伟》),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如唐传奇中的《古镜记》、《游仙窟》、《谢小娥传》等都用“余”、“予”的口吻叙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如唐初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也有个别以性格或背景为结构为中心的(如《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和《山市》),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以情节结构为中心、以连贯叙述为主要方式,在叙事语言上的典雅的文言发展到既有书面的典雅、又有口头的活泼。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繁花》带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通过对小说叙述语言的江南语态、语言本身附着的历史内涵、小说形构的特征分析,本文认为,《繁花》使用了一种带有异质性因素的传统语言形式,它的成功在于通过这种语言形式唤醒一种旧语体和与旧语体有关的日常生活观、历史观与美学观,进而使整部小说具有了一种先锋性。  相似文献   

7.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回顾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内容,当情节一幕幕演绎之际,我发现,无论是小说场景布置还是人物语言以致情节结构抑或其他要素,小说《孔乙己》竟然更像是一场以咸亨酒店为舞台背景的独幕剧。因此,本文拟就戏剧的诸要素如舞台背景、戏剧矛盾、舞台说明及人物台词等角度试图说明《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戏剧特征,而并非否定它的小说文体属性。而探究小说的戏剧因素或许可以为中学语文小说教学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得奖中篇小说《年月日》没有任何积极的创新意义,它在许多方面都留下了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影响的印记。还有着明显的摹仿蒲松龄小说《狼》里的“人狼之战”情景。有的细节与萨特小说《墙》有惊人的相似。有的故事的叙写,则受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影响。小说使用的语言,表现了一种有玻坏性的倾向:不顾语言发展规律,任意肢解文法句法。它的致命伤表现在:观念浮露,思想干瘪,情感虚娇,艺术苍白──是一部故作深刻老道的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10.
胡莉 《现代语文》2007,(5):29-30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香玉》,入选了人教版的教材《中国小说欣赏》。这篇小说作品选得很好,它不同于以往的在人物、主旨等方面一般都有共识的小说篇目。《香玉》这篇小说,在人物、主旨方面留给教师和学生可以思考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格非是中国当代文坛先锋派作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著有《迷舟》、《褐色鸟群》、《风琴》、《忽哨》、《青黄》、《欲望的旗帜》等许多中、长篇小说。格非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着迷宫一样的神秘色彩,格非小说的叙事是开放的,逃离客观秩序的,是自由自在地进入创作主题的内部的;而作为小说外部表现形式的语言,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格非小说的语言支撑着其叙事的框架,具有诗性的感觉、深刻的表现力、生活的哲理性,处处彰显着其语言的艺术魅力。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格非小说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直被选入中学课本。它作为一篇小说,我们可以从学的角度,如立意、选材、语言、布局谋篇等获得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迪。在此,笔试图就小说中几个看似平常实具匠心的副词的表述效应谈一点认识,以此引玉,同时,也乞盼同行及专家斧正。  相似文献   

13.
陆从兰 《现代语文》2010,(2):152-154
作为清代白话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为后人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词汇。通过对《儒林外史》的语言分析发现,该部小说中的语言基于“官话”,也有许多淮扬方言词汇。这与作者的出生地、生活迁徙,以及对淮扬方言的提炼与应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节选)等八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干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本文试从题材、人物、结构、思辩、写实与象征、讽刺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诗化小说是现代小说范式中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为众多作家所追随,王安忆也不例外。《乌托邦诗篇》和《伤心太平洋》是王安忆作品中非常典型的诗化小说,它们是小说,却蕴含着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并在情感的表达、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唯芙等方面体现了王安忆诗化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苏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晚清的四大小说杂志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主编为梁启超,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出版,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于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绣像小说》  相似文献   

17.
明智 《学语文》2011,(4):26-27
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批判现实人木三分,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礼教色彩。他善于暴露国民的麻木愚昧及人情淡漠的人性弱点;他的小说语言简练而有讽刺性,文笔犀利,句法简洁。《祝福》的语言除了具备鲁迅小说语言的一般特征外.还有更独特之处。拙文拟从语言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小说,也想写小说。我祖父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熟得不能再熟。我父亲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早年也写过小说。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我有些影响。我记得,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家里就放着《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我父亲喜欢书法,迄今在豫北一带,有很多人家的门匾、墓地的碑文,还有些桥梁上的铭文.都是我父亲写的。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享有盛誉的重要诗人,创作过不少优秀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他的作品有两类,一种是讲究音韵节奏,注重音乐美的作品,一种是不押韵,追求散文美的作品。前者的代表作有《雨巷》、《烦忧》以及晚期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元旦祝福》等,后者的代表作是《断指》、《我的记忆》、《对于天的怀乡病》等。应该说,这些诗尽管风格迥异,却都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0.
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新修订稿)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具体问题。第五册第七组有《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三篇讲读课文和《我和企鹅》一篇阅读课文,还有一个“基础训练7”。根据本组课文是写景状物,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形象的特点,教学时宜注重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感悟语言;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本组课文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在说、写中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