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异性效应”,用句物理学的通俗用语来说,叫做“异性互相吸引”。坦率地说,在中学生里,这种“异性效应”是大量存在的。比如在有女生围观、喝彩的运动场上,正在打球或赛跑的男生特别卖劲;在众多的女生面前,即使是平时很粗野的男生也不得不做出一副斯文的样子来;爱打扮的女生总喜欢在男生中穿来穿去,假如能得到男生赞许的目光,心里比吃了蜜糖还甜……不必讳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效应”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里一般是会日趋强化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显示耐久跑教学内容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最头疼项目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学验证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等,对异性效应的原理、在耐久跑教学中应用策略、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异性效应在耐久跑项目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组织、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故,得出了异性效应引入耐久跑教学是可行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得相当广泛而又十分实用的科学。它所揭示的许多心理活动规律 ,都可以直接运用到广泛的实践活动中去 ,为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服务 ,提高活动效率。近年来 ,我将多种心理效应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就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体会。一、巧用异性效应 ,提高记忆效率心理学表明 ,人到十三、四岁时对异性会产生一定的吸引 ,这种由异性的吸引而产生的提高工作效率的现象 ,被称为“异性效应”。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识记基本概念和原理 ,利用这种效应进行男女交叉提问 ,对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异性效应与班级管理陈孟流(福建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没有异性参加的活动,学生往往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懒散无力、纪律松懈的不良状况;而有异性参与的活动,则往往使学生在活动中呈现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其技能也获得超常...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好感,有了想接近异性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每个健康的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是丑陋的、下流的,而是纯洁的、美好的。而如果因为羞涩或其他原因加以压抑或扭曲,反而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所以,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影响。在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叫“异性效应”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整个人类的社会活动中,而且在青春期异性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共同参加某项活动和只有同性参加同样的活动相比,参与者在…  相似文献   

6.
所谓“异性效应”,就是指由于男女同在而引起的对活动起积极影响的微妙作用。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情景:在男女同学共同参加的班级活动中,每个同学都积极努力,表现出色,希望在异性同学面前留下良好的印象。如,去年我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过两次郊游野炊活动,头一次男女分...  相似文献   

7.
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同伴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文化规范的限制,青少年往往抗拒同父母、教师沟通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同伴团体成为他们获得社会支持、了解恋爱相关信息、习得与异性相处模式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多水平回归模型检验了青少年恋爱行为中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核心同伴的恋爱行为会显著提升青少年发生恋爱行为的可能性.就其影响机制而言,同伴的恋爱行为会改变团体内部对于恋爱的观念和态度,从而引发青少年自身对恋爱的期待.此外,同伴规模在青少年恋爱行为的同伴效应中发挥调节作用.在人数较少的核心同伴团体内,恋爱行为的同伴效应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发展的现状并探索有效促进异性交往发展的辅导策略,本研究以北京某小学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了异性交往发展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了解到学生处于异性交往的"疏远期",对异性的评价较为单一,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基于该现状,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实践策略:开发"花季少年异性交往"跨学科系列课程,多方联动开展异性交往发展的辅导;结合阅读课、青春心语小报等多种形式推进对学生异性交往发展的教育.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相关知识,学会了与异性交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教师和家长一再强调中学生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因过早地谈恋爱,耽误了学习.但早恋现象却时有发生,教师和家长对此现象过分压抑和禁止,反而导致"禁果最甜"的效应.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最令家长和教师棘手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问题,心理辅导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和学生一起面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中专文苑》2013,(7):74-75
吊桥效应——心动不一定是真爱!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情形,因为在吊桥上提心吊胆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被人误以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契可尼效应——为什么初恋最难忘?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第二性征逐渐开始出现,“异性效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较好的效果.分析表明,男女混合分组不仅对体育课本身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和情感发育,并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四个班级的分组实验表明,小学高年级课堂上混合分组,能促进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2.
黄琦 《学子》2014,(11)
正一、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一些中学生对正常的异性交往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观念,他们将异性交往狭隘化为恋爱与性。而身体和心理的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交往有一种渴望,在外力与渴望之间有的中学生选择了妥协,有的选择了反抗,使有些本有着纯洁的友谊的双方走向"恋爱"或偷食禁果,导致了有的学生出现了对异性交往的恐惧,怕交往;对异性存有偏见,厌恶异性,拒绝交往;或认为异性之间不会产生真正的友谊。这可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受体结构及信号转导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持异性地结合,从而引起特征性生物效应的一类生物大分子.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确定了胰岛素受体(IR)的结构,并对信号转导机制进行了研究,使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八年级上册《把握青春节拍》的男生女生一目的教学中,与以往一样,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对话中感悟教学内容。课堂上,笔者在黑板上写了异性交往——____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把下文填写出来。学生分别填写的是异性交往应该注意什么不应进行不正当的异性交往中学生不宜异性交往异性交往可导致分心走神异性交往会让人付出青春的代价异性交往易使人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交异性朋友”和“早恋”问题,是多年的老话题,班主任都想医治“早恋”,调解“交友”,然而,疗效不佳,而且愈治愈烈,有的老师就不敢在学生面前提及“交友”和“早恋”这类敏感词汇。多年来,我一直研究这个问题,试着寻求解决难题的答案。经过努力,发现了八种“中学生异性心理效应”,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有些青少年不敢与异性交往,羞于谈异性,与异性说话时脸红、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语言不连贯等,出现异性交往障碍。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异性交往的障碍呢?1.更新观念,主动交往青少年由于性的萌动,产生对异性的渴慕,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过分压抑对于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开放的年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型的人际交往成了社交的主旋律,因此,不应将与异性交往神秘化。  相似文献   

17.
同学交往中既有同性伙伴也有异性朋友,怎样与异性同学健康交往?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交往的群体性与公开性正当的男女交际,会产生良好的“异性效应”,如激发能力:为在异性面前呈现一个“完美”的形象,男女同学会各尽所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以引起异性的关注、尊重和肯定的评价,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再如增强约束力:男女同学在一起会有一种无形的内在约束力,男女同学互为“镜子”,双方都觉得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有意识地约束、控制自己的不恰当、不完美行为,使各自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和净化。还有互补性:男同学往往知识面宽,看问题比较豁达、大度,而女同学大多耐心、细致,男女同学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不仅有利于各自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本文就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树立异性交往的新理念、采取有效地指导方式、提高青少年异性交往的能力、树立好班风和校训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提高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幸福感指数量表(IWBS)、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CSIRS)、自尊量表(SES)对512名高职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交际困扰、异性交往困扰的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的独生与否主效应差异均不显著;高职生的网络成瘾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各因子及总分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职生异性交往困扰、交谈困扰、自尊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自尊具有重要关系,异性交往困扰、交谈困扰、自尊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的问题及辅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少年时期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也是异性交往的频繁期。这个时期的异性交往比童年时代的异性游戏来得复杂,比成年时期的婚恋来得微妙,比任何年龄的同性和异性交往都难以驾驭,加之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异性交往中必然会发生不少问题。而青少年异性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在学习上得到异性同学的帮助,促进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正因如此,必须帮助青少年解决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一、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的问题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加之社会转型、环境变化,使青少年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