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武之与华罗庚──纪念杨武之诞辰100周年(之一)余郁1980年,华罗庚访美期间,阅读到香港《广角镜》月刊关于他的史绩的报道.为更正其中的误传,他于同年10月4日给该刊编辑部写了一封短信,其中提到:“引我走上数论道路的是杨武之教授”,“从英国回国,未...  相似文献   

2.
杨武之教授1896年4月14日生于安徽合肥,1973年5月12日在上海病故,终年77岁。他有四子一女:杨振宁先生,杨振平先生,杨振汉先生,杨振玉女士和杨振复先生,他们都是学有成就的著名学者或者是企业家。杨武之先生1919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  相似文献   

3.
陈省身和华罗庚是20世纪我国最杰出、最著名的两位数学大师.他们有一位共同的老师杨武之(1896~1973).1996年,在杨武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陈省身在《回忆杨武之》的访谈录中,为笔者审稿时亲笔写了如下一段话:(如下图)  相似文献   

4.
佚名 《人生十六七》2011,(01Z):19-19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代留美博士、著名数学教授,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任教,是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父亲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对他影响很大。父亲十分爱恋妻子,并不因为自己是留洋博士而嫌弃糟糠之妻。他曾说,“夫妇应始终如一,胡适之从来不嫌弃他的小脚太太,我很敬佩他。”  相似文献   

5.
1992年仲夏的一个下午,由北京飞至合肥的班机徐徐降落在骆岗机场。一位精神矍烁的老人步下弦梯,他,就是当代世界科坛巨子杨振宁博士。他这次回来,是应邀出席在京举行的中国当代物理学家联谊座谈会的。会议一结束,他便飞到故乡合肥。杨振宁出生于合肥,他的童年曾在合肥度过。在他10个月时,父亲杨武之先生去美留学,由母亲罗孟华女  相似文献   

6.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由于贡献突出,他被世人称为“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1971年,杨振宁又作为华裔美籍科学家第一个访问新中国,叩开了中美之间关闭了20多年的科技交往的大门。杨振宁所取得的成就,与生他、养他、教他的父母亲,有很大关系。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美归来之后,先后执教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学府。生长在教授之家的杨振宁,从小就知道“诺贝尔奖”这个概念。因此,早慧的小振宁还在读中学时,就曾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  相似文献   

7.
不论在海内还是海外,美籍华人杨振宁的名字都是很响亮的。杨振宁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曾留学美国攻读数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数学教授,是最早将西方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都之一。聪颖的天赋,加上家庭的熏陶,使杨振宁从小就很有“异禀”。他不但书念得好,而且兴趣广泛,还在读中学时,他就对父亲说过:“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在理论物理学上,杨振宁创造了许多辉煌。他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的研究领域,为现代规…  相似文献   

8.
疯人     
我在疯人院的花园里遇到一个青年,他秀丽苍白的面容上充满了奇怪的神情. 我挨着他一起坐在长凳上,问他:"你为什么坐在这儿?" 他诧异地注视着我,说道:"你问的问题很不恰当,不过我还是愿意回答. "我父亲一心要把我塑造成他的样子,我叔叔也是如此.我母亲则希望我像她自己的爸爸那样.我姐姐举出她精于航海的丈夫作为我最好的榜样.我哥哥让我像他那样成为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李德元者,清澜之写作"偏才怪才"也.这小子,一直在看书,但不爱看语文课本;一直在写作,但不爱写我布置的题目.按照我的说法,在语文世界里,他是个真正自由的孩子.我愿意给他自由,也敢给他自由,因为对他的小脑瓜里千奇百怪的想法,我抱着很大的兴趣和很大的信任.在我特别享受他的"不太听话"的背后,是他像小喷泉一样不断喷涌出来的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10.
陶敏霞 《班主任》2006,(9):45-45
小B是我班公认的调皮大王,课堂上不是摸摸这儿,踢踢那儿,就是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讲话,做作业更是三心二意,除非老师站在他旁边,否则就不动笔.为此,我没少在班级里狠狠批评他.我多次找他的父母交换意见,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然而,经过与他一个学年的"较量",我把多年"积攒"的"绝招"都用完了,仍无济于事.最终,我不得不认同他家长的看法:多动症,无药可救了.但是,上学期我突然发现他在变,而这一变化是从开学初和他的一次悄悄话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爱的细节     
有一次,我在街上走着,天忽然下起了雨.因为没有带伞,只好在路边等雨停下来.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沈老师!"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儿,看上去像一年级的学生,但我似乎不认识他.我礼貌地向他点了点头:"你好啊!"我笑着说.他看了看我,问:"老师,您没有带伞吗? 我的给您!"说完,硬是把伞往我手里一塞,转身跑进雨里.我朝他喊:"回来,你会淋湿的."他跑到路对面,向我甩着手说:"老师,您用吧,我家很近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好把伞还你啊!"我朝他喊道.但他已经冲进了蒙蒙的雨雾中了.  相似文献   

12.
一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是第一个荣膺诺贝尔奖殊荣的美籍华人。他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中学教员。母亲贤慧勤快且知书达理。尽管当时军阀混战,生活艰难,但母亲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杨振宁4岁时,母亲便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教他认字、写字,要求甚严。有一次,见他心不在焉地把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错了几个,母亲很生气地罚他重写,直到把字写得端正和准确后才让他去玩。每晚入睡前,母亲常给他讲古人发愤读书的故事和家乡  相似文献   

13.
事情虽然过去四年了,我却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敢对学生"叉叉"了事了. 四年前,陈小伟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连模样儿瞧着也不顺眼,是那号"鬼见愁"的人物.我坚信,在学校师生中,他远要比我们有的老师闻名.接手他以后,我奚落他的次数比正眼瞧他的次数多.我恨医学还不够发达,要不给他修修脑就好了.  相似文献   

14.
管好你自己     
13岁那年,我同我的"金牌搭档"汤姆·汉克森有过一次冒险经历.说汤姆是我的"金牌搭档",是因为每次我做"坏事",总少不了他的配合.他叫我"弯点子玛丽安",并说在我身上看不到任何女孩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5.
几天前,王柯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的,看见我在办公室,就缩着身子非常拘谨地走进来.我说:"来,王珂,坐下.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他紧张地说:"老师,我想送给你一些东西,你一定要收下."说着,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橘子和几个枣放在我的办公桌上.看着他满脸的真诚的样子,我不忍心一下子全都拒绝,就告诉他:"谢谢你!老师不喜欢吃橘子.要不就把枣留下吧!"他嘟囔着嘴,摇着头坚决不同意.我也只好先让他把东西放在桌上,问他为什么送东西给我.听了我的话,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16.
"老师,李威又在玩东西!"这已经是袁梦婷第三次揭发他了.提到这小子,想到他的不听话,我就有一肚子火. 看来.这个已经被我多次"帮助"的小男孩,说教和批评对他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我的爸爸,不得不说说他的"锋利武器".他的这个武器可太厉害了,常常让我望而却步.很多时候,面对他的"锋利武器",我不得不成为逃兵. 那天,我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认真,边写边玩,老爸接到妈妈打的小报告后,立刻带着他的"锋利武器"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抬头一看,那可怕的表情中有无数的利剑正打算向我发起进攻,我吓得不敢出声,心跳突然加快,最后我悄悄地迅速地把作业写完了.看到我做好的作业,老爸的怒气消了.我终于躲过了一劫啊,否则一定会遭遇他的"锋利武器".  相似文献   

18.
一局旗     
午休时,我拿出象棋,想和"小肥佬"一决高下.听说他爸爸教了他几招"三脚猫"功夫,进步了不少,就在班上"乱窜",以为自己很了不得."手下败将,今天我让他尝尝被杀的滋味.在班上我这个NO.1的宝座怎么能让别人占了!"  相似文献   

19.
在和小朋友一起做"老虎下山"的游戏时,我和几个小朋友扮老虎,其余的扮小动物,大家玩得兴高采烈.涛涛小朋友扮着神气的小猴子,竟然向我这个"大老虎"挑战.我装着生气的样子赶紧去捉他,就在我伸手就要捉住他的时候,他头一转,我的大拇指指甲刮到他的脸.顿时,豆大的血珠渗了出来.我连忙把他带到保健室,用双氧水消毒后再涂上了紫药水.虽然涛涛一再说"老师,没关系,我不痛",可我还是非常内疚,并向家长作了认真的说明.看来,"安全教育"不仅是对孩子而言,教师同样要从自身寻找不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一、游戏"展望",记"传真" 一日语文课,玩动作"传真"游戏.让十个学生站在过道,成一列背对我.我拍打队列右侧第一个学生肩膀,待他转身面对我后,向他示范一套"展望"动作让他模仿.之后他向身边的同学展示我的动作,大家依次把这套动作传递下去. 1."展望"要领 十个学生背对我站在过道,我向第一个学生展示我的"展望"动作:向右转身,举右手做孙猴子手搭凉棚瞭望状;再向左转身,举左手仍做孙猴子手搭凉棚瞭望状;回正身子,双手向前摆动,示意第一位同学开始"传真"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