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范丹 《大观周刊》2011,(47):52-52
近年来,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然而,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总是遇到各种文化差异问题,文化差异问题是导致跨国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的跨国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中,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和国内出版企业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出版集团将目光投向海外的成熟出版企业,跨国并购也成为国内出版企业获取优质海外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有效地在并购过程中规避风险,平稳有效地管理并购后的企业成为投资方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凤凰传媒收购美国国际出版公司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并购前对目标出版社的全面评估、对其经营状况和盈利质量的判断和并购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具体举措,并结合文中提到的案例,对出版业跨国并购提出具体的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持续活跃,以及近年来"外资入境"的大幅增加,富有戏剧性的企业并购逐渐成为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领域.如果说证券新闻是财经新闻的皇冠,那么,并购新闻则是这颗皇冠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海外并购战     
<正>海外并购热潮再起,中国企业希望借此以维持经济收缩周期,企业的正常扩张和发展。海外并购能否铸就中国式跨国公司?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径?眼下这股浪潮,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海外拓展的探索与实践,对其海外战略路径与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际拓展的两种路径: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明确了跨国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标准;总结了跨国并购在发展规划、团队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指出了跨国并购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出版企业海外并购频繁,这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出版企业的转企改制、良好的发展机遇相关.我国出版企业海外并购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这既与出版企业自身水平不高、涉外人才缺乏有关,也与东道主国家的政策限制等因素相关.学习借鉴出版企业并购的成功经验,完善政府的宏观管理,完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功能,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是化解我国出版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周瑞 《大观周刊》2012,(25):102-102
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单靠企业自我积累发展壮大已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并购成为了企业实现资本快速扩张,增强企业竞争力最有效的策略或途径。并购过程中并购成本的高低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因为它将会影响到并购活动最终的成败,特别是税收成本作为并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并购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对象。对企业并购活动中的涉税部分进行整体的税收筹划,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达到减少企业并购成本,帮助企业实现整体价值最天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迅速成长的中国企业很快发现:他们在以一个世界级的产能,玩一个区域性的市场。中国似乎已经容不下他们了,以前的粗放增长方式迅速走到了尽头。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并购来实现品牌、技术等方面的“跨越“,进而解决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的问题。然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面临一个悖论:由于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问题没有解决,中国企业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并因此在海外并购中陷于被动。此外,并购虽然有时可以延长他们的产品的生命周期,但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进步的问题。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技术投入的基本条件,才能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摆脱对通过并购实现“惊险跨越”思维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话语分析视角探讨近10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过程。通过对国内外主流媒体相关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与自我认知中的国家形象存在较大缺口:与国内报道塑造的追求“合作”和“共赢”的形象相比,西方舆论中的中国则是“强大与落后”、“力量与威胁”并存的复杂体。针对这一认知差距,文章提出了中方应主动把握话语权,擅于运用话语策略等建构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明珍 《大观周刊》2013,(10):157-157
有关海外并购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是从财富效应的角度进行探讨。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导致海外并购后财富效应的差异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  相似文献   

11.
并购海外出版社是实现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当前是我国出版业实施海外并购的大好时机,我们应该尽快将海外并购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并购海外出版社势在必行我国出版业要真正实现走出去,扩大在海外图书市场的实质性影响力,在海外设立出版机构是必由  相似文献   

12.
张艳 《新闻世界》2004,(12):58-59
一、化融合的模式 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化融合一般有四种模式:一是强势吸纳式的化融合。并购重组双方.由于战略规划、发展目标、资源优势、企业规模、纰织架构、品牌影响力、经济效益、员工素质、义化特质等差异,一方具有明显的强势,仵并购重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导向性、裁量权.另一方认同对方的强势.放弃自己的化特质.使并购重组后新企业化基本延续强势一方的企业义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企业并购风起云涌,传媒集团的并购不断从行业内部向跨行业发展,从国内向跨国并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韩阳)针对当前中国企业掀起的一股海外并购浪潮,6月24日,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其新书《中国流》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危机四伏,处于利润最微薄的加工端,当下正是中国企业借收购西方资产改变困局的好时机。金融危  相似文献   

15.
“摊大饼”式的海外并购 中国新闻周刊:欧美的媒体惊呼“中国来了”。为什么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会引起如此多的关注,成为欧美业界的一个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似乎总是惊人地相似。 近日,随着中海油、海尔等中国企业将触角伸向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世界一阵惊呼:中国企业大举海外并购的时代终于到来了。这种情形,不禁让人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便说,当前的中国令人想起20年前的日本。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万达集团斥资31亿美元,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这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最大一起企业并购案例.本文通过此并购案,梳理全球电影终端市场的走向及未来发展,并透过中关两大市场的变革观看电影产业,归纳总结并购利弊,并以此文作为其他院线海外发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跨国企业并购与中国产业政策1.跨国并购是全球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投资报告》的统计,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全球销售额1999年达到14万亿美元(1980年仅3万亿美元),超过世界出口额1倍。外国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是政府政策和企业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1999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1550亿美元,达到6360亿美元。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2000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8650亿美元。这一数字比1988~1993年间的年平均数字高出4倍。美国是1999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达到2755亿美元,约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这是一个“奢侈品”,不是廉价品。大家看到,现在我们所有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基本出于一个共同心态:把低成本优势和低成本竞争策略,用在海外去抄底、去捡便宜货、去扭亏、去快鱼吃慢鱼。用低成本买人家,  相似文献   

20.
甘如彦 《大观周刊》2012,(15):62-62
并购财务风险对企业并购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并未系统化,这对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为了使我国企业能够成功的规避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本文特作此研究,以便使更多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能规避财务风险,增加成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