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沟晓月     
正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陇头水。这是清代诗人咏卢沟桥的佳句,也许,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读去有点碍口?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用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凑合起,提示起这地方的环境,风物,以及历代的变化,你自然感到像这样"古典"的应用确能增加卢沟桥的伟大与美丽。打开一本详明的地图,从现在的河北省、清代的京兆区域里你  相似文献   

2.
卢沟晓月     
王统照 《语文新圃》2008,(11):10-11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陇头水."   这是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佳句.也许,"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读去有点碍口?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用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凑合起来,提示起这地方的环境,风物,以及历代的变化,你自然感到像这样"古典"的应用确能增加芦沟桥的伟大与美丽.……  相似文献   

3.
芦沟晓月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陇头水。这是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佳句。也许,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读去有点碍口?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用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凑合起来,提示起这地方的环境,风物,以及历代的变化,你自然感到像这样古典的应用确能增加芦沟桥的伟大与美丽。  相似文献   

4.
《陇头水》为汉乐府横吹曲辞之一,郭仲产《秦州记》和《辛氏三秦记》中所引的两首《陇头歌》,可能就是汉横吹曲《陇头》的古辞。梁陈《陇头水》创作是从模仿扩写《陇头歌》而来的,普遍采用永明体形式,写苦寒、抒乡思。中晚唐《陇头水》创作由陇水思乡的话题入笔,概括因水生愁、幽咽断肠的抒情传统。“陇水”、“陇头”等语汇在人们世代的吟咏中最终凝成了象喻苦寒思乡的化语符。《陇头水》哀婉悲怨的美感情调,为一味刚健豪壮的边塞诗增添了几分深婉的情致,丰富了边塞诗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隋朝历争中,张胄玄和袁充先后提出"日长影短"一说,文章指出这一说法是将一年中影长与白昼长度的周年变化,移植为不同年份相同日的影长与白昼长度发生变化,而此变化实际并不存在;并剖析了隋开皇年间影长的测量数据,指出冬至影长分别测自洛阳和长安地区,夏至影长测自长安地区,由于隋朝都城迁址导致长安地区测影点向南迁移,其相应的冬至、夏至影长也随之变短。这一说法回避了这些事实,被当作吉兆为隋朝政治所接受,但遭到了后世的批驳。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更加深入研究长安与丝绸之路的关系,2017年2月6日至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丝路与长安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承办,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长安与丝路学术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敦煌研究院、中国遗产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兰州社科院、兰州大学、兰州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  相似文献   

7.
杜甫与长安的关系,在杜甫与特定地域的关系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杜甫在京城诗中展现了长安的文化景观、人文环境。同时,长安京城文化又激发了杜甫的创作激情,提高了诗歌的思想价值,这两者相映相生,使其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似文献   

8.
"吹寒""寒声"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语。如宋姜夔《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唐高适《燕歌行》诗:"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皎然《陇头水》诗之一:"陇头水欲望,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宋范仲淹《御街行》词:"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像这样一些词作中的"寒"字,  相似文献   

9.
禅诗曾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相似文献   

10.
高云光先生的小说《长安城里水车巷》[1]以"写我西安"的深情与魄力,表现了宁静悠远古老深沉的长安风貌、博大精深雅俗共融的长安文化、刚正执拗高标孤傲的长安性情,以及沧桑巨变仁义不改的长安风骨。作者笔下具有浓郁审美特性的小吃"烫面热油塔",象征了长安漫长曲折的历史和长安人历尽艰辛不改初衷的古道热肠。小说以长安人传承的古老文化,诠释了长安城"长久平安"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1.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悟道诗!(宋 )@某尼  相似文献   

12.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③意④告之。因问明帝:"汝意⑤长安何如⑥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⑦可知。"元帝异⑧之。  相似文献   

13.
<正>提及城池,我从未对长安以外的地方有过如此不知所起却又一往而深的情感,甚至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然而,这终究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曾立于一堆冰冷数据堆砌出的长安城的最高处,看远方暮霭沉沉,亭亭如车盖;看天际辽阔,似悠远的河,而这仿佛正是我与它的相隔。我也曾打马在朱雀大街上,一日看尽长安齐放的百花。因此无论身在何方,总难忘那万千似锦的繁华,这种难忘,绝不因为山水迢递而转淡。我清楚知晓数据只是数据,这  相似文献   

14.
梁鼓角横吹曲是南北文化互动交融的产物,包括了从汉魏直至南北朝多个时代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本身即为汉魏古辞,如《陇头流水歌辞》《陇头歌辞》《紫骝马歌辞》;有些作品则在语言上化用了汉魏乐府,如《企喻歌》《黄淡思》《幽州马客吟歌辞》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晋室南渡后乐府旧曲和乐工部分留在了北方,且汉文化在北地本来就有深厚的渊源和传统,加之水深土厚,民得其质直,故"其辞多古语"。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一类豪侠.豪侠,旧指侠客及有大气魄的行为.敦煌歌辞的"豪侠"与《乐府诗集》的"杂曲歌辞"所收的盛唐游侠诸篇相类,和王维的《陇头吟》、《少年行》及王昌龄的《塞下曲》、《少年行》、《从军行》等更为相近,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相似文献   

16.
梦回唐朝     
八水绕长安,千年古帝京。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南倚终南山,东望郦山,依山带水,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公元前11世纪西周起,直到唐代,前后有11个王朝在此建都,古称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  相似文献   

17.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的佳作之一。其中颈联的"花草"一词,笔者以为是代指女性,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自然界的花草植物。尾联的"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是化用了《世说新语》中"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典故。  相似文献   

18.
据陕西媒体报道,著名诗人余光中2012年5月第一次来到陕西白鹿原,受聘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客座教授一职,并第一次为2500位古城学子开堂授课,传授写诗的技巧,引得90后们沉醉在诗的意境中不能自已。能来西安,余光中觉得欣慰至极,"我第一次来到西安,这座城市我还没看清楚。是西安把古长安藏起来了,不让我见"。余光中感慨道:"中国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长安的意义,我早就透过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了解长安了。我对这里的历史充满敬畏感,这里满足了我对中国文化内心的憧憬。"他还说:"长安是天下读书人的一个情结,只要想到长安,就会想到朝廷、庙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比较成功的职教办学模式之一,如何在中国职业教育中实现"双元制",一直是职教界探索的热点.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探索,实行了以"车间进校"这一模式的中国特色"双元制",建立起校企互惠互助、彼此促进的双赢机制,用利益纽带和责任义务使双方建立较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创了"双元互动,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对《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个句子,人教社新编高中语课本注日:“意思是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