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及内部差异,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随机抽取东北地区三所高校700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44.71%,其中35.43%的大学生困扰程度一般,9.28%的大学生困扰较为严重;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量表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并在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心理和谐量表(SCC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等四个量表,在中山市四所高校500名大学生中进行分层取样调查,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探索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和谐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类别四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显示,在众多可能的因素中,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人际交谈困扰是对心理和谐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故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需要借助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激发,创新教育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大学生与异性交往困扰在性别、年级因素上差异显著;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因素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与四个困扰因子彼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待人接物困扰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不显著,大学生交谈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和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1200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他们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情况一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他们的性别与人际交往困扰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而年级和家庭教养方式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应创建和谐人际氛围;在入学教育中,重视人际关系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际关系教育;在校园文化中,贯穿人际关系教育,从而为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随机抽取威海市两所高校581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39.9%,其中30.6%的大学生困扰程度一般,9.3%的大学生困扰较为严重;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学生干部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分别在人际关系的不同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杜蕾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40-143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不同性别、年级、经济状况的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42.71%,其中有34.43%的大学生与他人相处存在一般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有8.28%的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四个维度的困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交友困扰、交谈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待人接物困扰。(2)男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男生只在异性交往方面高于女生。(3)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交友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方面有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有显著差异。困扰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大一、大四、大二、大三。  相似文献   

7.
积极情绪是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能够扩展个体瞬间的思维与行动序列,帮助个体发展和建设个人资源(其中包括人际资源).文章采用积极情绪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困扰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其积极情绪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7.8%人存在一定或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且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积极情绪与人际关系困扰的三个维度(人际交谈、人际交友、异性交往)以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待人接物困扰不存在显著相关.(4)文科生的积极情绪与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困扰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理工科生的积极情绪与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困扰则没有出现显著的相关性.(5)积极情绪对人际关系困扰的两个维度(人际交谈和人际交友)以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的人际关系仍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症段量表,对丽水学院体育专业不同性别、年级的4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交谈、人际交友方面的困扰相对较多;学生人际关系以年级为主呈现阶梯型;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性别差异,在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上女生明显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都处于中上水平。(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3)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交谈困扰、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的灵活性对交谈困扰、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4)交友困扰、交谈困扰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交谈困扰对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困扰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对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人际关系困扰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的灵活性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对自我和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山西大同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2)性别、是否正在恋爱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均产生重要影响,女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男大学生,恋爱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非恋爱大学生,农村大学生高于城镇大学生;(3)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大二、大四、大三、大一;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心理专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自我状态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状态量表,对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408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研究表明,交际交友困扰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中影响最大,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自我状态的心理能量处于中等水平,在大学生自我状态的五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哺育型父母自我状态,得分最低的是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和顺从型儿童自我状态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成人自我状态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对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具有显著负相关。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自我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状态,有助于缓解大学生人际困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5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女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t=-3.284,P=0.001)。(2)未接受过职业辅导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显著高于接受过职业辅导大学生(t=-2.664,P0.01)。(3)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4),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4),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1)。(4)心理资本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和职业决策困难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11.4%)。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维护,合理运用心理资本,解决职业决策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院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探讨塑遣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对策。方法:随机抽取150名成都地区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郑日昌等鳊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评估。结论:(1)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均分是0.27,说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较好;(2)待人接物困扰在性别上有差异;在家庭关系即是否单亲上,待人接物困扼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三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人际交谈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在家庭结构(独生/非独生子女)和成绩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马瑾 《教师》2013,(35):123-124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350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和谐状况对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郑日昌主编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53份。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检出率为13.7%。人际关系性别差异(待人接物:t=2.92,p<0.01;异性交往:t=3.57,p<0.001;总分:t=2.16,p<0.05)、生源地差异(异性交往:t=-2.853,p<0.01)、年级差异(总分:f=3.960,p<0.05)学习成绩差异(待人接物:f=3.277,p<0.05)专业差异(异性交往:t=-2.309,p<0.05)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待人接物:t=2.482,p<0.05)。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人际关系在性别、生源地、年级、学习成绩、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差异不显著。对策:分别从大学生个体、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综合努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感戴和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路径,采用《大学生感戴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对江苏省无锡市某高校497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感戴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感戴、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风险在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感戴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风险,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降低心理健康风险。因此,高校应加强感戴教育、注重挫折教育、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依据对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选择求助对象的倾向性分析,寻求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心理帮助的因素,以及是否存在性别及文理科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SI)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浙江省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应激生活事件、自我和谐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应激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且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大学生生活应激事件与自我和谐显著相关,其中挫折、冲突、压力、变化、自我强加、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与自我和谐密切相关,且对自我和谐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采用郑日昌主编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从本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女生被试500人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并在年级和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