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穿衣服———小班生活活动文/周丽娟活动目标1.利用儿歌学习穿衣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2.让幼儿学会完整地念儿歌,正确发“鼠、房、子”等音。活动准备1.幼儿已掌握领子、袖子、扣子等各部分的名称。2.成人外套1件、幼儿外套3件(均为前襟对开、有纽扣...  相似文献   

2.
游戏准备:双手握拳,大拇指放在掌心中。 游戏玩法:家长念儿歌,孩子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大门大门开开,(翘出大拇指)  相似文献   

3.
摇到外婆桥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协作能力。适合2—4岁。游戏方法: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坐在草坪上(或家中地板上),后一名幼儿双手搭在前一幼儿肩上,边念儿歌边摇动。摇动时,两人朝一个方向。念儿歌时,配用各种方言念,让孩子体会效果,趣味更浓。  相似文献   

4.
宋丽芳 《成才之路》2014,(28):93-93
手指游戏是一种边唱儿歌,双手边协调变化的游戏,许多人在童年时代都玩过手指游戏。动手动脑是幼儿成长的基础,手指游戏可以让幼儿会动手、爱动手、勤动手。手指游戏也是家庭亲子交流最好的游戏之一。手指游戏之所以如此广泛地在幼儿中流传不衰,其中作用与魅力不可小觑。幼儿玩手指游戏时,口唱儿歌、手做动作、眼睛看着,全身协调贯注一件事,注意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能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全方位得到训练。  相似文献   

5.
在儿歌配乐朗诵活动中,教师利用音乐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诗歌,再借助相应的儿歌(诗歌)图谱,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自主欣赏、感知儿歌本身所富有的音乐性节奏特点,激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儿歌内容,提升幼儿的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的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愉悦幼儿身心。玩法:两幼儿面对面拉好手,然后念儿歌:炸,炸,炸油条,你一个,我一个,咕噜咕噜翻过来。随儿歌节奏双手做上下摆动的动作、待念至最后一句“咕噜咕噜翻过来”时,两人抬起一边的手,头从下面钻过,翻成背对背状。手仍相牵,继续念儿歌,做动作。念到最后一句时,翻回面对面。游戏反复进行。每次念儿歌时,可将第2句中的“你、我”政成“爸、妈”或“弟、妹”等。  相似文献   

7.
在儿歌教学中,如何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儿歌的结构和句式非常重要。在儿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运用活动的多媒体课件,这个方法固然很好,但需要一定的课件制作专业知识,而且制作课件需要花大量的时问,所以不可能经常运用。在儿歌教学中,我不断地探索如何能更好地进行幼儿儿歌教学,以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语言,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索过程中,我发现:图片是一种辅助儿歌教学、发展幼儿语言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一、儿歌《认识新朋友》目的:初步认识新朋友,知道他们的姓名,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话;学习翘舌音“是”。方法:幼儿坐成圆圈或半圆形,大家一起有节奏地拍手。老师以亲切的语气问:谁是×××?被指名的幼儿起立,右手或双手抚胸,面带微笑,清楚而响亮地告诉大家:我是×××。众幼儿双手插腰点头齐向被指名幼儿问好:你好你好×××。被指名的幼儿答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  相似文献   

9.
儿歌是以年龄较小的幼儿为接受对象,是幼儿喜 闻乐见的一种可吟可唱的简短诗歌。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 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儿歌内容简单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 节奏美,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启迪幼儿的心智,陶冶 幼儿的性情,完善幼儿的品格,提高幼儿的文学接受能力。幼 儿园儿歌教学活动主要是指把儿歌应用到集体教学活动中,教 师在活动中依据儿歌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 的集体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本文主 要对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做了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摸索如何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我感到,巧妙地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是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为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在幼儿面前展现鲜明的形象,才能给幼儿思维提供依据,鼓起幼儿想象的风帆,激发幼儿内心情感。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理解儿歌,记住儿歌,有感情地朗诵以至表演儿歌。先谈谈通过情境表演教幼儿学习儿歌的方法。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如《原来是你》、《小兔过桥》、《客人来了》等。这些儿歌不仅有情节,而且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在教学时,我们就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对一些对话较多的儿歌,我先告诉幼儿儿歌的内容梗概,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如把儿歌《客人来了》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对儿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表演小话剧。客人问:“你妈妈呢?”我回答:“妈妈不  相似文献   

11.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启迪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而且富有情趣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喜爱。儿歌的主要特点:将知识、道理、教训编入儿歌,对儿童起到增长知识,明白是非,接受教育的作用。一首儿歌,一般只单纯地、集中地描写或讲述一件事物,简单明了地说明一个道理,使儿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儿歌的节奏感强,易诵易唱。如传统的儿歌教学,教师只在乎"教"的过程,只是让幼儿学会背诵儿歌、学会表演作为最终的教育目的,而忽略了幼儿"学"的过程,把幼儿当成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幼儿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所以才会导致幼儿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在幼儿诗歌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将儿歌作为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一种生动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调动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扩展幼儿的科学经验,还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科学集中教学活动中若能妙用儿歌,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科学现象、发展思维与语言,而且还能陶冶幼儿的性情.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巧用儿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也可以在操作环节,妙用儿歌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愿望;还可以在结束环节,趣用儿歌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经验.  相似文献   

13.
儿歌,就是儿童喜欢说唱的歌谣。这种歌谣大都是语句简短,形象生动,有自然的音韵,合乎幼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因而能受到儿童的喜爱。指导幼儿准确地富于表情地说唱儿歌,是幼儿园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托儿所里,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因年龄不同,对儿歌的兴趣以及说唱儿歌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的幼儿说唱儿歌时能读音正确清楚,也能富有表情;有的就只能急急忙忙地念,小声小气地念,念得很单调,一点都没有表情。老师必须指导每个幼儿都能把儿歌念得清楚明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的:学习自然地,大方地朗诵儿歌:进行安全教育;体验改编儿歌的乐趣。教材介绍:1.作品:附后。2.简析:这首儿歌简单易诵,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穿穿、走走的活动中学儿歌,可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参与语言学习,还可以使安全教育生动有趣。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愿望。1.让幼儿看看、说说自己脚上穿的是什么鞋。(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小班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我们编写了26首儿歌,包括友爱同伴、爱长辈、爱劳动、有礼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为每首儿歌配上一幅插图,每幅插图下面画一朵花、一颗五角星、一个三角形。然后,把26首儿歌及插图装订成册,每个幼儿一本。在运用“儿歌画册”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几种形式: 1.运用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如在语言课上教幼儿学儿歌《幼儿园里真快乐》。教师首先用提问的方法,问幼儿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看画面,初步感知儿歌内容,然后教师再教幼儿朗诵儿歌,幼儿边看画册边朗诵,容易记忆,学得也快。有时学完了一首儿歌,我们还让幼儿给画面上小朋友穿的  相似文献   

16.
板凳小马     
目标:按节奏学做骑马动作,练习平衡及双脚并拢跳。准备:背景音乐磁带,每人20厘米高的小板凳,游戏前学会念儿歌。玩法:放背景音乐。每个幼儿手拿一张小板凳,跟着教师边做骑马动作边念儿歌“小板凳,像小马,骑上小马去玩耍”,然后找到一个朋友面对面蹲下,一边念儿歌,一边做以下动作:“一二三,烂柯山”:用板凳击地三下,双手互击三下。“二二三,江郎山,三二三,古田山”:动作同上。“九八七六五四三”:幼儿两手交替拍板凳面。“再到龙游石窟去,转一转”:幼儿闭上双眼绕板凳转一圈。游戏可反复进行。注:烂柯山、江郎山、古田山均为山名。板凳小马$…  相似文献   

17.
时蕊 《教育教学论坛》2012,(12):238-240
儿歌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早教素材,但由于家长在儿歌教育中的盲目性,缺少正确的认识,不能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儿歌对低幼儿未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家庭中儿歌教育的现状,探讨适合低幼儿儿歌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帮助和指导父母更好地发展低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良好的情绪情感,实现儿歌对低幼儿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幼儿的特点,在教学儿歌时运用“三先三后”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儿歌教学的质量。一、先讲故事后教儿歌由于受字数和句式的局限,叙事的跳跃是儿歌的特点之一,这也给幼儿学习儿歌造成困难。叙事跳跃的儿歌,如果老师按传统的教法,先示范朗读几遍,再让幼儿一遍又一遍地跟读,幼儿就难以理解儿歌的内容。为了解决儿歌教学中的这一难点,我们先根据儿歌的内容编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讲  相似文献   

19.
许建燕 《山东教育》2004,(27):31-32
充满儿童情趣、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儿歌句式短小、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然而反复复习儿歌的方法单一、枯燥,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使幼儿更好地掌握儿歌,同时还能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呢?音乐是幼儿比较喜爱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园开展儿歌教学活动,是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需要,是丰富幼儿生活、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的需要,是培养幼儿运用语言、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多年的儿歌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与幼儿老师们交流。一、配合表演,挖掘儿歌中礼仪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儿歌中的道理直接告诉给幼儿,应在儿歌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习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