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何 《收藏》2009,(4):33-38
张大千是近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国画大师、书法家、书画鉴藏家,他艺术经历传奇,艺术交游广泛,融汇古今,创立了泼墨泼彩绘画新技法,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其绘画作品较早地进入了艺术市场流通领域,市场价位基础坚实,因此是在美术史上和拍卖市场中得到双重肯定的艺术大师,如此境遇,实为古今所少有。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在书画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直是艺术交易市场中有着“大盘”地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牟建平 《收藏》2018,(7):28-37
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诗书画印”俱佳的巨匠。他擅画花鸟、水族、山水、人物等多种题材。他的大写意独步百年,但也擅长精细一路,特别是其“工笔草虫花卉”画,代表了他绘画的最高成就,是齐白石赖以成名的招牌作品。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1,(6):144-144
谢天成,祖籍广东信宜。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2年至1994年间随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学习绘画艺术。独创竖立泼墨山水和人物技法。1 995年定居美国洛杉矶,应邀在美国各美术院校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国际美术大展,曾获美国国会颁发的杰出艺术成就奖,作品在美国影响巨大。众多国家元首都收藏了他的画作,并对他的艺术成就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4.
李可染     
魏华 《收藏界》2011,(10):139-139
李可染是20世纪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如果再加上名师的教诲与引导.那就更是如虎添翼了!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李可染都具备了,李可染从小喜欢绘画,少时考入蔡元培办的国立杭州艺专。  相似文献   

5.
了解徐悲鸿是从他笔下的"马"开始的,无论是驻足远望的立马,是昂首驰骋的奔马,都带给人们一激情,一种力量,一种美的感受。徐悲鸿,中国现代绘画的奠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学贯中西,为中国绘画的革新与发展呕心沥血;他以笔为枪,为饱受欺凌的祖国呐喊奔走;他倾心教育,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培育人才……为念这位国画大师,展现新中国绘画  相似文献   

6.
艺术品市场中的“精品”百难求一,为购藏者势在必取。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中国现当代绘画作品中将真正的“精品”离析出来,并精确把握其“精华”所在,当是绘画藏家的要务。笔者认为,各种美术展览是画家将力作推向现众的重要桥梁,也是打造绘画精晶的重要平台。而在众多类型的美术展览中,由理论家主持的“学  相似文献   

7.
杨国亮 《收藏》2012,(8):51-53,50
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1917~2009年),美国著名写实派绘画大师,他一生涉及的绘画种类包括水彩画、蛋彩画、油画、素描等。怀斯伤感、诗意的作品不仅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画坛,使得迷茫中的中国画家们找到了出路,即使在今大,这些作品依然会引起人们灵魂深处的共鸣。20世纪80年代,作为少数被中国艺术界推广的艺术家之一,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图片出现在当时的各种艺术画报上(最早介绍怀斯的是《世界美术》1981年第1期,这期杂志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7,(2)
作者简介一九六七年生于陕西泾阳,父亲是一位教师,在其父影响下,自幼酷爱绘画,五岁起就执迷于临摹各种书册中的花鸟鱼虫。小学时其过人的绘画天赋深受美术老师的喜爱,在家父及老师的指导下,遍临齐白石、王雪涛、刘继卣、张书祺等大师的作品。近年来又大量临摹了方楚雄教授及米春茂先生的作品并又得到汪国新老师的亲切教诲与指导,绘画技艺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闫立群 《收藏》2009,(12):54-59
张大千(1899~1983年)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深受海内外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近年来,艺术品市场上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收藏热度不断升温。现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数量、艺术品市场的流通量以及收藏家手中的藏品数量,其总和已远远超出张大千先生一生绘画创作的总量,由此,在收藏界曾引发了有关大千绘画作品真赝与辨伪的“魔道之争”,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8,(5)
正由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国画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中国画学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君子如玉——程征艺术展",3月18~30日在陕西美术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分为文献、绘画作品、木版年画捐赠三大板块,展出程征各个时期70余幅绘画作品,以及程征捐赠给陕西美术博物馆160幅墨线稿凤翔木版年画中的30幅精品。展览策展人张渝以程征的画作《玉》为启发,为展览定名:君子如玉。一来以玉寓程征之  相似文献   

11.
维克多·王 《收藏》2013,(9):130-135
艺术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曾先表达的悬人类自身。雕塑是在绘画之后的第二大美术门类。雕塑作品的拍卖历来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19)
正李宗津(1916~1977年)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重要艺术家,擅长油画人物和风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大部分艺术家对历史画普遍缺乏概念和油画技巧欠缺的背景下,他的大场面、多人物的外光效果下的情节性绘画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他的"北海风景"系列、《平民食堂》《强夺泸定桥》"金色季节"系列、《燕东园风景》等作品不但标志了自身的艺术不同阶段,而且在新中国美术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阎正  高育武 《收藏界》2011,(6):117-120,2
冯骥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运用文字炉火纯青的著名作家之一。然而,作为画家的冯骥才却鲜为人知,其实他的绘画作品,特立独行、面目清楚,有着极富魅力的绘画语言和个人色彩。他的画与他的小说散文比对起来亦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1,(8):151-151
陈葆棣1947年出生,自幼酷爱绘画,19岁入室师从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深得雪老真传。在学习恩师绘画风格之外,上溯文人画之源,对陈白阳、徐青藤、八大等明清大师的作品多有汲取。陈葆棣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术大展中多次入选并获奖。  相似文献   

15.
张晓凌 《收藏》2014,(21):2
唐近豪,广东潮汕人,生于1946年。新加坡国家美术总会会长、现代画会会长、亚洲美术联盟委员。张晓凌(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从发展的时序上看,国内抽象艺术的“东方转向”要晚于唐近豪。从这个意义上讲,唐近豪应该是华人抽象艺术“东方转向”的先知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东方的宇宙观、绘画方式、结构与色彩已内化为全新的抽象艺术理念与方法,在完整地呈现一个艺术家关于东方的想象的同时,也为抽象艺术领域提供了标志性的图像与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李洪伟 《收藏》2014,(1):158-163
齐白石先生在中国艺坛上生活了近一个世纪,是一位绘画艺术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大写意画家,是一位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一生勤奋耕耘,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绘画,书法、篆刻、诗歌等艺术作品,备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他精于花鸟、草虫以及虾、鱼、蛙、蟹等水族类,也擅画山水和人物,他以他的童贞和逸趣描绘对象,充满了丰富的生活情趣。他注重观察自然,师法自然,在长期的探索中几经"变法",融合文人画和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敢于突破陈规俗套大胆创新,使自己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不仅追求简  相似文献   

17.
刘晓丹  张达莉 《收藏》2010,(8):62-65
20世纪初,许多女性从封建家庭走出,接受新文化教育,学习绘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一批留学日本或欧洲、后回国任教于美术学校的女画家。她们完成了从“闺阁画家”向“新女性画家”的身份转换,其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绘画的样式,也奠定了女性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志 《收藏》2011,(10):140-141
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水墨或者重彩以及现代绘画,看过谢天成先生的画,你都会感觉到他作品的力量到了画外,感受到他所描写的物象的生命力、活力。他的作品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绘画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9.
【前言】祁峰,中国著名书画家,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绘画作品骆驼、驴、马及书法在国内外画坛展示着高超的艺术才能,尤其是他画的骆驼被画界称之为"天下第一驼",广泛受到收藏界、书画爱好者的密切关注。祁峰的艺术才能,被中国著名美术评论  相似文献   

20.
岳岩 《收藏》2012,(22):52-57
展览名称:国家近现代美术中心学术研究展——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展览时间:2012年9月10日至2012年10月7日主办单位: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美术馆、英国阿什莫林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究展9月10日亮相中国美术馆。该展由图片、手稿、作品和视频等大量珍贵历史文献组成,记录了第一个向世界介绍2 0世纪中国美术的西方学者、著名美术史家苏立文的学术人生和重要贡献。展览展出了一部分苏立文夫妇的绘画藏品,其中大多为中国艺术家所赠,齐白石、张大干、庞薰琹、吴作人、博抱石、丁聪、吴冠中、李可染等中国美术家的作品第一次"回家"展出。这些作品同"苏立文收藏"与"苏立文研究"等主题相互衬映,提供了对20世纪中国美术一种新的"视读"。这是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成立后推出的第一个学术研究展,而这些画作背后更是埋藏着一件件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