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新课程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教师应及时对自己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本文将通过对教师角色的现状和角色定位的分析,阐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该怎样转换。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建立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并且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土,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向全体学生、树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观。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对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构建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不能以自己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维。新课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要求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提出评价的目的: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发挥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若想解决现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教师与学生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能够互相配合、积极互动,以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学生知识汲取量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新确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做好备课工作;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重新建构自己的课堂结构和知识结构等,只有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根本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下的教育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发展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发挥自己最好的潜力.最大可能地使自己的素质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也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素养.向学生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利用教师的向心力。促使学生为了成为教师那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断努力。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本的文学常识的前提下,建立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其中诗歌的教学最能够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推动他们将自己真正融入到诗人的感情中。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该如何巧妙地为学生解读诗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多关爱犯错误的学生,要给犯错的学生留面子,留尊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其自己体会领悟。也就是说,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认清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要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社会、学校、家长必须密切配合,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更要主动争取学生家庭的有效配合和得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新课程要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语文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新教法,充当怎样的新角色,以促进学生开展新学法,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语文教师需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不同角色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国政府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浪潮下.为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出台。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和要求下.我们教师要改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和提升的旧模式,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  相似文献   

12.
杨滨瑜 《河南教育》2009,(7):103-103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把教师的主导地位重新定位,从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当前,在新课程全面深入推进中,如何才能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教与学的一系列固有理念,这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回避且需要长期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也是人本资源开发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赵艳 《教书育人》2009,(8):64-66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定位是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传道、授业、解惑”这几个词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因而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种做法往往压抑了学生的发展。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5.
现在,在保证高考升学率的前提下,只有教师专业发展了,学生学习效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了,我们的学生才有全面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培育建平人的文化气质,促进文化生长,关注隐性文化。我们要培养学者型的教师,使教师在文化修养中提升自己,濡染学生。按照这样一个基本指导思...  相似文献   

16.
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研究中,学生课程资源被学界和教育实施者忽视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不仅表现为它是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不定期表现为学生进入课堂前的预设性课程资源和在课程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地整合、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英兰 《学周刊C版》2011,(6):130-130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更新观念,强化学习,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它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应该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职英语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试图找到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廖弘 《贵州教育》2010,(11):10-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今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将全面展开。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断进行专业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