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2.
岳纯之 《历史教学》2003,79(4):30-33
唐太宗虽曾颁布重修<晋书>诏,但他本人与重修<晋书>活动的发起并无特殊关系.唐太宗为<晋书>的<高祖宣帝纪>、<世祖武帝纪>、<陆机、陆云传>和<王羲之传>撰作史论,有的出于其晚年的政治焦虑,有的则出于其个人的兴趣爱好,但无论出于什么缘故,都不应将之当成重修<晋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善经<四声指归>、<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和<丘迟传>所录钟嵘<诗品>资料与宋元以后刊行的<诗品>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文献价值,尤其是<梁书·钟嵘传>所录为完整的一篇<诗品序>,研究价值尤高.然而在实际的<诗品>研究中,往往存在用后来版本的文字判定隋、唐初人所录为讹误的颠倒是非的情况.这应引起人们对隋、唐初人所录<诗品>资料的足够重视,希望能够在更加接近<诗品>原来文献面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这一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名著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4.
<九章>诸篇充分展现了屈原后半生的遭际和思想情怀,它和<离骚>一样,同是考察屈原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其中诸篇在情绪变化上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惜诵>、<思美人>、<抽思>仍含期盼之情,<哀郢>、<涉江>是承上启下之作;而<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则是表达了作者"欲不死而不得不死"的绝望心绪.  相似文献   

5.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本文对其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作了介绍和评价,并兼评其另外几部<文心雕龙>研究著作,以便使牟世金先生毕生之<文心雕龙>研究著述与主要贡献得到整体的呈现,为当代<文心雕龙>研究史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传世的苏轼"诗文",颇杂赝作.<蔡使君传>最早见于<东坡外集>,李寅生先生已证其非出东坡手;然<蔡使君传>并非节自<梁书>卷十的<蔡道恭传>,而是原原本本地抄自<南史·蔡道恭传>.  相似文献   

8.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9.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10.
程知节本名程咬金,<程知节墓志铭>和<程知节碑文>的内容,与两<唐书>的<程知节传>有不少出入.隋末,程知节先加入瓦岗军,接着又为洛阳隋军将领王世充麾下,最后降唐,成为秦王集团的骨干成员.为了夺取太子地位,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程知节是参加事变的主要成员之一.但两<唐书·尉迟敬德传>所载参加玄武门之变的人员名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程知节墓志铭>和<程知节碑文>,都有力地说明了程知节是积极的参加者,其史料价值颇为珍贵,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谭平山与"平民革命"理论主张的提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作为共产党领手人之一的谭平山被组织拒之门外,但他没有消沉颓废,仍在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问题,他将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形成“平民革命”的理论主张,在中华革命党(第三党)成立时提了出来,却遭到左倾中共中央的强烈反对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人的杂志》中,张炜试图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渴望源自他的危机意识,既因为中年的"荒芜",更因为社会的浑浊。然而他倾心守护的田园牧歌还是无法摆脱现实,终究是个"乌托邦",而且在建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作者充满了困惑,表现为主人公人格的矛盾性,也许淳朴、率真、健康的心性才是人类灵魂最终的栖息地,所谓"高原"实质上是一种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一个血性汉子,很有"侠之大者"的气度与风范.他敢担当,又能担当,是一个儒家所谓"圣之任者"一类人物,可惜终其一生,宦途多舛,有才不获骋,发而为词,颇多英雄失路的沉郁悲歌,满载爱国情怀,风格刚柔兼济,不主故常.  相似文献   

14.
王小波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被忽略的作家,并一直被视为中国作家的“异数”而处于边缘地位,但是他对“自由主义”精神的坚守和对独立文化人格的保持却逐渐被中国当代评论界所赏识和接受。王小波作为自由撰稿人一直扮演自由精神的独行者,他超脱体制的自由创作姿态为中国文坛树立了作家创作的新风范。  相似文献   

15.
《苍蝇》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代表作之一,萨特在文中借鉴神话传说抽象而又全面地表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自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帝l约的方面。其中责任现的提出是对萨特早期绝对自由选择理论的矫正,从而对20世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社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埃德加·爱伦·坡在19世纪美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小说创作方面的“统一效果”理论。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坡是如何在《一桶白葡萄酒》中成功运用这一理论实现预期效果的。  相似文献   

17.
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使劳伦斯本人对寻求一片未被基督文化所污染的净土怀着一种强烈的渴望,急切地想要逃离他的社会,从异质文化与种群中寻求再生。这种对文化他者的激赏与对本位文化的反思使他在后期作品中能够挑战与解构西方基督文化中心论,表现出强烈的反殖民主义倾向。在阅读其后期小说《羽蛇》时,可以感受到劳伦斯强烈的反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我们探寻他追寻美好人性的一把钥匙,也是解读他追求雄强人性的一个切入点.通过<一个女剧员的生活>中萝的情感演绎,我们感受到复杂的租界体验加深了他对国民性的理解,在对国内外残缺人性的双重批判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世界".然而,面对当时悲剧性的国民性命运时,沈从文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只是一种悲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是一位圣明君主,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明代的盛世。他倡导以民为本,以史为鉴;积极制定法律,整饬吏治;主张严厉执法,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服务于显赫的达林顿府的史蒂文斯完全栖息在自己扮演的"杰出的男管家"的角色中。他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使他与自己的天性相疏远,错失了情感生活这道人生风景。一次出行使他意识到了身份认同危机和失衡的内心。小说中达林顿府、管家配膳室、原野、村舍、光影、自然(达府户外)等空间意象隐喻并揭示了史蒂文斯的身份建构与无法克服的情感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