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生的苹果靓丽、味美,富有营养,而加工厂把苹果加工成果酱、果脯或果干之时,把其中的维生素C提炼出来.营养价值高的"维c"因为这种"超前"的做法而失去了原来的新鲜色彩和甜美滋味,让多数人不愿吃而废弃,成为营养吸收的一道尴尬门槛.这情形很多人遇到过,当然包括每一位育人者,可在教育实践中却任由许多"超前"的尴尬豁然呈现.看看自己周围,难道不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儿子走上前来,告诉我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a)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b)“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来切给您看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儿子走上前来,告诉我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a)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b)“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来切给您看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  相似文献   

4.
这是发生在一个美国人身上的故事。有一天,他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切法是从苹果茎部的凸处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的儿子却横着劈开。他刚要批评儿子,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  相似文献   

5.
烂苹果定律     
金戈 《学习之友》2006,(12):41-41
权力腐败是遵循着“烂苹果”定律而发生的:当一个权力系统中某一个人出现腐败行为而没有受到惩罚,即筐子中出现了一个烂苹果,这个“烂苹果”没有被淘汰出局,则很快就会有其他“苹果”受到“传染”和鼓励,他们的自我压力会减少。并随之出现腐败行为,直到所有的“苹果”都腐烂到一起。  相似文献   

6.
报载: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众所周知,通常的切法是从苹果茎部的凸处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的儿子却横着把苹果一分为二。他刚想批评儿子,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看你究竟玩什么把戏。”在他期待的眼神中,儿子举起了切开的苹果说:“看那,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个美国人沉默了,他一生吃过多少苹果,然而就在举手…  相似文献   

7.
抽屉里面放有一只很大的苹果,猴子空手可以伸进去,但拿了苹果的手却出不来。古印度人就是用这种办法在森林里猎获了许多贪心的猴子。不料有一天,一只猴子双手伸进抽屉,飞快地在里面翻动。不一会儿,只见这只猴子从抽屉里抓出满把的碎苹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吃完之后扬长而去。把苹果抓碎了吃?是的,如果没有“鲸吞”的本事,“蚕食”就是上上策了。那么,学习上,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把苹果抓碎了吃”呢?首先,“抓碎”新学的知识。知识的消化要学会条分缕析,逐层分解。学科有学科的科学性,定理有定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8.
方立新 《教育》2006,(12):19-19
通过“择校”,“赞助费”制度化地把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更多地给了某些“特选”的孩子,这个现实,“地球人都知道”。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对“择校”说“不”,全常听到消息,效果却不是很妙,这种尴尬,同样是“地球人都知道”。  相似文献   

9.
张英 《四川教育》2005,(5):47-47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父亲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父亲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儿子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切法是纵向从苹果顶部切到底部,而他的儿子却横着劈开。他刚要批评,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父亲沉默了。他从小到大吃过不少苹果,却因“惯性”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0.
苹果,营养丰富,药效极佳,有人间仙果之称,西方也有“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之说。国外医学界近年对苹果的功能研究后认为,苹果还有以下几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我的思考缘于屡次遭遇到的尴尬:每次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不管是省级、市级、县级,都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似乎特别钟情于听几节展示课,而一旦到了专家点评、讲座阶段,他们便“心有灵犀”般地“群体”缺席。原先座无虚席的会场,顷刻间只留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而只有这些留下的人或许会给主办方带来些许安慰)。此情此景,甚是尴尬。  相似文献   

12.
这条成语起源于人们的日常口语,现在应用得十分普遍,在许多英语词典都可以查到。苹果是西方人十分喜爱的一种水果,以苹果构成的英语成语十分丰富。苹果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钟爱,不仅是因为它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更主要的还在于它的形状惹人喜爱。红红的苹果象征着幸福吉祥。在人的身体中,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们对眼睛总是想方设法加以保护。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像爱护你的眼睛一样去保护某物。这里,“apple”一词实际上“pupil”(瞳孔)一词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这是发生在一个美国人身上的故事。有一天,他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他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这时,儿子便把苹果切成两半。众所周知,通常的切法是从苹果茎部的凸处切到底部的凹处,而他的儿子却横着把苹果一分为二。他刚要批评儿子,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个美国人沉默了,他一生中吃过多少苹果,然而就在举手之间却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4.
一家之言     
美国人帕金斯的儿子向他报告幼儿园的新闻,并说自己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孩子取出一把小刀、一只苹果,要当着他的面把苹果切开,以便看看里面“藏”着什么。但是,孩子没有用人们常用的方法:从苹果的顶部切到底部,而是横向拦腰切开。当孩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到父亲面前时,帕金斯被其从未看过的美丽图案感动了:“爸爸,您看,里面有颗星星呢!”孩子是无所禁忌的。由于不管不顾的拦腰横切,使隐藏其中的星星显现出来。这其中隐含的教育哲理,令每位教育工作者深长思之。在创新智慧的追求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轻易遵循既定的“封锁线”,更不可…  相似文献   

15.
“超前立法”是产生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特定法学名词,并不是“超前的立法”,不具有必然性、适应性和可行性的特点。“超前立法”正是针对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长期“滞后立法”造成的立法步伐跟不上改革实践的节奏,出现立法“空档”和“断层”而提出来的,就是要在改革中积极发挥立法改革推进的功能,先用立法而不是先用政策来推动改革,引导社会发展,这是以我国改革开放为背景的“超前立法”的内蕴之意。  相似文献   

16.
学了《落花生》一课,同学们都想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朴素而又默默无闻的人。我有点例外,我选择了苹果,想做一个像苹果一样的人。也许你会说,苹果太骄傲了,老是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的美丽。可我不这样认为,苹果把果实挂在枝头,是在给人们报信呢。青苹果,用它翠绿的颜色告诉人们:你可别摘我,还酸着呢。等成熟了便露出红艳艳的脸冲着你笑:“快来啊,我成熟了,带我走吧!”苹果很美,但它不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它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性情温和,人人都可以吃。有一次,我烧得厉害,一连几天吃不下饭。妈妈问我想吃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般在电脑上安装软件时。默认的安装路径都是“C:/Program Files”目录,很多人为了方便快捷就直接点击“下一步”安装在C盘上,日积月累就把C盘给装满了。而每次安装软件时老要修改路径。又太麻烦,可不可以把默认安装路径改成别的路径呢?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18.
尴尬是人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自发流露,是人们自以为丑陋的东西被意外暴露而表现出来的无所适从、想找地缝钻进去的感觉,是困窘时的无语,丢脸时的掩面。尴尬,生活中无处不在,面对尴尬的时候,你能否幽默一把,微笑而过?  相似文献   

19.
姜彦 《中学科技》2014,(2):42-43
咔嚓!不对? 小明给同学拍了一组照片,自认为把人拍得清晰漂亮,十分满意。同学却面色尴尬,悄悄说:“原来我这么不会摆pose啊,照片看上去挺呆板的。”  相似文献   

20.
校长的领导艺术是多式多样的,但最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可以概括为“超前”、“超常”、“超脱”这“三超”艺术。 超前艺术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是率领全体教职工前进的人。他的职责是确定目标方向,领导下属向着未来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