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教材第五单元一改老教材孤立的编写框架,将人类的两大生产活动即工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编为一单元,课文从工农业生产活动、工农业区位选择、世界农业的主要地域类型和世界工业的区域四个大方面入手,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讲解,这种编写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人类的生产活动知识。  相似文献   

2.
陈大庆 《新高考》2005,(12):44-46
一、重点知识拓展 本专题的重点是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本专题的学习中,要理解区位因素的实质,结合特定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案例,分析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本着人地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对区域生产活动空间分布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新教材前四单元编排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大环境,在此基础上,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重点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础,也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总体规律和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区位的含义。2.掌握  相似文献   

4.
冯丹 《地理教育》2010,(1):31-33
高中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人文地理基础,包括人口城市、工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内容。本模块的主要原理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选择,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工农业区位因素选择、人口和环境关系原理、城市聚落和城市化原理等。其中人口内容放在学习的第一章是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认知人类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类型中处于最基础、与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农业活动,所以本单元首先介绍的就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节讲述三部分内容: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二是农业地域类型。由于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就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众多的农业地域类型中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原始的热带迁移农业,传统的水稻种植业,现代的混合农业。  相似文献   

6.
程志军 《新高考》2006,(11):46-49
一、重点知识拓展本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工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在生产活动本身。教材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7.
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多个,而各类地理练习题、试题却往往只要求我们确定最重要的一个,这令我们不少人感到头痛。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社会生活面较窄,因而对有些生产部门的影响因素缺乏了解;二是有些影响工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确实很难确定。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确定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许多种,如气候、水源、地形、土壤、交通、市场、国家政策、技术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离不开这些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缺一不可。如…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性,农业区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农民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和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的评价,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本文试图阐释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体系和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轻松备考。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静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包括气…  相似文献   

9.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关常识概念与特点 【命题角度】命题多以农业生产活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载体切入,结合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蒋小润 《新高考》2010,(1):46-48
工业和农业区位因素是高中人文地理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考生都认为这部分内容听起来能懂、做起来不难,但得高分很难。为帮助考生进一步突破高分难的瓶颈,下面将对工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类、特点和一般性问题作进一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庞传 《中学文科》2004,(12):40-43
考点扫描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特点、投入、产出与分类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水稻种植业世界主要大牧场放牧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工业的投入与产出、发展趋势工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变化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新兴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二、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城市聚落的起源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城市化的含义、进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对比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三、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  相似文献   

12.
《地理科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对各类“区位”问题作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等。由于“区位”类型多种多样,设问角度灵活多变,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能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故在高考试卷中“区位”问题的考查地位非常突出,几乎每年高考均有涉及。本文就工农业区位问题的专题复习进行说明。一、农业区位1.考点扫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2.掌握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的方法。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教学重点及难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的影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播放录像: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学生活动:看录像、思考,根据以前学过农业生产对象分类,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各是什么类型的农业?造成两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导入: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分别处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14.
一、直击高考考点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考纲解读】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依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决策。本考点应作为理解层面的内容,具体要求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二是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  相似文献   

15.
芮闵 《中学生阅读》2008,(1):122-124
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地理高考中有关区位问题的题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住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谢世正 《地理教育》2020,(3):32-44
“工农业与交通”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针对“工农业与交通”中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区位及变化的影响等微专题,分别从高考解析、知识精要、真题透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安晓丽 《地理教育》2015,(Z1):137-138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一部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业的区位选择",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阅读教材后可发现,教材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主要地域类型为线索,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教学设计将湘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做了微调,将集聚概念的理解放到"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中与"工业集聚"一起介绍,不  相似文献   

18.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 考点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属于基础性知识,也是高频考点,复习中应该掌握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的选择原则、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核心知识点.  相似文献   

19.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信息,并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动态的视角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常考考点】●人口问题●工农业区位特征●资源的利用及调配【知识梳理】中国人文地理人口和民族人口特征聚落的分布及其特征生产活动农业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工业发展与工业基地区位工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交通方式主要铁路干线及交通枢纽重要河港海港的区位交通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资源及其利用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非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资源调配方式及意义【精讲精练】例1.(2002年上海)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B.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C.全国性商品粮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