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是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的第一部分。在《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先生高度赞誉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但又评其“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这一命题的实质,着重考察元杂剧在西方传统戏剧模式的观照下出现的种种差异,旨在呈现两大戏剧体系迥异的艺术风貌,以引发问题。  相似文献   

2.
“结构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组织、成系统的思想;二是指建筑、构造思想。这和“结构”一词本来就具有双重词性和意义有关。在“于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中,“结构”的意思是屋宇建构的式样;后引申为事物各个部分的组织排列;是名词。在“新亭结构罢,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反映作者对法律思想反思和探索的作品很多,“人治”思想是清官戏出现的文化根源。本文从法与礼、法与情、法与智、法与用这四个层面探讨了元杂剧中的司法实际及作者对此的态度。元剧作者们对传统法律意识中不合理因素有可喜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情节要素入手,探讨元杂剧对情节的处理,说明元杂剧实际是“抒情戏剧”,一般不注重精心组织情节,细致展开矛盾冲突。其次通过对元杂剧戏剧高潮的分析,指出元杂剧文本的戏剧高潮实际是一种情感高潮,并形成其以情感为主、情节为辅的双线结构。  相似文献   

5.
据文献记载元杂剧演出繁盛的地域为大都、临安、平阳、真定和东平等地,但元杂剧近一半剧目的故事内容涉及今河南的大量地名。这既与河南作为古代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有关,更重要的是宋元时期的历史造就了宋金元文学中挥之不去的“中州情结”。元杂剧中大量涉及河南地名的剧目,其实是广大民众思想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些河南地名实际是能够引起最深沉的内心共鸣的“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四环式”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技能课按“组”、“讲”、“练”、“评”四个环节进行教学。通过四个环节的连续互动活动,具体实施了技能教学。实现了师生间操作技能的相互转化,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中国戏盐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以其独特的风貌成为了这一时代文学的标志。它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又是元代文化的“活化石”。从文化角度对其文化精神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先生作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陕西师大文学院高益荣博士的博士论文《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一书是就是在此方面有建树的研究元杂剧的一部力作,它运用了现代意识、从文化的角度对元杂剧的文化精神进行阐释,既能从宽广的文化视野挖掘其思想蕴藏和审美情趣,又能帮助人们理解元代文化的有所异质于传统文化。该书是近年来出版的元杂剧研究著作中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正如霍先生在序言中概括的那样:“长期以来,研究元杂剧的成果不断面世,但在探讨元杂剧的文化精神方面尚显薄弱。  相似文献   

8.
元初对“重本轻末”的传统经济思想的冲击,使商品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从而促使学商品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商品学的元杂剧应运而生并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中的王安石多以反面形象出现,这是元代剧作家对历史人物解构的结果。元代剧作家之所以如此解构,从社会思想层面上看,天理人事观念以及集体无意识对剧作家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从文学传统角度来说,在儒家文学传统体系之下,元杂剧的创作原则或为“鉴戒历史”,或为“有关风化”,所以剧作家们对王安石加以贬斥。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构与结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其相应的模式。本文试从直观描述与理论抽象两方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谓模式“亦译范型。一般是指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模式 ,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的直观和间接的描述。模式具有结构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 ,它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 ,具有构造、解释、启发、预测等多种功能 ,可以向人们提供某一事件的整体形象和明确信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各种内容、各样方式、各类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简洁描述与抽象概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包括研究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政治思想与战国诸家思想在表现的片段性上有类似之处,因此,很多人把他归入某家.通过对屈原的思想与战国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比较辨析来看,屈原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就是一切都从如何使楚国富强、人民安生进而统一天下出发.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元代绘画代表人物"元四家"作品出发,窥探元代画家整体的思想特点。"元四家"在蒙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和高压统治政策之下,退隐山林,超然物外,潜心书画。从他们作品的取材、题跋和风格等方面看,都普遍反映出一种复杂而无奈的隐逸思想,这种思想也对明清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泰州是胡瑗"明体达用"思想最早的实践之地.泰州安定书院一直以明体达用为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泰州安定书院的演化,安定书院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今,由安定书院演化而来的泰州中学,进一步提出了"明理达用"的教育主张,实现了由"学有所知"向"学懂其理"、"学有所术"向"学先做人"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命思想是胡瑗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哲学基础。胡瑗认为,天命的本质就是天道自然,所以要顺天,也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同时,胡瑗还认为,自然是始终处于变易之中的,当事物发展变化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并认为变易是永久不变的通行之法。所以,他特别强调变易之道。在变易之道的基础上胡瑗又提出了有序变革,以主动顺应时事变化与发展的主张。此外,胡瑗还把变革与"中道"思想结合起来,阐述了"行过"的尺度问题,很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的著名高僧.他的思想理论对以后的中国佛教产生过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从慧远的佛学思想来看,他接受了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说,特别是其中"一切法实有"的思想,因而认为法性是法真性,是不变的实体.这与"缘起性空"的般若学说是不一致的,所以受到鸠摩罗什的批评.另一点是慧远十分欣赏犊子部一系《三法度论》所说的"有我"思想,以为"我"(慧远称之为"神")是一种超乎精神与形体之上的东西,并因此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一文中,以形尽神不灭的议论来反对当时的神灭之说.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追求的理想生活是符合人性自然状态的 ,那便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自由闲适。他出仕是为了博取怡养性情、享乐人生的雄厚的物质资本。陶渊明决定彻底归隐时的心态很复杂 ,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并不那么美好 ,陶渊明只能以古圣先贤和委化任运来安慰自己了。他的一生是无奈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子派模拟剽窃习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陋,力图集中探讨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存金元时期泽州一地碑刻丈献中道观寺庙碑刻文献研究可以看出,金元时期泽州形成了以民间信仰思想为主,道佛相融且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宗教思想,这一宗教思想体现了泽州崇儒尚俭民风,也与金元政治统治宗教思想相呼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文坛从袁枚到龚自珍个性思想的发展和推进。二人都重视“人”、“我” ,袁枚主张以人为本 ,带有古代民本思想 ,而龚自珍则提出“众人之宰 ,自名曰我”的命题 ,标志着近代人文思想的开端。都追求个性解放 ,重“情” ,而袁枚所作的是一种个体实践 ,可以说是“自立者” ,龚自珍在此基础上疾呼变革束缚人的专制制度 ,并立志“疗梅” ,为众人解缚。他们都可称的上“狂” ,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叛逆色彩 ,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才气的自信与自负。但二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袁枚的狂仍可被统治阶级接纳和包容 ,最终走向了逸 ,可算是“狂处士” ;龚自珍却成为让朝廷上下无不心惊胆战的变革者、启蒙思想家 ,可算是近代的狂者。  相似文献   

20.
胡瑗理学思想的产生符合统治者政治统治的需要,适应了宋初统治者从打江山向守江山转化的这一特殊的时代环境。同时,儒学的发展也客观地需要来一次较为深刻的革命。当然,胡瑗理学思想的产生也离不开他以教兴国等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