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创造,该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之后的新型助跑技术。该项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属直线性助跑技术类型,两者比较起来后撤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助跑效果明显。以个别投掷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为实验对象,并在2006—2007年两轮体育专业铅球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滑步推铅球和撤步推铅球两种不同助跑技术类型的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助跑形式,后撤步的助跑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比较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移动速度,同时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也比较到位,助跑效果显著。动作技能的形成较快,运动成绩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2.
田径投掷项目有铅球、手榴弹、铁饼、标枪和链球。这里我们以中学体育教材最基本项目之一的推铅球为例,进行扼要的肌肉工作分析。推铅球有侧向、半侧向和背向三种姿势,从技术分析来看,目前以背向姿势较为先进。因此我们又选择背向推铅球(以右脚为蹬地腿为例)姿势作为典型来进行分析。背向推铅球的动作分三个阶段来完成,下面我们就逐段加以说明。一、预备姿势阶段:练习者背向投掷方向站立,上体伸直,  相似文献   

3.
<正> 教授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简单的方法是选择原地投掷做为最好途径。原地投标枪是在双腿支撑状态下进行的全身用力动作,在整个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满弓”用力动作,是评定最后用力技术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在原地投标枪中,形成良好的“满弓”用力动作,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条件。一、形成良好的原地投枪预备姿势原地投标枪是完整投枪技术的一部分,在最后用力的动作结构上与完整投枪是相同的,但在形成最后用力的预备姿势上却有区别(见图1 A.B)。  相似文献   

4.
背向推铅球的滑步技术复杂,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难点,因学生单手持一定重量的铅球单腿支撑滑动,往往造成身体的起伏而出现停顿或减速,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推铅球“双腿滑步”技术,其技术优点有:1)动作结构自然简单,易掌握,见效快,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与特点。2)双腿支撑依次滑动速度快、重心低而稳,易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便于急骤发力。现将“双腿滑步”动作要领介绍如下:因其它几部分动作要领同现代推铅球要领相同,不作重复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 初学推铅球的学生常常只用手臂力量推铅球,这种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对推铅球的发力概念不清。2.身体素质差,掌握不了正确的技术。3.思想过度紧张导致动作失调。笔者就投掷过程中存在的上、下肢和腰、背用力不协调,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具体方法如下: 一、做最后用力预备姿势的练习练习者左右分腿站立,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右手置球于颈部,左臂在体前上方微微弯屈。接着,上体扭转90°,以背对投掷方向。右腿弯屈,使全身重量落在右腿上。二、做原地推铅球练习  相似文献   

6.
<正> 多年来的教学使我感觉到要提高学生推铅球的成绩,教好滑步动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效果,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滑步动作过程中、我采取了下面的方法和步骤(以右手推球,侧向滑步为例)。一、分解教学 (一)摆动腿预摆练习目的:培养学生在单腿支撑做摆动腿预摆时,掌握和控制重心的能力(见图1)。组织形式:发口令集体做。动作要求(按口令做):预备——向右侧稍屈体,右腿微屈,重心位置偏右腿,左腿成侧虚步。  相似文献   

7.
原地推铅球是高校体育专业考试必测的项目之一,而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这种姿势不易使考生发挥应有的腿、腰部及全身力量,从而影响其考试成绩。改进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就成为笔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自己多年的教学训练的实践,借鉴链球、铁饼最后用力的姿势与动作技术,结合原地规则下的推铅球动作,创造背向“旋转一展开”式推铅球技术,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它是提高该项目成绩的有效方法,也是原地推铅球最优化的动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陈支越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2):19-20,24
在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对初学者学习掌握正确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推铅球技术中滑步过程的腾空与右腿落地至左腿落地成最后用力姿势阶段的错误动作之间进行因果关系分析,为铅球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根据推铅球最后用力的特点 ,笔者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最后用力技术教学练习的方法———转体教学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预备姿势 ,双脚左右开立略宽于肩(铅球最后用力技术脚的位置)双手插腰上体直立 ,左右转动 ,转动到腰扭紧为宜 ,要求下肢和髋不动。这个动作练习20—30次即可掌握。易犯错误 :下肢和髋也跟上体一起转动。纠正方法 :教学初期用手轻扶学生的髋部 ,提醒其不要转动。第二步 :在第一步动作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按完整的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预备动作站立 ,用力扭紧肌肉 ,重心投影点在右脚上 ,但双…  相似文献   

10.
原地推铅球技术是推铅球技术的基础,是推铅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原地推铅球练习中,明确动作要领是顺利指导学生学习,高质量完成动作的前提条件。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原地推铅球的动作结构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总结出原地推铅球技术的动作要领,有助于学生快速、正确掌握推铅球技术,提高推铅球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原地双手头上正面掷实心球的技术分析与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实心球的动作系统由预备姿势、反弓形成和最后用力三个阶段构成,按其结构和功能动作系统分为3个二级系统和14个三级系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正原地推铅球是高考体育专业素质考试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侧向或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基础动作。由于背向推铅球技术难度较大,一般在中学教学与训练中以侧向推铅球为主。虽然高中体育教学背负着"低层次重复"技术劝作教学的嫌疑,实践中还是不难发现许多同学甚至高考学生的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仍普遍存在缺陷和不足。原地侧向推铅球分为握球与持球、准备姿势、最后用力、铅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等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口诀",与其他现有的推铅球"口诀"相比,简约、明了、且压韵。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  相似文献   

13.
<正> 小学的投掷教材,主要是掷垒球、掷沙袋。由于投掷垒球和沙袋的最后用力是鞭打动作,其身体姿势、动作轨迹、用力顺序与推铅球不同,这样学生在小学获得的投掷知识与技能,对中学时学习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起着干扰作用。如何消除这种干扰?我在教学中采取下列几点做法,收到了一定效果。 1.根据学生力量大小,采用不同姿势进行臂屈伸练习,如推墙整、斜立撑、俯卧撑、脚高于头部撑。练习时要求学生手指相对,伸臂用力动作快。这种练习相似于推铅球出手时的用力动作,能使学生产生比较正确的本体感受和技能刺激。  相似文献   

14.
<正> 体育教学的特点要求编写教案、讲解技术战术等等配有一定的图示。例如,徒手体操中的踢腿运动,有各种不同的做法,用简單的文字很难说清楚,非得从预备姿势、动作部位、动作方向、动作方法和结束姿势等五个方面去描述,这样不但文字繁多,而且未必讲得清楚。如果用简练的文字并配以简易图,便可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人体运动简易图具有文字所不及的直观特点。  相似文献   

15.
铅球的投掷技术较为复杂。在教学中借助双人阻力训练,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学习成绩效果较好 (均以右手持球为例 )。   一、双人顶肩练习   练习者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面对面站立,右肩相对,右臂胸前屈肘,两人右手掌心相对,手指握紧呈两人对推姿势,两人同时用力推体会右腿蹬地、转髋、顶肩动作。   二、转髋挺胸练习   练习者呈原地推铅球预备姿势,另一学生站在练习者右后方拉紧其左手,在练习者右腿蹬地,完成转髋、挺胸动作里给予阻力,使练习者身体髋轴的转动超过肩轴,上体呈扭紧状态,做出超越器械动作,很好地体会身…  相似文献   

16.
<正>原地侧向推铅球是体育高考测试项目之一,它的技术分为持球、预备姿势、最后用力和出手后的维持平衡几个阶段。T形杠铃也叫作地雷管,是肌力、爆发力及核心训练会使用到的工具之一,另一端放置杠铃片,通过增减杠铃片的数量来改变负荷强度(图1)。笔者结合铅球项目的技术特点,利用T形杠铃能为练习者提供更多角度、更流畅的动作方式的特点来提升铅球训练效果。该训练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投掷标枪最后用力的技术结构是由两个基本动作阶段组成的:展体拉弓和屈体鞭打。展体拉弓是在预备姿势的基础上进行的。预备姿势系指交叉步右脚落地后,通过右腿的缓冲动作使整个身体处于屈蹲时的姿势(图一之A-1、B-1)。为了获得合理的投掷角度,交叉步右脚落地时,身体要向后侧倒20°左右,因此,支撑点处于身体总重心投影点的前方,其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的方向是向后的。这时,如果缓冲技术不好,就会出现强烈的制动减速现象,大大地削弱由助跑所获  相似文献   

18.
李强 《体育教学》2015,(2):57-58
本文分析了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在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技术训练中,对传统教学法和"逆向法"教学顺序、练习手段、错误动作做对比分析,认为传统法提高考生铅球专项素质效率不高,采用逆向法更有利于快速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运动速度力量和节奏。  相似文献   

19.
铅球教学技术比较复杂,动作结构要求连贯稳定,各运动环节的协调衔接与组合要形成正确的运动链和力的传递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了主要技术环节的教学,忽视了推铅球过程中非投掷臂动作技术的配合教学,从而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一致性及全身的协调用力,直接影响学生推铅球的成绩。文章试图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便完善学生推铅球整体技术动作,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速度滑冰     
G862.119 9415154对短道速滑点冰式起跑预备姿势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刊,中]/陈萍,陈翔宇//沈阳体院学报.—1994(2).—23—25图3参4(SML)速滑//短跑道速滑//点冰式//起跑//预备姿势//动作//解剖学//力量//蹬冰技术G862.119 9415155论速度滑冰的弯道跑技术[刊,中]/王风云//沈阳体院学报.—1994(2)。—26—28(SML)速滑//变道滑行//滑行技术//姿势//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