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针对磁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测量,利用差分式双探头的三端式磁通门传感器获取磁感应强度变化,并基于偶次谐波方法设计了测量电路。最后根据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此种原理的测量系统可以用于检测不同质量的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钢缆在不同的损伤状况下对磁通具有不同的影响,采用磁通门技术检测出钢缆的磁能信号,并根据不同的损伤情况下,磁能信号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出钢缆的内部损伤情况。使用磁通门技术,不仅解决了弱磁信号的检测问题,而且放大了弱磁信号幅度,提高了信号的检测灵敏度。实践证明,基于磁通门技术的钢缆损伤检测具有灵敏度高、信号直观、制作方便和成本低的特点,具有应用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磁通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三维磁场的测量方法,通过探头的三维转动来测量弱磁场矢量在三个正交方向的大小,以此来得出合场强矢量。该种方法是基于软磁材料磁化非线性特性原理,通过多个电路模块进行数据收集以及处理来测量小于1 mT弱磁场。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感应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案.该方案依据矢量控制理论,通过q轴磁通收敛于零辨识转速,取代了速度传感器.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调速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任玮 《考试周刊》2011,(3):151-151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电子计算机、机器人、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中应用广泛。传感器在实际应用十分广泛,大至数控机床、汽车,小至家用电器中都有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连接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只有通过实践,亲自动手使用传感器,才能知道传感器的应该与其他电路如何连接,怎样才能正常工作。因此这门课程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  相似文献   

6.
铁磁性物质对磁共振成像质量、设备安全和相关人员人身安全有着巨大威胁。传统金属检测仪敏感度不同,容易变化且不能分辨被测物是否为铁磁性。国外专用铁磁探测系统性能优异但技术保密严格且价格昂贵,而国内检测产品在灵敏度方面与之相比不占优势。基于FPGA的铁磁物质探测系统设计根据磁通门传感器测磁原理,采用平行式线圈结构,通过基于数字正交锁相放大的二次谐波法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并对其进行自适应滤波算法处理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较模拟式信号处理抗干扰能力强且使得铁磁性物质探测的灵敏度提高10.3%,实际探测距离由0.5m提高到1m。  相似文献   

7.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传感器对物联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传感器技术这门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传感器原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传感器的应用能力,甚至是创新、创业能力。基于这一理念,对"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实践指导进行了探索实践。通过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的课程。本文主要针对传感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传感器课堂教学中的改革实施对策,以实现传感器技术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9.
作为电气专业的一门基础选修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本专业很重要的一门课程。目前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方面存在问题,从授课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外界电磁场建立了磁通e-HR神经元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在不同参数组合的情况下磁通e-HR神经元模型的分岔模式,发现磁通e-HR神经元模型存在倍周期、逆倍周期、无混沌的加周期等分岔模式.此外,基于理论分析,通过运用非线性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了电突触耦合的磁通e-HR神经元模型的同步行为,实现了由混沌状态到簇放电状态的同步控制,从而为深入了解磁通神经元模型的分岔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Volterra系数模型, 用于提高非线性传感器性能的新方法. Volterra模型可作为一个非线性滤波器用于降低传感器的噪声, 并可对传感器进行非线性补偿. 在实验中, 采用精度较低的压力传感器MPX10作为实验传感器, 采用具有较高精度的传感器MPX2010产生构建Volterra模型的训练学习数据. 仿真实验表明, 利用Volterra 模型进行滤波, 传感器MPX10的精度由原来的0. 354~0. 42 变为 0. 041~0. 053. 由此可见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传感器的性能与精度, 并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the method using Δ(K 2) square difference of meter factor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urbine flow sensor in this study. Then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entrance velocity, it was supposed that reducing the blade area near the tip could decrease the linearity error of a sensor.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lade shape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nsor was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imulation with experimental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liquid turbine flow sensor with a diameter of 10 mm, the linearity error was smalles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ensor was optimal when blade shape parameter equaled 0.25.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LVDT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特点,和LVDT信号处理芯片AD598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使用AD598芯片设计的应用电路的调试过程。在传统位移传感器上使用AD598芯片,提高了测量精度且功耗小,工作可靠性高,在测试过程中电压和位移基本上符合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The expectations for sensor networks are growing.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ir network topology.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four patterned topologies that best support connectivity among these deployed sensor nodes in two-tiered WSNs. The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iangle-based topology has smaller cell number, shorter maximum hop length, les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topologies.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the guidelines for network deployment and protocol design in the futu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弧覆盖的节点调度算法来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度问题.利用节点感知区域所覆盖到的弧是否被邻居节点完全覆盖来判定节点的状态,通过节点之间的状态轮换与合作策略来延长网络寿命.仿真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节能性能,而且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存寿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各种路由协议的优缺点,将改进的遗传算法方案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优化问题中,在满足传感器网络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智能地计算出最佳路由,使通信距离最小化。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方案在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优化问题中具有良好的综合求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时研究三相交流电的性能和特征参数,提出基于单片机AT89C52的电力智能传感器监测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了电力智能传感器监测系统组成,对系统接口电路进行了设计,编写了串行通信软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Visual C++6.0上编写的通信软件基本能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数据传输,为电力智能传感器各种粗信号处理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