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2006年3月6日报道说,全国人大代表赵本山建议:“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一定要得到提高,不然就是再富裕,没文化也还不是新农村。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建一个农民电视台,纯粹为农民服务的,宣传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搞农业知识讲座,放农民电影电视……”其实,赵本山的建议与中央的精神是完全相通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1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农业大省的省级党报要开设农村版,电台、电视台要开办农村频率、频道。有条件的省级党报和电台、电视台也可开办专门的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市(地)党报和市(地)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农民花钱订阅党报,让农民看到党报,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个问题却久未得到解决,党报在农村的影响力非常微弱。因此,尽快解决村民阅报问题,既是报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应尽之责,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党报在农村发行量的有效办法。去年7月份以来,连云港日报采取多种措施,首批创建了318个村级阅报栏,广受农民好评。农民阅报情况的调查连云港市现辖四县三区,有1470个行政村,每个村订阅《连云港日报》3-5份,多的村订阅8-10份,订阅总量占本报发行量的四分之一,每个村订阅市报的报款平均达到1000元,占全年订…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论述。那么党报如何宣传报道好"三农"呢?尤其是靠农民最近的最基层的地市党报如何把新农村报道做得鲜活,吸引读者呢?作为全疆的农业大州,昌吉回族自治州总人口162万,其中农村人口就有71.7万,农村劳动力41.3万,全州设乡镇73个、村委会1052个。面对这么庞大的农村读者群,近几年来,《昌吉日报》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并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形势下,三农报道也因此成为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重头戏”。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抓好“三农”报道,让“三农”问题唱主角,真实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鼓与呼,这是摆在党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地市级党报的报道领域有很大一部分在农村,农民在读者群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具有地域上的接近性和受众要求的迫切性,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可为。与此同时,新的报道内容和新的工作要求,也给地市党报带来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报道,要立足于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强引导性,发挥舆论优势,为新农村建设鼓劲呐喊。知农重农,强化"三农"工作宣传"三农"是我们党重中之重的一项工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解决农民“读书难”的问题,让农民多看书、看好书,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文章就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全国一盘棋。媒体同题作文,同台竞技,拷问媒体诸多问题,从中预示了媒体竞争的走向。竞争领域向农村延伸 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衢州市委宣传部筹划了"新农村新衢州新家园"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组织市、县新闻媒体百余名记者下农村蹲点采访。一些农民兄弟说,多年未见这么多记者下农村了,我们欢迎。记者为什么受欢迎?农村需要媒体倾情关注。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媒体资源配置"城市化"取向,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等的信息待遇。都市类晨报、晚报,农村很少见到,即使是党报发行到基层的受众也就乡村干部一级,普通群众看不到。媒体报道重点、报道面、报道内容、报道地区和单位等方面,也明显偏向城市。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三农”的发展,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农村图书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基地,积极发展农村图书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于意见。奏响了“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鼓强音,不仅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也为新闻媒体丰富宣传内容,拓展报道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大多地市党报由于报道的领域主要是农村、读者主要是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具有地域上的接近性和受众要求的迫切性,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可为。同时新的报道内容和新的工作要求,也给地市党报带来新的课题。笔者以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报道,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宣传定位:  相似文献   

11.
地市级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好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是近年来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对地市级党报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市级党报如何搞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及自身发展,笔...  相似文献   

12.
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一代新型农民不可缺少的途径。深入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挖掘农村潜在的巨大市场,对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无疑也给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3.
浙江杭、宁、温等十一家市级党报总编们,在深刻认识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讨论,党报在农村营造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靠什么引导?如何引导?大家认为,必须针对农民精神生活贫乏的问题进行精神扶贫,以满足日益富裕起来的农家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从而凝聚人心,团结群众,为农村创造一个安定和谐、心情舒畅、意气风发的环境。于是,十一家市级党报联手,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省党报系统开展了一次由《嘉兴日报》主办、嘉兴宝兰电器公司协办的"宝兰杯新农村文化建设新闻大奖赛活动"。这次  相似文献   

14.
党报是新农村建设报道的主力军、主战场之所以说党报是新农村建设报道的主力军和主战场,是基于农民与媒体关系的现实。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当前我国传播及宣传中,"重城市轻农村"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农村受众在信息资源的利用方面、接收工具的拥有量方面、媒介消费时间方面、接受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表达意见和自我意识方面,均明显弱于城市受众。现在,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15.
肖立平 《新闻传播》2009,(8):15-15,1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各级党报,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在前期报道的基础上深入一步,我认为应该争取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档案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如何开发农业、农村、农民档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全面的档案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魁  陈欣 《新闻世界》2013,(2):22-2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下,媒体如何创新农村题材报道,更好地反映农村之变、农民生活之新?媒体如何积极地投入到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米厚民 《新闻采编》2010,(2):17-18,22
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农村类报刊迅速打开上升通道,发展势头良好,发行量企稳回升,停办的农村报纸相继复刊,有些被纳入党报发行序列。同时,报纸质量、广告经营和社会影响力都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9.
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好党报的发行工作,进行自主创新,是关系到党报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性、最实质性的问题。吉林《辽源日报》是中共辽源市委机关报。由于地区幅员小,人口数量少,党报发行日趋艰难。作为地市党报,如何摆脱订报难的困境,应对市场经济下报纸发行竞争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认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更新理念,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报纸质量,拓展发行渠道,在实践中善于自主创新,做好党报承包发行工作,实现发行量的最大化,是解决党报发行“瓶颈”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党报在农村报道上大多采用的是生产视角,一般把注意力集中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上,而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问题的关注则相对较少。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和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种报道视角就显得相对狭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