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丰富而精湛的史学思想是一笔永垂史坛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娴习史籍,鉴古喻今,古为今用,在《毛泽东选集》1-5卷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古语、史鉴等,运用之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起了重要作用。鉴古喻今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丰富而精湛的史学思想是一笔永垂史坛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娴习史籍,鉴古喻今,古为今用,在《毛泽东选集》1-5卷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古语,史鉴等,运用之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起了重要作用,鉴古喻今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学是一种高度政治化的史学。由于其本身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的特殊作用,两千年中,一直受到超乎寻常的重视。史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史书数量的异常丰富,史学呈现出的相对繁荣,始终离不开政治的扶持。同时,史学从属于政治,政治对于史学的严密控制,又阻碍了史学的全面发展。 (一) 史学政治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历史哲学中“垂鉴”、“资治”史观之发达,这也是中国史学两千余年长兴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史学认识论的特点及对其成因的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在其纷繁广阔的史学思想中闪烁着史学认识论的光芒。史家对“书法不隐”、“秉笔直书”的执着追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史家自身素养的规范,都显示出中国传统史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史学认识论思想。然而,不可否认,这种史学认识论思想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它是在以主体性思维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带有强烈的儒家内在道德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中国实证史学多持客观史学立场,其形成与西方史学之传入有关。但其思想来源,即实证主义、兰克史学与实证史学三种客观主义史学思想却长期被学界混淆。此三者中,实证主义与兰克史学分别源于英美经验主义传统和德国历史主义——观念论传统,在史学方法和基本意旨上均呈针锋相对之势。前者主要指向人类社会历史客观规律,具有科学主义的社会科学倾向,后者则指向"客观中立"的个体描述,具有人文主义倾向。而实证史学则是两者在转型期的调和形态,在西方史学中只是一个短暂的思潮,但因时逢中国近现代史学奠基之机,且恰与中国传统史学的纪实传统契合,遂成为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的真正导师,而其客观历史事实观念也因此成为中国史学的"常识"。  相似文献   

6.
孔子一生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工作,他在整理文献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以往史学作了反思和审视,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史学认识,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而孔子作《春秋》,是借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寄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蕴含了"微言大义",《春秋》从多方面创立的史学传统,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傅斯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史学思想的主要源流是:一、继承传统乾嘉考据学思想;二、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思想。他将两者加以融合,找到了中西史学的结合点:强调直接材料,从而使西方的史学理论、科学方法移植于中华传统史学的沃土中,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新史学的转型,反映了中国新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学思潮,包括地主阶级改革派史学思潮、资产阶级改良派史学思潮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史学思潮。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注入救亡图存在的民族危机意识,传统的历史变化观点注入近代改良的社会思路,传统史学的朴素的历史观点注入了近化进化论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史学思潮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对促进中国传统史学现代化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史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逻辑理路,他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历史观以及史学与人生、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等作出了精辟论述,强调要以"新"历史观指导史学研究,重视史学的理论基础,把"活历史"放入整个历史进程之中,以"民众"为基础建构"平民"的新历史,最终本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原创性贡献,确立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宋慈抱撰《续史通》,于欧风强劲之时,以“续”为名,效仿、光大《史通》及其代表的传统史学理论,肆力于对传统学术体系与命脉的传承,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本位思想。《续史通》还自觉称引和继承浙籍学者的史学主张,形成了推尊浙籍学者和浙东史学的特色。宋慈抱对中国史学传统的守护,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但放在历史的长时段看,亦是推动中国史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11.
《史地新论》是杨鸿烈早期史学理论代表作,也是杨氏《史学通论》与《历史研究法》等后期史学理论著作的雏形,最能反映作者早期的史学思想。《史地新论》对历史学的目的与功能,史家的态度与道德,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全书突出反映了作者"实录"的史学思想及通识的治学特色。杨氏求真的史学价值取向以及对垂训治史倾向的批判,依然对我们如何处理史学的求真与致用关系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通》一书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史学理念。他关于史学变革原则与方法的阐释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刘知几个人的才识和当时社会的大环境紧密相连。它是在批评旧史学与讨论史法义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学术"不离事而言理"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3.
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陈黻宸对史学的本体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其史学思想在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基础上,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史学元素;陈氏对史学理论及方法论有独特见解,并形成了自己写作新史的方法,因而,其在中国近代“新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古代史学,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功能观,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殷鉴功能根深蒂固;中国史学,注重伦理道德教育功能;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5.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学上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史学家,其所处历史时代正是中西史学交往逐步走向密切的时代。何炳松在努力引进西方史学的同时,也在申张中国史学的思想传统,二者有互补,也有矛盾。何炳松史学思想的这种时代性和矛盾性,对于深入认识那个时代的史学和一度走出国门的史家的思想特点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史通》一书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史学理念。他关于史学变革原则与方法的阐释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刘知几个人的才识和当时社会的大环境紧密相连。它是在批评旧史学与讨论史法义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学术"不离事而言理"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87):25-26
中国史学有一个传统,就是一种惩劝功能,它肇始于孔子作《春秋》而形成的"春秋笔法",其后史家对其因循损益,逐渐内化为史家的一种责任,即作史必要"惩恶扬善"。到唐代,史学批评家刘知几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把它提高升华,惩劝宗旨变成了史学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对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史学的批评传统使作史者不断努力提高史籍的水准,这使得惩劝功能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18.
“取鉴”就足以史为鉴。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我国古代,取鉴是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史学的脉搏,它的跳动,能敏锐地反映出外界对于史学的影响和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如同其他学术思想一样,我国远古时代,虽有本氏族、本部落的历史口传,但是,殷商以前的古人并没有为我们留下直接的历史记载,所以,本文的分析,从殷商时代开始。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创立的新史学对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梁启超史学思想发展形成的漫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史学理论的继承时期,新史学思想的酝酿时期、形成时期、完善时期。每一阶段梁启超的史学思想都有其独特的光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