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上科版教材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 ) ,属于社会课题类章节 ,课程内容不多 ,难度较低 ,但却有很大的教学弹性 ,课时安排为一节课。我认为 ,这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好机会。1.2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某种情境 ,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可以以“疑”入境 ,以“理”入境 ,以“趣”入境 ,以“情”入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其中仅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燃烧与灭火"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4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中有一个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它与人教版老教材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用3个对比性很强的探究实验代替了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搭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但因"变量"过多,学生不易构建新知。  相似文献   

3.
以"环境保护"中一节双语课堂教学设计为例子,介绍化学双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实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3S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生已有生活、生产经验和实验紧密融合,产生具有比较稳定的、可供操作的、便于推广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下面以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第二课时沉淀反应的应用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联系生活、生产、实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1 .与旧教材的区别( 1 )本章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与旧教材相比较 ,在内容的整体编排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旧教材本章位于第一章卤素的后面 ,而新教材则安排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与第二章碱金属的后面。这个区别在教学引用示例时应加以注意。( 2 )标题及章节内容的划分上与旧教材相比较变化较大 ,见附表。附表 新旧教材节安排的比较旧教材新教材章标题摩尔 反应热物质的量第一节摩尔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第四节反应热移第三册讲  标题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新教材的两个强化 :…  相似文献   

6.
孙雪琴 《化学教学》2004,(11):33-35
课本:人民教育山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六章第四节《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是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核心 ,并且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本章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主要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动力学范畴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节《化学平衡》和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是在已有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可逆反应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介绍化学平衡的建立 ,以及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 ;第三部分是第四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以化学反应速…  相似文献   

8.
范曰清 《化学教学》2011,(6):35-36,80
本文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围绕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姜翠娟 《化学教学》2003,(11):36-36,12
1 课前准备《环境保护》是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四节。这一节课涉及的面比较广 ,尽管很多知识学生们在以前的化学课、生物课、地理课、物理课中都涉及过 ,但那只是琐碎、零散的知识碎片。讲授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分类和条理化 ,让学生对当前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一课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造刺激学生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掌握双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品质。”本着这种观点,我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不是平铺直叙直接讲述结果,而是在回顾生物膜发展历史的同时,引导学生据其因究其果,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笔者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2.
林尤宏 《化学教学》2004,(11):48-49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高三新教材中的亮点,也是高考题中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点。但是,有些试题的设计脱离客观实际,教材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为此,本人曾撰写过《“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及修改意见》,发表在《化学教学》2003年第4期上,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第20题又出现了类似情况。现进一步加以分析,以求引起同行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笔者在本校高三年级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氯气》。当教学程序进行到复习氯气的氧化性时,笔者要求同学们写出自己熟知的能表现氯气强氧化性的化学方程式。当笔者在课堂上巡回检查时发现,很多同学都写出H2S Cl2===2HCl S这一反应式。此时,笔者的脑海里突然闪现一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设计出一个化学实验装置,以实现这一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电离平衡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电解质溶液的一部分 ,是第二章化学平衡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章教材共四节 ,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节电离平衡 ,主要介绍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以及电离常数 ,这部分是本章教学的基础和重点。第二部分为第二节和第三节 ,第二节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 ,水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移动的知识 ,对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以及 pH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下一节盐类水解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是盐类的水解 ,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 ,综合性较强 ,是电解…  相似文献   

15.
况艺娜 《化学教学》2000,(11):28-30
1 对教材的理解和安排1 .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 (上教版 )第二册《氨、铵盐》一节教材中“氨气”部分内容。本课容量大 ,各种实验现象繁杂 ,让学生在短时间 (本校每节课 40分钟 )接受大量信息 ,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思维、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等能力培养目标很难实现。基于此 ,我把《氨》这一节的教学分两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节课完成氨的物理性质教学以及对氨气化学性质的推测和实验设计讨论上 ,第二节课完成对氨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1 .2 教学目标1 .2 .1 知识目标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与酸反应…  相似文献   

16.
王婷 《地理教育》2004,(6):22-23
海水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课的内容,本课例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整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1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这节内容与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密切相关,同时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体的统一整体,即:“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由于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从而导致学生难于理解课文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若能适当补充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设计好一些起“桥梁”作用的辅助活动(实验)和确立好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启发一探究"式的教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假设、探索问题",以问题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藉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学生发现的"新知"和微观结构,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为学主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笔者现对山东科技版《化学2(必修)》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乙醇”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1 教材分析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中,有一制取Fe(OH)2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演示时,学生基本上看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看到灰绿色的絮状物质。学生对Fe(OH)2的颜色心存疑惑,对知识提出了置疑。Fe(OH)2的知识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