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英语语法中,动词的转换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是考试重点,通常情况下,在语法考试中,必然会有至少两道考察英语时态的习题,想要掌握时态和语态的语法,可以通过"三步判断法"的方法,掌握时态和语态。因此,本文以一个学生的视角,对三步判断法,时态和语态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2.
对科技论文与文摘中英语语态问题的探讨与商榷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通过引用、分析国外相关文献,指出英文科技论文或英文文摘中应提供使用主动语态。国内一些作者的观点,即只能使用第三人称作主语的被动态的说法有失偏颇。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科技英文论文和摘要应遵循统一的语法规则和国外通用的表达方式,无须设定特别的规定,使用主动语态是正确并完全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张建国 《科教文汇》2008,(22):132-132
由于英语中时态众多,要一一准确记住它们的构成也确非易事,而且随着教材的改革及教学侧重点的转移,课本少有系统的语法知识点,这就造成许多学生对于各种时态的构成和意义含糊不清。笔者将数学方法引入到时态学习中,使时态语态学变得简洁明晰。  相似文献   

4.
林金文 《知识窗》2014,(10):41-41
分析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共有48道关于时态、语态和语气的试题出现在15套高考试卷中。其中,新课程标准全国卷Ⅱ与大纲卷单项选择题一致,湖北卷只涉及了词法(词类与短语)的考查。从中不难看出,动词时态、语态和语气是历年高考重要的语法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单项选择题中,为了加大试题的难度,题干的设置不再只涵盖一个知识点,而是同时涵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5.
科擞论文摘要的写作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其趋势是不断变化的。作者抽样选取了2010和2011年SCI由英语为本族语的学者撰写的20篇英文摘要和国内期刊上中国作者的20篇英文摘要,通过对一些语法项目的定量分析指出了国内外学者在英文摘要语法写作上的不同:国外学者在时态上常采用灵活的形式,语态上倾向主动语态,人称上以第三人称为主并使用一定的第一人称;而国内学者大多采用一般现在时,倾向于被动语态和使用第三人称句。另外,作者还分析了产生诸上不同的原因,以期对国内学者英文摘要写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初中英语完形填空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广,要有比较现实的基本功和语法基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句子结构的能力。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医学期刊论文结构式英文摘要中时态、语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医学论文结构式英文摘要中时态、语态的使用规律。方法 随机挑选Medline检索系统(光盘版)收录的1996至2003年5月不同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结构式英文摘要900篇,对摘要的各项目中时态、语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900篇结构式英文摘要中,“目的”项里完整句子(thecompletesentence,CS)与动词不定式短语(theinfinitive,to-ph)使用频次之比为482:543,主动语态(the active voice,AC)与被动语态(thepassive voice,PA)使用频次之比为480:68,一般过去时(the simple past tense,SP)与一般现在时(the simple present tense,PR)的使用频次之比为335:358。“方法”项里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使用频次之比为1012:2135,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态使用频次之比3092:32;“结果”项里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使用频次之比为1246:2853,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使用频次之比为3812:93;“结论”项里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使用频次之比为956:328,现在时(包括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与一般过去时使用频次之比为1265:480。结论结构式英文摘要中时态、语态的应用有其规律:“目的”项里主要采用动词不定式短语或完整句子,时态多用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语态主要采用主动语态;“方法”和“结果”项里主要采用一般过去时态和被动语态;“结论”项里主要采用现在时和主动语态。  相似文献   

8.
殷二永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211-211,204
本文对英日两种语言的部分语法现象作了对比分析,认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采用英日对比法了解两语的异同以加深掌握记忆,提高学习水平。在教学中可适当采取语言对比方法,将语言对比研究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英日语在时态、语态和助词等方面的对比,从而使学生的第二外语学习更加容易,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姜向东 《科教文汇》2009,(33):154-156
轮机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从分析轮机英语的时态、语态和句子的类型、句子长度、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等几个方面出发,深入研究轮机英语的语法特点,并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雅习 《科教文汇》2009,(4):169-169
和时态、语态一样,虚拟语气是一种语法现象,表示的也是动词的一种形式。本文对虚拟语气的用法作了小结:重点分析了其在条件状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定语从句以及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和一些简单句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英文摘要的语法错误主要有句法错误、动词错误、用词错误等。句法错误占数量较多,主要有主谓关系不一致、主语或谓语成分残缺、短语结构错误等。动词错误占数量最多,主要有时态、语态、形态变化等错误。用词错误主要是小品词错误和词性区别错误等。英语是形式语言,讲究语法规范。在英美文化中,语法错误是文化修养欠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赵子然 《今日科苑》2009,(20):270-270
本文主要叙述了英语语法理论的起源、发展及对现代英语语法的探究。很多语言学家及学者建立了自己的语法理论。通过这些语法改变,我们可以看出语法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后又在不断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中外医学论文中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使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分别由中国作者和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作者撰写的英文医学论文中被动语态、主动语态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外作者撰写的文章中被动语态、主动语态的使用量均随文章章节不同而有所差异;且在中国作者撰写论文方法部分存在着被动语态的过度使用现象。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章节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使用量差异的原因及被动语态在中国作者撰写的方法部分过度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倩 《今日科苑》2010,(16):48-48
根据中外数学期刊英文摘要中人称、语态用法的对比分析,指出第一人称、主动语态已替代被动语态,成为国际数学论文写作的最新趋势,这体现了科研工作者在交际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了科技语言表达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欧阳金华 《科教文汇》2007,(4X):97-97,103
从理解语法教学入手,分析教师在语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分歧与困惑,结合自己对语法教学法理论的理解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了高中阶段应不应该教语法和怎样教语法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法知识的传授不应该消失,只是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注重语法教学的艺术,并指导学生有效地学好语法.  相似文献   

16.
阳长征 《情报杂志》2024,(5):152-158+183
[研究目的]探索区块模态耦合视角下突发事件多源感知关联对舆论向度反转的影响机制,以便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舆情进行监控及治理。[研究方法]以符号具身性、语态情景性、意象离散性及构件流动性为自变量,舆论语义向度反转与情感向度反转为因变量,后摄性抑制与元认知调控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发现:a.符号具身性、语态情景性、意象离散性及构件流动性通过后摄性抑制与元认知调控两个中介变量,对舆论语义向度反转与情感向度反转产生显著正向影响;b.对向度反转与情感向度反转总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依次均为:语态情景性、符号具身性、构件流动性、意象离散性;c.后摄性抑制对语义向度反转的影响效应大于对情感向度反转的影响效应,元认知调控对语义向度反转的影响效应大于对情感向度反转的影响效应;d.后摄性抑制的中介效应大于元认知调控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徐燕春 《科教文汇》2007,(4S):98-100
笔者叙述了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以非谓语动词的教学为例进行的语法教学改革。笔者把以往分散在若干单元里的非谓语动词集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对比分析,启发式提问,温故知新等教学方法。加强了课堂上师生互动。在板书方面减少了文字,改用大量的图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在练习方面舍弃单项练习,增加了综合性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法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从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江苏省英语中级考试结果来看,此项课程改革效果令人满意。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英语一二三册。教改班级:地铁0013班。人数:48人。省英语中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97.92%,47人,一人不及格(57分)。  相似文献   

18.
王惠 《科教文汇》2014,(1):158-159
及物动词宾语隐形结构在传统语法中被认为是一个特例,处在动词研究的边缘地位。构式语法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宾语隐形结构是一个固定存在的构式,其本身含有意义。根据被隐形宾语对语境的依赖性,宾语隐形构式可分为隐含和省略两种。宾语隐含构式独立于语境,而与词汇和语法因素相关;宾语省略构式依赖语境,省略的宾语具有已知性、可恢复性和确指性。根据构式语法中的重要理论“低凸显性原则”分析,两种隐宾结构中及物动词受事论元在失去“焦点”位置时,把原有的“凸显性”转移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受事论元即可省略。  相似文献   

19.
姜义 《科教文汇》2007,(10X):205-205
本文试图运用Langacker的能量传输的观点来阐述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语态形成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中国科技纵横》2010,(6):131-131,139
语法化的过程即实词转变为虚词的历时过程。本文通过简述语法化过程中的四个主要机制:隐喻、推断、一般化和去范畴化,论证了这四个机制不但局限于语言当中,而且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活动中,它们在本质上是具身性的。从而提出语法化过程本质上也具有具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