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尚榕 《宜宾学院学报》2006,6(3):106-108
同一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层面上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差异。本文以“龟”和“牛”为例,分析这两个动物词汇在中、日两国词汇中所分别表现出来的词语形象,并探讨中日文化在词汇层面上所展现出的某些底蕴。  相似文献   

2.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杨乐 《海外英语》2014,(19):193-194
The Call of the Wild is Jack London’s first bestseller and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vels during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 in America. It is considered as a model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is novel depicts how Buck turns from a dog to a leading wolf that returns to the nature. Buck reflects not only the figure of the author but also his aspirations and pursuits. When comparing Buck with the author, it can be said that to a large extent Buck is the author himself-the combination of reality and ideal.  相似文献   

4.
动物歇后语可由单个动物意象构成,也可由两个动物意象构成。当由两个动物意象构成时,这两个动物意象的表现形式、位置关系和意义关系都是不同的。根据认知语言学有关隐喻映射的理论,我们将动物歇后语中的隐喻映射分为动物特性映射和文化背景映射两大类,并且发现这些隐喻映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系统。基本层次范畴的动物词语在动物歇后语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印证了这个层次是最容易被人们感知和认识的。  相似文献   

5.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赛珍珠的短篇小说《结发妻》可见,中西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碰撞后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以及西方文化压倒性的胜利,是该小说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英汉语中动物文化意象的错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客观事物在不同民族的化中意象不尽相同。英汉语中动物化意象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现象:一是,用一动物在两种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化意象;二是,一种化中的某些动物意象在另一种化中却没有。翻译中应充分注意这种现象,以免产生化意象的流失和破坏。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作品,以“乡村-农民”作为自己的认识原点,深入考察了中国乡村的权力文化网络,勾画出传统社会的政治图景,并借助生动亲切的形象对中国传统社会品格进行冷静思考和大胆预言。赛珍珠的乡村书写所折射的政治氛围、揭示的民族心理,同我们本民族的书写一起,构成一种反观自身的“复调结构”,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许多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是在以往类似作品的基础上深化拓展,融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意愿.这些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塑造了大量知恩图报、有情有义、智慧敏捷的动物形象,同时他的笔下也出现了少数作恶害人的动物形象.这些或善或恶的动物形象集中体现了蒲松龄对自身、对社会现实人生的悲叹.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之所以能建起沟通中西方化的第一座桥梁,主要的原因是,首先,她从中西化影响的基础上创造了她自己对中国农民的理解,然后,她又将她所理解的中国农民返回到世界学中的创造体系中,从而揭示出它的“世界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恋土情结是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和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都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他们虽然都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但对于农民背离土地这一现象却有不同见解。是赛珍珠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茅盾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分歧。  相似文献   

11.
韩人形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韩人形象大都是英勇的反日爱国斗士;当代文学作品中,韩人形象则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重在描摹现实生活,挖掘人性美。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山水诗以较为丰富的意象构成至情至性的山水诗境。除奇山异水的主体意象外,谢灵运还创造了飞舟、窗等相关审美意象,组成一个较为丰富的意象群,真切地传递出审美思潮变异的信息。谢诗既有因象见意的自然,也有以意炼象的精关,是对诗歌文学潜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关注妇女问题,对女性的命运与遭遇始终保持敏感。不寻常的童年经历和在华生活的记忆奠定了她为中国女性写作的基础。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以其特有的双重文化背景和宗教立场,对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女性命运做了深刻而细腻的分析。作家通过批判旧礼教下妇女的"无我"婚姻,构建中西融合的新式婚姻,集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对赛珍珠女性主义意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化融合观;有助于我们反省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好地聆听她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不仅引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关注,而且改变了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反面的中国形象。围绕着王龙与土地的关系,赛珍珠揭示了农民的生命源于土地这一永恒主题。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性的。尽管她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描写不乏偏颇之处,她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its obvious intersection with classic fear‐inducing stimuli, like rotting teeth and diseased lungs, disgust as a discrete emotion has been all but ignored in the persuasion literature. This study marks an initial effor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sgust as the dominant emotion evoked by a persuasive appeal on attitude change. 134 college students viewed one of four versions of a two‐sided refutational video message arguing in favor of animal experimentation. Visuals in the video's counterargument section were manipulated to show more or less disgusting images of animal experimentation. Visuals in the video's rebuttal section were manipulated to show more or less emotional images defending the medical research posi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disgust can be the most dominant emotion elicited by a persuasive message and that disgust may either enhance or inhibit attitud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 emotion is used.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consider more specifically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disgust may induce persuasion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such effects might occur.  相似文献   

16.
小动物精准放疗系统是专为小动物实验设计的放疗设备,类似于临床放疗系统,广泛用于临床前的放射生物学效应研究、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药物等领域。特点是在实施放疗前,对小动物进行精确的CT三维成像,应用专门的软件计算受照剂量并制定照射计划,最后使用制定好的计划引导仪器对小动物实施精确的放疗,能够模拟临床放射治疗过程,得到更加贴近实际的基础研究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以闻音为依据预见及其相关现象 ,是关于听觉神秘崇拜的一个验证。其作为从印度传来的佛经故事母题 ,确立了中土闻音预见母题的文学构架。在此“六道轮回”观念支配下 ,动物才在观念与形象世界里 ,超越了先秦寓言哲理性比况寓托借用功能 ,切实被赋予了与人同等的地位。总之 ,佛经故事一再重复的是 ,人所能达到的 ,动物也能达到 ;许多动物不过是人轮回过程中的一个“异相”。唐代王权专制受到挑战 ,母题演化为政治性预言。明清时代 ,母题则灌注了忠奸斗争的伦理质素。  相似文献   

18.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及《母亲》等一系列描写中国的杰出作品"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另一世界的道路"并且"符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未来的期望"①而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赛珍珠描述中国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不仅表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共有的特征:善良、坚强、勤劳、勇敢,而且塑造了两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我们将1931年出版的《大地》与1934年出版的《母亲》作比较,不难发现《大地》中阿兰表现出一种介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间的沉默,《母亲》中的"母亲"则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反抗精神。无论是沉默的阿兰还是勇于抗争的"母亲"都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生存现状,都展现了中国女性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20.
李传锋是国内较早具有生态自觉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变:由直接写人反映时代社会的变革到写自在性的动物以折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丑陋,再到注重写自在自为的生态动物小说。其生态动物小说主要通过塑造自在自为的个性化动物形象,反映在生态环境破坏的境况下,野生动物艰难生存的悲剧命运,蕴含着深沉的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生态审美追求。这种创作观念有助于克服“文学是人学”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