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今诗作中,有许多题目为“无题”的诗篇,所谓“无题”,其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我国诗歌发展早期的诗,例如春秋时期诗歌及《诗经》中的多数篇目,都是无标题,后人以诗篇中的首句或选其中一句为之命题。到了“楚辞”,才开始出现有标题的诗歌。另一个含义是后世出现的特意命名为“无题”的诗,作者为何偏要不写标题呢?这是由于诗人鉴于种种情况,或难于言表,或使人深思,或让读者猜测,而故意隐约其辞,归于“无题”。“无题”诗能婉转言情,寄意抒怀,但若寓意过深,也可能造成令人费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纠错二则     
“小诗”当为“小令” 上海某晚报B第2版《春来荠菜香》一文中,作者告诉我们:“‘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描写荠菜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3.
写评论首先要寻找论题。怎样寻找论题,获得评论的机缘?不同的评论作者有不同的方法。清代有位诗人在谈到寻诗的问题时作过这样的概括:“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难辞,今朝又被诗寻着,满眼溪山独去时。”这位诗人将诗的寻找概括为两种方法:其一,“诗来寻我”,其二,“我要寻诗”。并描述了各自的情形:“诗来寻我”,是诗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一题材,在瞬间的咀嚼与思考中,形成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便呼唤着、吵着要诗人去表现它;“我要寻诗”,则是诗人脱离现实生活,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思想储存,冥思苦想,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4.
晓唐  楚楚 《新闻天地》2005,(12):22-24
2005年11月5日下午,在长沙市芙蓉路的一家快餐店里,三个年轻女子相拥而泣:经过勇敢地抗争.她们终于替自己、替所有受辱的打工姐妹们讨回了公道。那个衣冠楚楚、以玩弄打工女性为乐事的“校园诗人”亦然刚刚被其所在学校勒令退学!虽然校方尽量保持低调,并且对外界完全封锁消息,但这条不胫而走的新闻仍然令岳麓山下、湘江河畔的某高校师生大吃一惊:才名远播且温文儒雅、学业出众,深受师生好评的“校园诗人”亦然,竟然是以玩弄女性为乐事的“校园色狼”!  相似文献   

5.
《海南档案》2004,(4):46-46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许多人晓得,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个字乃一首七绝的诗句,其作者是清代诗人张璨。  相似文献   

6.
6月20日,人民日报《各地传真》版头条刊登了驻江苏记者的报道《从“独木桥”看“零竞争”》。这篇稿件从选题到成稿,颇费周折。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面对现实中的某一个特定事件或某一特定现象,尤其是这一事件或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震动,并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的时候,我们是否能控制情绪,将情绪化为理性,坚持让事实说话呢?这是对记者的一种考验。 《从“独木桥”看“零竞争”》一文,作者在第一稿中想说明:在初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实就是重点初中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把社会公认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部拿到社会上…  相似文献   

7.
发表论文交版面费,这在图书情报界还是近几年的事。“版面费”,也叫“自费发行”。即作者在某刊(或书)上发表论文需交数额不等的版面费。少者百元左右,多者二三百元。版面费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在某学术刊物的增刊上发表论  相似文献   

8.
在南北朝的梁乐府中有一首《捉搦歌》,其中有这样两句:“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这是实话,没错,但这绝不是好诗,其原因就在于太实了,作者没有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空间飞翔,没有把我们带到一个美妙的境界,让我们饱览一番奇景,或是体悟人生的真理。区别诗与非诗,诗人与非诗人可以有若干标准。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以想象为尺度的。别林斯基  相似文献   

9.
陆游生活在宋金战火持续燃烧、人民备受苦难的时代。诗人满怀爱国之情,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心中的激愤娩而易见。“物不平则鸣”,诗人在政治上的壮志百无一酬,就把自己的报国志、孤臣愤诉寄托于诗词,写出了一系列以书愤为题材的诗作,《书愤》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在这首诗里,作者追述往事,审视现实,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愤慨,全文充溢着作者夙愿难酬的壮怀美。  相似文献   

10.
采写偶感     
用“心”去悟有人说,新闻稿件的“含金量”,在于作品有无立体感。所谓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就是作者深入实地后产生的现场“音响”效果。而有了立体感,才容易调动起读者的感官,让人在读新闻中有一种美的享受。深入实地的感受,在于用“心”去悟。能否“悟”出其中的最佳“意境”,是作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有位诗人曾说过:“一个声音敲打着耳  相似文献   

11.
文人的作品广告与推销史文贵《扬子晚报》1992年4月1日一篇文章《老舍为自家作品写广告》(原载《团结报》)称:“中国文人为自家作品写广告,老舍恐为第一人。”但在最近几年,随着商品大潮的冲击,勇于推销自己作品的人已屡见不鲜了:“某作家”或“某诗人”等“...  相似文献   

12.
一、“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诗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四杰”之一的____写的《____》中的名句. 二、盛唐“田园派”诗人主要有两个作家,即:____、____.“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____代诗人____对____的诗和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几乎所有诗人的作品中都出现过“裸体”,哪怕最文雅的诗人。只不过有的诗人代之以“胴体”,其实他不见得知道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以及精确含义。“胴”本来是生物科学用词,是指躯干或大肠。抛开其第二种字义,当若干诗人书写“胴体如何如何”或“什么什么胴体”吋,我想他们的本意一定不愿把那胴体的大腿拉了。“裸  相似文献   

15.
凡报道女青年在某一行业作出了显著成绩,有的作者喜欢以行业名称加“千金”作题,以示褒奖。我记得,关于“垃圾千金”的命题曾争论过一番,结论是“千金”和“垃圾”搭配不伦不类,反映作者或编者有哗众取宠之意。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特别是专业户、个体户如雨后春笋涌现,能人破土而出。报道有某一专长的能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三色玫瑰坊》的节目定位、节目特色、主持人“角色化”概念以及多样态听众互动等几个方面做了解析。目前专门服务于都市职业女性的社会话题类节目并不多见,作者在关注到这一节目后,从节目名称中的“玫瑰”这一典型女性特征入手,力求探索节目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一词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编辑”应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等全过程。由于其中的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因此狭义的“编辑”常指编辑加工这道工序。当然“编辑”一词也用来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或“编辑加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有人说:“报刊上的文章都是作者写的,编辑只不过把它们收集起来,排个次序,改改错别字,勿需多大学问,一剪一瓶(浆糊)足矣!”有的作者在来稿的附言中则婉言说明:“我的稿子已反复修改过,还请某专家、教授审阅过,请编辑同志放心。”有的则干脆声明“文责自负,请勿删改”。  相似文献   

18.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就时下流行的“名著翻拍热”发表的评论。据作者观察,现在的人们似乎患上了一种“经典恐慌症”,对于“民族文化正在被践踏,经典正在被破坏”深感忧虑。究其原因,作者认为,“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如何把艺术经典中的人物形象置换为当代影视里的‘商业神话'”——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引发了公众的忧虑和怀疑”。  相似文献   

20.
写作灵感是作者在解决写作难题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受某个信息的触发,突然获到解题顿悟的特殊思维现象。因此,一定的信息是触发写作灵感的必备条件。无论诗人、作家或记者,要想使写作精益求精,获得好的成果,就不能不重视对多种信息的收集、储存和运用艺术的研究,这样才会更有效地获得触发写作灵感的机遇。一般说来,写作灵感的触发信息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作者在写作实践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外界事物;第二类是作者在内心活动中所能调动、提取的积淀意识。第一类触发信息可分为“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感觉到的”这四个方面接触外界事物所产生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