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我的童年好像是特别现世刻板的生活,只能通过精神的方式,从诗词歌赋中想象这个世界.阅读诗词,你会想了解诗人的一生发生了什么故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顺着这条线往下挖,眼前便出现了一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深邃杳渺、我们想象不到又没有边界的世界. 当下,有些人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但从务虚的角度来讲,读书和不读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有几天不读书,我的心里就会特别慌.有书作陪,我生活中其他的娱乐,都慢慢地退居其次了.读书,让我的生活有了精神的愉悦和陪伴.  相似文献   

2.
作为创造思维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想象,在文艺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作者的艺术想象力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已为人们所认识,也早有很多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在纪录片创作中,想象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不是纪录片创作中不需要想象呢?不是,同样也需要想象。列宁谈到幻想(想象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时指出:“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的这段话,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作为想象特殊形式的幻想,在数学研究中都是需要的,那么具有一般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是编织和记录人生梦幻的高手,《听雨后梦作》是一首与梦有关的诗作,然前人对这首诗的解读或与实际情形有所出入,与诗人那些凭借超凡的想象抒写梦幻人生的作品有所不同,这是一次有关梦境的实录。  相似文献   

4.
刘小兵 《兰台世界》2013,(10):49-50
李商隐是编织和记录人生梦幻的高手,《听雨后梦作》是一首与梦有关的诗作,然前人对这首诗的解读或与实际情形有所出入,与诗人那些凭借超凡的想象抒写梦幻人生的作品有所不同,这是一次有关梦境的实录.  相似文献   

5.
一字之师     
郑谷是唐朝的诗人。他七岁就能作诗。有一次,老诗人司空图前来拜访他的父亲,看他聪明,就问:“你读过我的诗没有?”郑谷闪动着大眼睛说:“您的《曲江晚望》有两句:‘村南  相似文献   

6.
由钱钟书先生题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衍同志的《李贺诗校笺证异》是一部颇值品味的专著。李贺是中唐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前人说李白是仙才,李贺是鬼才。神仙和鬼我们都没有见过,但古人书中所描绘的神仙,虽说也千姿百态,共同  相似文献   

7.
写评论首先要寻找论题。怎样寻找论题,获得评论的机缘?不同的评论作者有不同的方法。清代有位诗人在谈到寻诗的问题时作过这样的概括:“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难辞,今朝又被诗寻着,满眼溪山独去时。”这位诗人将诗的寻找概括为两种方法:其一,“诗来寻我”,其二,“我要寻诗”。并描述了各自的情形:“诗来寻我”,是诗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一题材,在瞬间的咀嚼与思考中,形成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便呼唤着、吵着要诗人去表现它;“我要寻诗”,则是诗人脱离现实生活,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思想储存,冥思苦想,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桥自晚唐大诗人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出现,这座桥便笼罩着朦胧神秘的色彩。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有机会到扬州,没有不去寻找二十四桥的;没有机会来扬州的亦是魂牵梦绕,心向往之。杜牧诗歌,有两首脍炙人口,流传极广,都给后人留下不解之谜。其一是《杏花村》。杏花村位于何处,至今没有定说;其二便是《寄  相似文献   

9.
古今诗作中,有许多题目为“无题”的诗篇,所谓“无题”,其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我国诗歌发展早期的诗,例如春秋时期诗歌及《诗经》中的多数篇目,都是无标题,后人以诗篇中的首句或选其中一句为之命题。到了“楚辞”,才开始出现有标题的诗歌。另一个含义是后世出现的特意命名为“无题”的诗,作者为何偏要不写标题呢?这是由于诗人鉴于种种情况,或难于言表,或使人深思,或让读者猜测,而故意隐约其辞,归于“无题”。“无题”诗能婉转言情,寄意抒怀,但若寓意过深,也可能造成令人费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张树叶,可以显示一棵树的营养状态。一根头发,可以透露人的机体的秘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挑出一行诗来,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时代。”借用这位诗人的话,我们也不妨可以说:“挑出一本书来,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家出版社。”虽说只是一本书,但这是“一张树叶”、“一根头发”,从中可以窥见这家出版社的出书方  相似文献   

11.
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  相似文献   

12.
设想柏拉图的作品丢了,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我们就根本无法想象这样一位古代哲人,他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尼采《柏拉图对话研读入门》柏拉图是诗人?在坊间流行的无数西方哲学史撰中,尽管柏拉图都位居要席,但我们很难见到柏拉图是诗人、柏  相似文献   

13.
一、“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诗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四杰”之一的____写的《____》中的名句. 二、盛唐“田园派”诗人主要有两个作家,即:____、____.“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____代诗人____对____的诗和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出书难、出诗集更难的情况下,上海文艺出版社采撷百花酿琼浆,将一坛清醇、芳香的《八十年代诗选》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令人十分欣慰的事。在这本诗选中,共收进了163位诗人的作品。其中既有艾青、公刘、白桦等老诗人睿智深邃的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也有北岛、昌耀、顾城等中年人成熟理智的对时代的深层思索;还有像傅天琳、傅天虹等许多青年诗人细致入微的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更多的诗作者是诗坛上的新人。读着这册诗选,就仿佛置  相似文献   

15.
郭小川是一位我们熟悉的诗人,他的名字在共和国的文学史册上熠熠生辉。他的诗曾影响和培育了一大批人,同时代的和后辈的。近日,《郭小川全集》(12卷)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对于诗界和一般诗读者,对于文学史及诗史的研究者,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我想,凡中国的诗人或诗爱好者,大都读过郭小川的一些著名诗集,如《致青年公民》、《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这些作品给当代诗界、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对很多读者的人生道路产生过久远的影响。而这部《全集》,却让人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我也曾迷恋过诗:曾熟读唐诗三百首,曾摘抄了厚厚一本动人的诗句,曾在四季的更替、景致的变换中捕捉诗的气息,曾在日记本里挥洒一行行激情的话语。但这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了,人们常说,人在年轻时个个都是诗人,我承认,这话确有几分道理。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日子似乎越过越快,也越过越实在。这世界太喧嚣繁杂,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沉思默想,也没有什  相似文献   

17.
林逋和他的山林隐逸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有两位诗人的名字是同杭州西湖分不开的。一位是苏武,他曾两度在杭州做官,有不少吟咏西湖的佳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因其中的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使得西湖得了个西子湖的美名。另一位是早于苏武的宋初的林道。他是杭州人,隐居于西湖的孤山,终身不仕,以种梅养鹤为伴,人称“西湖处士”。他以一种疏淡的笔致,写了不少描写西湖山水的诗,其中尤以写西湖梅花的最为著名。他的文学成就当然不能和苏城相比,名气也没有苏武那么大,但他的梅花诗在当时和后世都非常有名,影响也不小。林…  相似文献   

18.
这篇散文,无论从结构、从意境、从语言和从韵律方面看,作者是以诗的心境来写的。泰戈尔是印度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巨匠,他的诗精短美妙又富有哲理。《库帕伊河》体现了他的诗的风格。 我们着重探讨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 首先是语言的亲切感。作者所描写的是一条自己熟悉的而又极其普通的河流,既没有可介绍的名胜古迹,也没有可穿插于文中的神话传说,更没有如江海一般的磅礴气势。所以写起来就要避免平淡无味。作者在描写时,把浓厚的感情灌注于朴素的语言,创造出艺术气氛,增强艺术效果,让读者始终浸  相似文献   

19.
想象,心理学名词。"想象是人脑 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 过程。"想象这一形象思维手段,在我 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 的位置。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想 象就没有文学。古往今来,多少杰出的 文学家运用想象这一手段,创造出了千 古传诵的名篇佳句,创建出了不胜枚举 的脍炙人口永不泯灭的典型形象。这 里,我们仅举几例,以观一斑。 关于龙凤之说,在古典文学中,通 过想象创作出来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各 有特色的龙和风的形象可以信手拈来。 龙凤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动 物,都是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动物形 象。 没有想象就不会产生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彭俐 《全国新书目》2010,(11):76-76
诗人很多,但专为农村孩子写的诗却很少。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和我们的诗人都是农民的孩子,至少我们的爷爷或爷爷的爷爷是在乡村里长大。不能说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根,可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的确大多不大愿意提起在乡下所过的日子。古稀之年的诗人尹世霖却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