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彦写的《活在人类的心里》这篇散文,是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没有铺开去写鲁迅的方方面面,只选择了鲁迅在教室里讲中国小说史这样一个镜头,笔调平和抒情,描写朴素自然,构思也精巧,把平凡而又伟大的鲁迅的精神面貌展示出来了。 作者把一段正面描写放在了全文中间的部位,描写比较细腻,从身材、穿着、头发、眉毛、胡须,  相似文献   

2.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3.
有的青年作者读了《谈散文写作》一书之后,来信要我再谈谈写散文的体会,恰好四川大学中文系编辑《中国散文百家谭》的同志也来函催促我交一篇写散文的体会,思来虑去,将日常写散文的一些想法组成了这篇文章。对于文学艺术我有着多种爱好,我喜爱书法绘画,我也喜爱写诗,我尤其喜爱写散文。我在侧重于写散文之前,曾经侧重于诗歌创作,那是在50年代及60年代初。80年代我才致力于散文创作的。写诗与写散文,我觉得在剪裁素材、创造意境、提炼语言等方面,有其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从写诗到写散文,这个转变如水到渠成一样那么自然,那么自如,不象有人所说的是“隔行”。我应  相似文献   

4.
《暖雨》是现代日本作家岛崎藤村描写千曲川自然风物中的一篇,写的是二月一场暖雨,但是并没有对雨作过多形容,侧重描写了暖雨为大地带来的生机;对于大地生机的描写,作者渗透着自己的感情,所以说也是对于自己欢乐心情的描写。可以看作是一篇借雨写内心活动的散文。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观察与描写均很细腻。写到了打伞的人,湿漉漉的马,房檐滴水,残雪溶化,濡湿的树木与竹林,雨中的流水与雀鸟,还有从溶雪中露出面容的泥土,等等。 被冰雪封了一冬天的村庄田野,骤然让暖雨唤  相似文献   

5.
在《搪瓷茶缸》这篇情趣小品中,有记叙有描写也有议论,作者万全是在50年代回顾30、40年代的生活经历,不是许多方面的经历,只限于写有关搪瓷茶缸的三段经历。 三段经历分别是在1939年、1946年和1949年,时间拉得长,但笔墨精炼,篇幅很短,读起来没有因时间长而文字冗长之感。 作者通过搪瓷菜缸集中写了自己的感觉和心情,所谓情动于中,发而为文。这篇散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在不同时期里不同的经历、感觉和心情。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读了穆青发表的几篇国际题材的通讯,发现这位政治嗅觉敏锐的新闻记者,同时还是一位文笔相当优美的散文大家。可以说,他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一组具有描写风景美、抒发情怀美、谋篇布局和语言都很优美的国际题材的通讯,开掘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领域。因此,笔者以为:穆青的这几篇通讯具有散文形式的美,达到了散文写  相似文献   

7.
胡适在论及文学翻译时曾经说过:“译者要向原作者负责。作者写的是一篇好散文,译出来也必须是一篇好散文;作者写的是一首好诗,译出来也一定(要)是首好诗。所谓好,就是读者读完以后要愉快。”(转引自刘重德《浑金璞玉集》许渊冲序)胡适在这里为文学翻译提出了一个标准:译得好才是对原作者负责。但怎么叫译得好呢?读者读完之后愉快才叫好。乍一看,胡适这段话也跟他的为人一样随和,宽容。一个“好”字作为对原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以山为题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散文。 作者通过“他”发抒了感怀,颇有深情地描绘了“他”的形象,把“他”写进了一个四周环境优美的山谷,时间在午后至黄昏。 全文五段文字。第一段描写“他”在风中的形象,从衬衫、外衣、裤子到脸孔和头发,都与风紧紧连在一起。这样的开头给读者留下来印象。但是,并没有急于点明“他”的身份,作者有意把“他”的身份留  相似文献   

9.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文体,即抓住人物或景物的特点,作扼要的描写。丁玲在散文中写人物常常运用这种手法。《彭德怀速写》写于1936年12月,是她刚刚到达延安时候的作品。 这篇散文只有700余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用三分之二的文字,通过描写彭德怀与下级的关系和与老百姓的关系,来刻画人物的。这些关系的描写放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语言应该是很讲究的,且不说当作诗去写的诗化散文,就常见的抒情散文讲,其语言应该洗炼、清新、蕴蓄,是韵味醇厚、平易流畅的文学语言。最忌的是语言粗糙罗索,章有剩句,句有剩字,不含蓄,少情韵,这也就难以令人读后去咀嚼回味了。语言讲究的散文,也属于可读性强的散文。它通过语言传达感情,能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交流在一起。就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来讲,对读者也是有良好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你,我,他,这三种人称在抒情散文中均有运用,而运用最多的便是第一人称“我”了。我,是作者在写自己(有的散文也不独是写自己,所谓“大我”,本文不涉及这个问题),既在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对自我形象作一些描绘。所以说是自觉的,即是在构思一篇散文之时,将自己的形象揉进去了,这个我,也许是愉快的,也许是抑郁的,也许是聪颖的,也许是愚拙的,反正是我在写我的思想和行动。所以说是不自觉的,写的是他人,或者是风光,然而有时又避免不了要把自我作一些描绘,或者是感怀,或者是踪迹。也可能作者不曾想写自我,却是自然而然地流泄于笔端。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谈谈自我形象的描绘。有的散文中作者是在展示自我的心境。鲁迅在《藤野先生》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故宫秘录》中,收入了老作家刘北汜同志写故宫的几篇散文,他以崭新的感情描写了古老的宫廷,以柔美的笔调赞扬了应该赞扬的,斥责了应该斥责的。这几篇散文以短小的篇幅,或传达给读者一点知识,或通过一个小小侧面给读者一点启示。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几篇散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写散文常常要借助于比喻的,正如写小说写诗歌一样,运用比喻的手段,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入联想的一种境界。比喻要贴切,要新鲜.不贴切便失去了唤起读者联想的艺术魅力,不新鲜也不能起到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作用. 我曾接到一位青年作者寄来的几篇散文,要我提意见.我读后的复信中,有一条便是关于比喻手段的运用.他在散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每当忆起儿时被妈妈怀抱抚摸,我全身象浸进了冰镇的糖水里,那么爽快,那么甜.……”这个比喻初看似乎还可以,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就是甜蜜的。但细细想起来又觉得不贴切,如果亲身体会一下,全身浸进冰镇的糖水里,能是爽快的  相似文献   

14.
香港作家曾敏之先生精于散文,近读他的《古诗撷英》,才知道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钟爱,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如此精深。曾先生潜心探索古典诗词的艺术奥妙,对诗词进行审美鉴赏的文章写得小巧玲珑,别致可爱,颇似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清丽自然的文风,在舒卷自如中不乏真知灼见,增加了这部学术著作的可读性。本书以中国诗史为线,采撷了作者有深识精见的古诗二百余篇。在诗苑的百花丛中,文体自有其时代兴衰,诗人自然有成就的高下,但作者认为:“其实,诗的创作,代有佳篇,不应忽视,否则就会有沧海遗珠之憾。”因…  相似文献   

15.
马国亮 《出版参考》2004,(35):54-55
从三十年代初期算起,最初为<良友>画报写稿的是老舍先生.第一篇的作品是一首勉励青年的诗.后来陆续写过几篇散文.众所周知,老舍一向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幽默文章的隽永,更可说是艺坛独步.我们向他约稿时,他总爱问:"你看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我们便给他出题目.他每次给我们写稿,几乎都是经过这样的协商才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马国亮  流甄 《出版参考》2004,(12):54-55
从三十年代初期算起,最初为《良友》画报写稿的是老舍先生。第一篇的作品是一首勉励青年的诗。后来陆续写过几篇散文。众所周知,老舍一向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幽默文章的隽永,更可说是艺坛独步。我们向他约稿时,他总爱问:“你看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我们便给他出题目。他每次给我们写稿,几乎都是经过这样的协商才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雨果散文的写作技巧,我只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结构只看雨果的散文题目,并不产生庞大与辽阔的感觉,然而他却在一个平常的题目之内,写出意境开阔的大文章。《莱菌河》这篇散文并非只写河流,而是在写一条民族的历史的长河,有时写历史,有时写现状,读这篇散文之时,使你仿佛在读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却又不是,说不是吧,历史在散文中又有贯串性。散文中写了莱茵河的形成,河畔最早出现的人类,有了人类便为莱菌河两岸带来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商业和宗教,同时也带来了战争,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的那些代表性的人物,等等。这么多的内容,沿着历史顺序,有条不紊地或多或少地都  相似文献   

18.
在这里我向读者推荐一篇不足500字的散文《生活》,作者是阿富汗当代作家乌尔法特。 《生活》所展示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体会。 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是,全文以水为主题展开了富有哲理的描写与议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后两处作了这样鲜明的对比:其一,同是一溪之水,用什么  相似文献   

19.
避实击虚     
在写作中,为了表现好一个人物,或者说清楚一个事件,需要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写它,这是实写。有时候,作者不从人物、事件的直接描写入手,而是描写他人他物,间接地表现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这是虚写。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虚写比实写有更好的艺术效果。因为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要写一个人物或事件,就有不同的角度、层面,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繁复的情节、细节,如果都用实写,必然烦琐拖沓,即使精选题材,也容易造成太死太实的毛病。如果适当运用虚写,情况就不同了。请看下面的例子,这是韩愈写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  相似文献   

20.
大凡散文,不外乎两种:一种,虽然也以现实生活为根据,但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事实进行艺术加工,掺进了想象和虚构;另一种,则是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描写对象,而没有虚构成分。后者通常被称之为纪实性散文。由于散文的艺术功能和读者对散文的审美需求,纪实性散文较之前一种散文更有市场。尤其是,作为一种既带有一定的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艺术性的载体——报纸文学副刊,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寓言、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各种文体的作品中,刊发量较大的也正是纪实性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