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教育怎样关涉幸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幸福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价值,幸福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这是毋庸质疑的,关键在于,我们期待教育关涉何种幸福.作为精神成人的活动,个体德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满乃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正因为如此,教育乃是经由德性的引导与人格的卓越来通达个体人生的幸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就应该贬抑当下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但我们需要警惕在当下教育回归生活的语境中把幸福问题庸俗化,教育不仅需要回到生活,更需要引导生活,超越生活.  相似文献   

2.
个体发展大致经历四个基本阶段:模糊整体、感性局部、理智局部、理性综合。从模糊整体出发,个体发展早期的教育乃是诗性的,诗性教育为个体成人奠基;以感性局部到理智局部,个体发展中期教育的中心是智性的,智性的教育提升个体发展的高度;个体理智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乃是个体把周遭人与事物置于关系结构之中,建立事物与自我之间的整体性联系,个体发展后期的教育乃是德性的。正是早期教育的审美性奠定个体成长的整体性基础与个体成长过程中对此整体性的不断应答,使得个体走向整全性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论语》开篇蕴含着进入整部《论语》,进入孔子的教育世界的核心内涵。从个人性的学而时习,到与朋友相与共学,到积极走向他人,这里呈现的既是学习方法与路径,也是学习境界的递进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意义逐步提升扩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乃是个体通过学习而走向他人、融通他人的过程,是个体立己立人、成己成人得以实现的过程;学习之道的根本旨趣乃是个体成人之道。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显现出孔子作为师者的典范意义。这其中,不仅蕴含着孔子的教-学之道,而且也蕴含着完整的教与学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4.
孔子“志、学、诲”的师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志、学、诲”的师德观黄正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丰富地记载了孔子的伟大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饱含了其极为深刻的师德理论。今天,我们从《论语》中剖析孔子的师德观,对当今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一、立志从教(一)...  相似文献   

5.
《论语》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当代中国人的正义观念,部分源于《论语》中孔子所构建的以仁为德性基础,以义为德性内容,以礼为德性目标和规范的君子人格。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个体而言,公民的正义品质作为一种底线道德,是公民追求其他崇高道德理想的基础,同时个体的正义能弥补制度由于缺漏和滞后造成的弊病,因此,个体正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论语》学说中,德性成为关切的中心、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孔子那里,人生的一切生命实践、为人之道,皆为“学”也。《论语》中“学”的范畴充分诠释了一个人一生所成就的全部就是德性的实践,以“学”的范畴辐射到“仁”、“道”、“礼”等主要范畴。因此,《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依照“学”来构建的。“学”贯通“礼”、“仁”、“道”,是诠释孔子伦理思想的最根本范畴,具有独立的意义价值。“学”的过程即是成仁(人)的过程,而成人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学”可谓是生命本身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立志是儒学修养的前提和功夫,也以此特质区别于知识性学术,尤受阳明重视,并与其身心一体、以心导之思想相一致。阳明认为立志于为学首先是定向与植根,所谓“植根”就是播种,它是心灵纯化的方向和起点,“致良知”之“致”即立志。立志犹如舟舵、马衔,收拾身心并构成为学动力和恒力;立志又是定心,志定心收气凝。而人生并不怕科举功名,就怕消磨转移理想意志、立志不真切。立志是个体道德生命即良知的最初释放,是道德意志的最初真正展示和逐步坚固化,志立而不移就是从“致良知”到“良知致”。立志贵在专注,专于天理而非朱子的“持敬”,个人在专心主一的过程中,涵养精神,调理气机,使理气通达,上达天道,“精一”既是矢的又是功夫。  相似文献   

8.
志于道     
骞叔 《中国德育》2006,1(5):75-75
“志于道”是孔子对于人生提出的一个要求,见于《论语?述而》。中国传统思想重视立志,认为立志是做人的第一步。孔子自述他一生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一步“志于学”说的就是立志。后来的学者关于立志也有许多精辟的话。如:“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  相似文献   

9.
德性幸福是孔子幸福观的主要素之一,其德性幸福的实现依托于主体理想人格内化,在这一点上孔子的德性幸福观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有着理论内核式的相通,即都强调主体对于德性规范的内化。然而,孔子德性幸福是对行为主体行为自觉的高位思考,他预设着"德福一致",这一德性实施路径具有理想性,它难以抵制美德口号下的虚伪人格以及普遍的社会道德失范。因此,孔子德性幸福缺失了保障个体美德实现的社会制度伦理上的"善",这与当前高校德育研究中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路径是相同的。因此,孔子德性幸福观对高校德育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来对孔子德性幸福观进行解读,并试图揭示出德性幸福观与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相同困境。  相似文献   

10.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现实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的、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心理学理论,学习是一个学生内化的过程,学生是自主学会的,而不是被动教会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以学定教,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能否实现如上目标,作为幼儿园内部来说,关键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否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否从关注文本转化到关注儿童。所谓关注文本,是指教师只重视参阅,选用已有的教学参考、教师用书、课程方案等资料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并按预先的计划来检查教的效果。所谓关注儿童,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时期、空间时间均能了解儿童的原有基础、兴趣爱好、特点、智慧策略等,追求科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如何帮助和引导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Cellular processes that rely on knowledge of molecular behavior are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comprehend. For exampl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meiosis requires students to integrate several complex concepts related to chromosom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si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we have unifie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ssessment data, and in-depth interviews under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explain student difficulties with concepts related to chromosomal behavior.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students typically understand basic chromosome structure but do not activate cognitive resources that would allow them to explain macromolecular phenomena (e.g., homologous pairing during meiosi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opics related to genetic information flow, we suggest that instructors use pedagogies and activities that prime students for making connections between chromosome structure and cellular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利用Delphi语言、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生成电子邮件正文,实现通知单以E-mail的形式自动寄发,从而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书刊、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和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等优势条件,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规则意识、民主平等意识、独立自主意识、自由竞争意识、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与创新力提出了新需求,基础教育要积极应对并满足这些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舜的贤德及处理南方有苗问题的政策与成效、舜帝南巡的相关活动、考古遗存、南方后世民众对舜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讨论,认定舜帝南巡并非征讨有苗,而是巡狩方国、体察民情,最后老死道中.  相似文献   

19.
20.
作为高科技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生物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生物学常识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与各学科发生了广泛链接,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共鸣。初中生物学科是学生接触最早的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生物学科强大的教育内涵,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