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有魅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充满"语文味",还要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语文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课要教出语文昧 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语体美、情感美和语言美三者的有机统一.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教出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运用信息技术酝酿"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学生的语文天地,使学生的情趣、意趣、理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不少语文课,总让人觉得像是少了些什么。少 了什么呢?少了语文味! 语文味儿,语文课的"宁馨儿"--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和本体。成尚荣先生说:"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这"再语文一点",就是指的"语文味儿"。用"语文的方式",上出纯正、浓郁的语文味儿--这,应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本文主要指阅读课)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正>相信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语文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读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多年来,语文教学大多行走在它的边缘。而语文  相似文献   

6.
本色语文课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提山语文课要扎实、朴实、厚实,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课要简约,却又包涵了浓浓的语文味;以生为本,体现暖暖的人情味;以教师为主导,充满悠悠的书卷味。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它表现在三个方面:入情入境的读;恰到好处的写;深入地品味。古人把学习称为"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  相似文献   

7.
语文就是"语"和"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语文课回归语文的本色,具有"真语文"味。笔者将从何谓真语文、何谓"真语文"味的课堂、如何使语文课有"真语文"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味"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要在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学生能在诵读吟咏中品味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在读中体验,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营养。一、激发学生兴趣,让语文多点"趣味"要想让语文课富有"语文味",得让学生喜欢语文,得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去说、自主地去探究,饶  相似文献   

9.
郑道林 《学子》2013,(8):21
"语文没意思。""语文课没味道。"学生如是说,教师亦如是说。因此,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这一理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市教研室的程少堂先生。他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让语文课堂充满"三味",即把语文课上得有"情"味、"趣"味和"新"味,真正把语文课上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有"情"味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教师语文教学缺乏"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我们  相似文献   

11.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曾有幸两次聆听程少堂先生的学术报告,深深吸引我的竞不是他的标新立异,而是他的幽默气质.他说备课要"备幽默",教学要"教(学)出幽默美",还说"语文课要讲得学生高兴听,就要进入审美状态,也就是要讲出语文味来,就要学会玩教材……'玩儿'并不一定是不严肃,高层次的'玩儿'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语文变得鲜活灵动。小学语文,承载着浓厚的人文内蕴。因此,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对文本反复涵咏体味,使"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有机渗透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是否具有"语文味"。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那么,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呢?一、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8):17-18
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色彩,必须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教给学生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让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有"读味"、有"品味"、有"写味"和有"情味",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的"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好课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其中语文味为首.语文味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味有三味,即读味、写味、品味.  相似文献   

16.
现今,许多人倡导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评课时我们也常听到诸如"这节课‘语文味'很浓","那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的评价."语文味"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何谓"语文味"?怎样的课堂才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笔者试图透过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明晰"语文味"的概念,探寻"语文味"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的语文课似乎变得越来越"华丽",语文味在逐渐淡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自然纯真。简言之,就是要回归语文学科的本位,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下面,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师就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教材课文为主,加强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的联系,还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语文课的"语文味",并融入师生间的人文关怀,创造和谐新课堂。  相似文献   

19.
林敏静 《成才之路》2014,(13):54-54
正我们经常在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可这个"语文味"到底是什么,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对"语文味"的解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标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读味",正是语文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情感激越的起伏,在朗读中唤起学生与文本真切的体悟,在朗读中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趣味性不可忽视。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意味着真情与个性的消逝,文学与文化的流失,想象与创造的衰退,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滑坡。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就将语文教师推入尴尬的境地。我以为与其说学生不喜欢语文,还不如说不喜欢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