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研究表明,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覆盖面较广,但总体重复率较高,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性不强.而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现实关联度来看,存在着招生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规模上偏离,专业布点数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的关联度较低等诸问题.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伴随产业布局调整的动态性架构,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架构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的专业.  相似文献   

2.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研究表明,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覆盖面较广,但总体重复率较高,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性不强。而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现实关联度来看,存在着招生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规模上偏离,专业布点数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的关联度较低等诸问题。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伴随产业布局调整的动态性架构,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架构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的专业。  相似文献   

3.
以区域产业结构引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能够实现地方经济与高职院校教育的高度融合发展。以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为导向能够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引导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更加强化专业的应用性,并以更加明确的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构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建设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结合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主动性主要体现为通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输出适应、推动产业发展,其中,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对接是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柱产业的结构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内的专业结构布局问题,使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对接,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内生需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运用教育学和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探讨高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关系。并就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专业结构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能否满足产业结构发展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从分析广东省76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发现存在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差、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弱性相关等问题,要统筹规划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的积极性、强化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关联性,主动适应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要求。通过研究发现,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大体相适应,与第二产业对接尚不够充分,与支柱产业未能很好地匹配。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应以产业结构为依据,调整高职专业结构与招生数量,优先发展对接支柱产业的专业,促进高职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应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应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职专业设置应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相适应,虽然目前山西省初步形成了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但高职专业设置还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热门专业过度设置、专业整体优化不足等问题。因此,不仅需要主管部门的管理与引导,同时也需要各高职院校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促进山西省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它们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需要为前提,反过来又对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调研了无锡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相似文献   

11.
农村既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地,也是高职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村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农村城镇化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农村城镇化产业集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农村既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地,也是高职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村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农村城镇化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农村城镇化产业集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日益凸显.文章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专业结构调整的方法及主要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路径和措施,引领高职院校向内涵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将引发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在就其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专业建设发展的基本理念,专业结构调整的策略,进而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特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当地产业政策的要求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开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专业。以株洲职教大学城内高职学校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缺失,与第二、第三产业总体上基本对接,但是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提出了提升株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陕西省3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陕西省高职院校以财经、电子信息、制造和文化教育类为主的专业结构,发现了陕西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较差、专业重复度高的问题,提出要改造传统农科专业,适当发展与区域产业调整相适应的资源开发与测绘类、能源、化工等专业,以此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只有不断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才能有效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具有服务与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特点,构建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结构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增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尤为重要。对海南14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实证分析发现:海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不强,存在专业设置匹配度失衡、专业设置聚集度偏低、专业设置注重回报率等问题。为提升海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海南自贸港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各高职院校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立足产业改造专业、注重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专业布局,增强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其目的是通过化解对有效供给的约束与抑制,调整、升级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高地建设,提升供给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职教育发展存在层级结构单一,专业结构不均衡和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要求,优化专业结构,淘汰过时专业,调整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实践形式,适时进行供给侧改革,对高职教育发展自身进行结构性优化和完善,让高职教育扎根于产业升级、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湖南经济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类人才需求数量与规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职院校应该应对我省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情况,研究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