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启动了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工作。本轮评估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新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学科发展状况分析和排序,同时根据参评单位需要提供相关服务。本轮评估涉及95个一级学科,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可自愿申请参加,无需缴纳评估费用。  相似文献   

2.
第二轮审核评估实施方案与首轮相比在评估周期、核心聚焦、实际流程、评估尺度和结果标识等方面基本不变,在质量文化、基准比对、风险规制、结果使用和评审方法等方面有若干新举措.从本轮评估的不变之处可以看到专业的坚守;从本轮评估的变动之处也可以看到首轮的不足;而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政策导向中则可以看到未来改革的方向.本轮评估要深刻领会制度设计上的不变之处,也要正确理解与首轮评估的不同之处,并在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导下进一步明确未来的改革方向,而最关键的是要基于质量风险的规制,从质量文化建设层面出发,努力实现角色定位、价值导向和方法路径等三大转变,以切实提高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调查38所高水平大学1605位教师后发现,在“双一流”建设与学科评估双重影响下,学科的评估后建设普遍成效显著,教师感知到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但不同类型学科的教师对学科建设成效、资源获取和工作要求的感知差异显著,评估结果加剧了学科资源获取的马太效应;评估结果主要通过工作资源的独立中介作用、工作资源与教师工作要求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科后续建设成效。为更好地推进评估后学科建设,高校要更加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平衡工作资源与教师工作要求的关系;协调好各类学科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分类讨论建设路径;谨慎对待将评估结果与学科资源挂钩,回归学科评估初衷。  相似文献   

4.
2002年至今,我国已累计启动了四轮学科评估.评估体现出的导向性、诊断性和优结果,不仅有效引领了大学学科的特色化发展,促进了学科的内生性优化,同时也推动了各学科点实力的整体提升.然而,在学科评估发展过程中,从学科特色发展到特色趋同,从学科诊断到竞争性排名,从学科内部评价到外部资源分配,学科评估出现了过度看重学科排名等"外部价值",而忽视学科评估"本体价值"的功能偏移现象.学科评估被异化为一种身份标识、一种可视化的排名工具、一种资源分配的尺度.2020年和2021年,我国高校将相继迎来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名单动态调整,于此背景下分析并澄清学科评估的本体功能,对破解学科评估功能的现实困境、实现学科评估功能的原生态回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2年至今,我国已累计启动了四轮学科评估.评估体现出的导向性、诊断性和优结果,不仅有效引领了大学学科的特色化发展,促进了学科的内生性优化,同时也推动了各学科点实力的整体提升.然而,在学科评估发展过程中,从学科特色发展到特色趋同,从学科诊断到竞争性排名,从学科内部评价到外部资源分配,学科评估出现了过度看重学科排名等"外部价值",而忽视学科评估"本体价值"的功能偏移现象.学科评估被异化为一种身份标识、一种可视化的排名工具、一种资源分配的尺度.2020年和2021年,我国高校将相继迎来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名单动态调整,于此背景下分析并澄清学科评估的本体功能,对破解学科评估功能的现实困境、实现学科评估功能的原生态回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尚丽丽 《江苏高教》2022,(12):54-58
大学评价与大学发展相伴而生。随着“双一流”建设迈向新的阶段,社会各界对大学评价的关注和期待更加热切。知识生产方式的悄然变革对大学评价产生了新的影响: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与多元知识生产主体间的冲突、评估标准的统一性与学科发展特色间的冲突、一级学科评估与知识生产跨学科间的冲突。为此,呼应“双一流”建设诉求创新大学评价理念和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多元融合的评价体系、以内涵发展为目标探索回归知识生产本源的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本轮评估工作是新一轮评估工作的动力与起点,我们要在总结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原则,逐步形成、确立、完善了适合于本馆馆情,应用于本馆日常工作的自评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分类评价为政策工具,促进学科特色发展已成为学科评估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趋势。然而,从评估内容和评估主体来看,当前的学科分类评价存在单一学术逻辑主导的现象。基于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体系,不同类型学科遵循着不同的发展逻辑,纯硬学科以学术逻辑为主,纯软学科以社会逻辑为主,应用学科以市场逻辑为主。受学科发展逻辑的影响,不同类型学科的评估方式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纯硬学科以同行评估为主,纯软学科以社会评估为主,应用学科以市场评估为主。因此,真正的“学科分类评价”应基于不同类型学科的发展逻辑制定相应评估体系,而不能按照单一学术逻辑进行学科评估。为促进学科分类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政府政策供给,完善分类评价顶层设计;树立多元主体评估理念;调整学科评估主体结构,扩大学科评估范围;构建多类型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
评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学科评估既要依靠先进的评估技术手段又要尊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科学的评估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但真正一流的学科绝不全是评估评出来的,而是知识与学术长期积淀的自然结果.对于一流学科的评估,应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和学科文化的差异,在完善同行评议机制的基础上,谨慎地使用量化评价技术,并及时对学科评估本身进行认真评估,以确保评估是促进而不是妨碍一流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本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中,历史学科提出了五个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新理念: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和考试的标准等,都要始终贯穿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经过前四轮的学科评估,参与的高校和学科愈来愈多,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也日趋完善.从内部看,学科评估推动了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发展,促进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相互融合;从外部看,学科评估推动着高校、社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在学科建设政策、资源分配方式、学科建设内容等各方面的调整和优化.但是,如何完善学科评估目标,构建符合新时代高校开展实际的评估指标,探索促进学科内涵提升的保障机制,实现评估的内生与外推机制互动共生,撬动外在政策调整和内在的制度衔接是深入研讨学科评估现代化推进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学科评估是中国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一直以来发挥着“以评促建、以评促升”的功能。我国第五轮学科评估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显性指标纳入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这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在梳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表达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理论,按照坚持系统设计、健全综合评价、注重内涵式建设的基本原则,重构以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为一级指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框架,回应学科评估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走向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虚”走向“实”、从“单”走向“合”、从“散”走向“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建设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反思本轮以来的课程改革可以发现,自上而下的理论要求的提出,已经让教师不自觉地处于自我意识缺失的状态.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进行“学科研究”.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学科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以课程建设研究为载体的学科研究,同时基于初中数学学科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英国大学的科研竞争力在国际上一直遥遥领先,这与其不断创新的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与拨款制度密切相关。基于知识创新范式的转型与绩效评估自身面临的困境,英国在最新的一轮评估中引入科研卓越框架(REF)。相比于之前的科研水平评估(RAE),科研卓越框架在指标体系上增加科研影响力维度,突出大学科研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导向;在评估单元设置上大幅度地合并划分过细的学科,缩减学科单元总量,鼓励跨学科研究;在基于绩效评价结果的拨款上倾斜程度更加明显,拨款机制也更为透明。本轮英国大学科研绩效评估与绩效拨款改革与创新,对于中国"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和绩效拨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首轮“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学科与社会需求尤其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发展之间明显呈现不相称的问题。造成这种反差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学科评价逻辑与科技创新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张力空间,即传统学科评估更加强调学科自身发展逻辑与诉求,遵循的是学术逻辑;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社会导向和需求导向,遵循的是社会需求逻辑。然而,学术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并不会一直保持同向而行,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学科评估应该将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将更多的基础学科和战略新兴学科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因此,对于“双一流”学科评价改革而言,应以增量改革撬动存量优化,在保持存量部分的传统优势和国际竞争地位的同时,通过增量部分的政策倾斜,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扶持力度。具体来说,一是重构学科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科类型和研究形态确定分类评价标准,实现学科导向、需求导向与应用导向的统一;二是改变传统主要依靠学者、同行评议的学科导向评价,拓展学科评价主体,实现学术、政府、社会等主体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三是根据不同研究类型特点,探索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回顾教育部学位中心已经开展的四轮学科评估情况,发现学科评估参评规模不断扩大、评估目的日趋多元、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结果发布更加规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评估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和当前教育评估理论的最新理念。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学科评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提出向质性评判转变、向多元评估标准转变、向周期性与常态性评估结合转变和向发展性评估转变的学科评估发展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7.
应用粗糙集理论,以2004年教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为倒,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工作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评估存在以下问题:人才培养指标对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的判定结果不起作用;用来判定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的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和学术声誉三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学位授权点整体水平如何主要取决于学术队伍和科学研究的评价情况.  相似文献   

18.
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轮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凭证、参考作用,也暴露了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些不足,本文结合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阐述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学科是研究生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学科自我评估是各学位授予单位科学、合理规划学科建设的主要手段.文章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学科自我评估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加强学科自我评估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自我评估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石明  要蓉蓉 《教育研究》2021,42(3):113-125
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和第五轮学科评估正在进行,学科作为重要的评价单元必将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如何建设学科生态系统和选择实践路径仍需探索.优化学科生态系统需要打造学科群、突出"高峰高原"学科发展优势和树立学科品牌.因此,各高等学校应从社会生态系统、学科内部生态系统和学科群生态系统三个层面同时发力,完善动力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协调学科发展和推动学科开放,建设良好的学科生态系统,以促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